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
2013-08-29刘凤朝王元地
苗 慧,刘凤朝,王元地
(1.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1 引言
目前相关学者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罗卫平和陈志坚在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了评价[1];张青、陈丽霖在构建政府科技投入的总效率、使用效率及其改善导向的影子价格等指标构成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测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测度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全效率模型,以上海市不同行业的企业政府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实际评价[2];李尽法基于超效率DEA对2006年全国各省财政科技支出的效率进行实证评价[3];吕亮雯和何静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对广东省2001—2008年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4];沈赤等 (2011)依据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VRS模型对1998—2009年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进行了评价。本文将在借鉴以上文献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实证评价和分析。
2 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于1978年提出来的一种用于对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数学方法,该方法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 DMU),每个 DMU有m种投入以及s种产出,DMU具有的生产可能集合为:
2.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以及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的目的和内容,选取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2个指标作为输入指标,选取发明专利数、科技论文数、高新技术产值3个指标作为输出指标,以此来分析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状况。指标解释与数据说明如下:
财政科技投入 (I1):选取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的政府资金作为财政科技投入额,包括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科学基金、教育等部门事业费中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以及政府部门预算外资金中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等。数据来源于2001—2011年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辽宁省科技统计年鉴》。
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I2):指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
发明专利数 (O1):是指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科技论文数 (O2):是指在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论文来源主要有;被选作科技论文统计数据源的我国正式出版的学术类和科技类期刊上所登载的科技论文;《SCI》,《EI》和《ISI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
高新技术产值 (O3):是指以货币表现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总量。
表1 2000—2010年我国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状况
3 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实证评价
3.1 辽宁省整体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分析
根据DEA的VRS模型,采用软件Deap2.0计算得到我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数值,如表1所示。
(1)辽宁省整体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横向比较
表2 1998—2010年辽宁省整体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纵向结果
从表1可以计算出,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平均值在全国排名第19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在现有规模和结构水平下科技产出水平相对较低,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辽宁省整体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纵向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在整个考察期间内均不为1,并且处于波动状态,说明长期以来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处于无效状态,即存在松弛变量。对表2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大致将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00—2003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在这个阶段,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处于低位徘徊态势,基本在0.35~0.55之间波动,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导致,财政科技投入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科技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财政科技投入增加的比例,重复投资和浪费比较严重,财政科技投入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个阶段为2004—2010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这个阶段期间,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相比上一阶段有较大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即近年来,辽宁省通过推进财政机制改革,采取各项切实有效措施,及时下达资金,财政科技投入进度明显加快,专项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科技产出增加的比例开始大于财政科技投入增加的比例,但应该看到的是,此阶段纯技术效率还没有达到有效,财政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方面还未处于较高水平,资金整合力度欠缺造成财力分散,资金管理的多重环节和资金重复投入,使得经费被挤占、挪用、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实际到位的财政科技投入受到很大影响。
3.2 辽宁省内部区域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分析
根据DEA的VRS模型,采用软件Deap2.0计算得到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2010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数值 (见表3)。
(1)综合效率分析。
表3的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阜新和铁岭的综合效率为1,同时我们发现这6个地区的规模收益不变,表明它们的财政科技支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资源配置上都达到了最优。其他8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值均小于1,表明这些地区的财政科技支出为非DEA有效。
(2)纯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辽宁省14个省辖市中,沈阳、大连、鞍山、抚顺、丹东、阜新、盘锦和铁岭的纯技术效率为1,说明这些地区的 R&D活动处于生产前沿面上。总的来看,全省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854,说明大部分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较高 (10个城市高于平均值),这反映出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利用现有生产技术的能力很强,能够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产出的水平。本溪、营口、朝阳和葫芦岛的纯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平均水平,显示其远离生产前沿面,亟待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管理。
表3 2010年辽宁省各城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状况
(3)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衡量的是随着活动主体投入的增加,规模收益是否会同比例增加,规模收益较大比例增加或者减少都说明活动主体未能达到最优配置水平。从表3可以看到,辽宁省各城市财政科技投入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978,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阜新和铁岭6个城市的规模效率值为1达到了规模最优,其余的6个城市规模效率在资源配置上未达到最优,表明这些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偏小。
(4)规模有效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抚顺、丹东、锦州、营口、盘锦、朝阳和葫芦岛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说明这七个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应该加大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力度,力求达到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经济。仅本溪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表明本溪的财政科技投入使用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
(5)模式划分。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辽宁省各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本文将各城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与财政科技投入水平进行归类,将其分为以下四种模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辽宁省各城市政府科技投入模式分类
(1)第一类模式为相对效率高投入,这类地区主要包括沈阳、大连和鞍山。这三个城市具有高的财政科技投入,并且政府财政科技管理体制较为健全,导致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相对有效。
(2)第二类模式为相对效率低投入,这类地区主要包括阜新、辽阳和铁岭。这三个城市由于财政收入所限,财政科技投入额度不大,但科技活动产出也相对较低,因此财政科技投入也达到了相对有效,可见,这些城市属于低水平情况下的相对效率,显然不是财政科技投入的理想状态。
(3)第三类模式为低效率高投入,这类地区主要包括本溪和营口。这类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在科技投入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导致效率却相对较低。
(4)第四类模式为低效率低投入,这类地区主要包括抚顺、丹东、锦州、盘锦、朝阳和葫芦岛。这类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较低,并且由于科技基础也较差,导致科技产出相对不足,从而财政科技投入效率低下。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DEA模型从整体和内部分区域两个层面对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2000—2010年间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均处于DEA无效的状态,其中2000—2003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财政科技投入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比较严重,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2004—2010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相比上一阶段有较大的提升,财政科技投入经费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但效率还没有达到有效。(2)从内部分区域来看,沈阳、大连和鞍山属于相对效率高投入类型,阜新、辽阳和铁岭属于相对效率低投入类型,本溪和营口属于低效率高投入类型,抚顺、丹东、锦州、盘锦、朝阳和葫芦岛属于低效率低投入类型。
针对以上结论,对于辽宁省整体来说,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阶段且纯技术效率仍不高,今后应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活动支持力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评价和监管机制,实现对财政科技经费的有效利用。对于各城市来说,沈阳、大连和鞍山这类相对效率高投入的城市应进一步保持,并充分发挥在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制度创新优势,通过推动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的推广带动省内其他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阜新、辽阳和铁岭这类属于相对效率低投入的城市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以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出,本溪和营口这类低效率高投入的城市应注重财政科技投入有效性问题,通过改善科技投入结构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的创新来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抚顺、丹东、锦州、盘锦、朝阳和葫芦岛这类低效率低投入的城市应着重注意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的合理使用。
[1]罗卫平,陈志坚.基于DEA的广东省21个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3):38-41.
[2]张青,陈丽霖.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测度模型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5):12-108.
[3]李尽法.基于SE-DEA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测度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69-71.
[4]吕亮雯,何静.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广东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4):84-86.
[5]沈赤,章丹,王华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VRS模型的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企业经济,2011,(12):145-150.
[6]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