APP下载

共谋发展 提速监督:全国专员办工作会议小组讨论侧记

2013-08-29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3年3期
关键词:专员办专员财政监督

● 本刊编辑部

2012年12月20-21日,在全国专员办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35个专员办和西藏财政厅的代表们围绕专员办和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小组讨论。财政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建华,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人事教育司司长赵鸣骥、驻部监察局局长高建华等领导到会。小组讨论中,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化建设,财政监督成果的利用、反馈与公开,专员办内部管理等都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财政监督从顶层设计到各项具体监督检查工作都在有序进行,财政监督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大好形势下,将结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专员办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各项财政监督工作进程,加快财政监督发展步伐。

综合财政监管:在摸索中前进

2012年,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摸着石头过河,难免遇到各种障碍,下一步,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如何扫除障碍,顺利推进,也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焦点。

关于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财政部驻浙江专员办监察专员高伟明 “三桥论”的观点比较形象。他认为,做好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要过好三座桥。第一座桥是专员办,它一头连着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一头连着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过这座桥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包括:要找准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准确描述这些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座桥是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它一头连着专员办,一头连着业务司。过这座桥要考虑的问题是:分辨专员办申报的问题的价值;与业务司协调沟通,争取其理解与支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有效考核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成效。第三座桥是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业务司,监督检查局和业务司分别连着各自的财政部分管领导。

针对如何提高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成效,财政部驻山西专员办监察专员李元成提出,要推动上下联动监管。他建议,在对一级预算单位进行检查情况通报的同时,通过视频会的形式在全系统进行通报,使预算单位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整改。基层预算单位整改情况报当地专员办和一级预算部门,一级预算部门汇总自查整改情况报财政部。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震动效应。

在24个专员办设立综合监管处是2012年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一项新举措。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专员办都面临这样一个困惑:如何在综合监管处和其他业务处室之间合理划分职能范围?职能划分不合理,势必影响整个专员办的工作运行。围绕这一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结合每个专员办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进行职能调整,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综合财政监管需要摸索的工作。

对于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发展方向,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监察专员杜恒认为,综合财政监管应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从纠错型向预警型转变,从会计型向管理型转变。

信息化建设:快马加鞭正当时

监督检查软件利用率不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缺少培训指导是与会代表所反映的专员办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财政部驻北京专员办专员助理江乐森将当前财政监督检查软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财政监督业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缺乏有效对接,软件的设计没有真正体现检查人员的工作需求;二是专员办干部相对缺乏信息化知识,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三是在制度设计时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配套。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四条建议:首先,信息化建设应由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主导,专员办业务人员加入信息化建设小组,以确保软件设计的针对性;其次,在修订制度时向信息化建设小组征求意见;再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业务和管理一体化;最后,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

信息化建设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财政部驻北京专员办监察专员张更华认为,财政监督信息化应具备 “先进性、实用性、兼容性”等特性。然而,虽然多年来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推进,但是进展较为缓慢,其功能与作用还不能满足财政监督工作的现实需要。对专员办信息化建设作出明确规划已是形势所需。为此,财政部驻天津专员办监察专员曲海鹰建议,列出信息化建设进度表,明确每一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找到突破口,面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现实需要,很多代表都提出,应尽快实现专员办与财税库行的联网,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解决专员办人少事多的矛盾。财政部驻山西专员办监察专员李元成建议,在目前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由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牵头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力争3-5年实现财税库行联网。具体来说,从2013年开始推进专员办与地方财政部门联网,再逐步启动与财税库行的联网。

利用、反馈、公开:监督成果的转化和升华

“财政监督检查如果没有成果利用,任务就只完成了一半。”财政部驻新疆专员办监察专员陈方立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成果利用比监督检查更重要。”

财政监督成果利用是近年来财政监督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专员办工作会议上都被反复强调,与会代表也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

陈方立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财政监督成果利用:第一,监督检查成果向相关政府部门通报;第二,监督检查成果向被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通报;第三,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监督检查成果向社会和媒体公告;第四,将监督检查成果与预算资金分配拨付挂钩;第五,针对监督检查情况提出改善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监察专员杜恒认为,加强预算监管重要是看财政资金花出去效果如何,老百姓是否得到更多实惠,因此,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并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应列为全口径预算监督的重要内容。他建议,对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虚报冒领、违规使用等问题,应及时进行通报,并通过暂停拨付、扣减收回、追究责任等方式,在当年予以纠正。而专员办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在检查报告最后提出对该地区或该部门下一年预算进行调整、扣回的建议。

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监察专员清河建议,建立纵横结合的情况反馈交流机制。纵向上,建立各业务司局和专员办之间的反馈制度,以提高检查效能,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横向上,建立各专员办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发送简报等形式,促进专员办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学习。

财政部驻广西专员办监察专员卞文甫建议,可以由财政部下发处理决定,加大财政部组织的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的违法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

内部管理:为监督提速添加润滑剂

在财政监督科学发展过程中,专员办高效的内部管理无疑成为促进财政监督工作快速前进的润滑剂。对于如何加强内部管理,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财政部驻大连专员办监察专员王国利的建议是“管理下沉,关注基层”。他说,在进行财政监督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专员办综合治理。他建议,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人事教育司、驻部监察局可以通过对每个专员办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有针对性地从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方案。这种方式效率高,并且有利于财政监督队伍的稳定和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财政部驻海南专员办监察专员张凤玲提出,要加快与监督业务相适应的内设机构的建设和财政监督干部的培养。在机构设置上,要体现针对性、灵活性;在队伍建设上,要保证来源的多样化。

专员办的内部管理问题,上升到精神层面,便涉及到机关文化建设。财政部驻广东专员办监察专员江龙认为这项工作十分重要,他提出,加强专员办机关文化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其次要加大相关投入;再次是给予适当的人财物的配备。

猜你喜欢

专员办专员财政监督
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创新之路
专员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领导名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新面孔:为财政监督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监督战线新人感言
今日的“马专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