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珍稀草药—草木王来源及形态组织学研究
2013-08-27范崔生
范 晖 涂 惠 范崔生
1.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南昌大学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1 草木王概况
草木王是江西民间应用的一味珍稀名贵的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毒蛇咬伤[1]。主产于江西南部的吉安、安福、兴国、瑞金等县市,是江西特产草药之一[2]。
1.1 产地调查 草木王系真菌寄生于虫体形成的子座和昆虫尸体的复合体。生长于丘陵山坡油茶树林下草丛石砾夹土的土壤中,以兴国县均村茶树园自然野生分布较多。少量的商品药材供蛇医使用,为一种处于濒危状态草药,江西民间珍稀名贵草药,故称为“草药王”[2]。
1.2 生活史考察 江西南部丘陵地区种植油茶极为广泛,井冈山地区和赣南各县市都发现有自然分布。在主要产区兴国县均村进行了系统考察,采集了对口药材标本,并和兴国县医药公司提供的药材作比较。
春季在茶树园的油茶树下根部草丛石砾的土壤中找到了生长的幼虫,鉴定为鞘翅目步行虫科 (Carabidae)中华广肩步行虫 (Calasoma madema chinese Rirby)[3]。幼虫长约5cm,体柔软,可自由爬行。成虫长于幼虫1~3cm,冬季垫生于有石砾和杂草的土壤中,土壤中的真菌寄生虫体,最后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天真菌由虫体的头部抽出子座,并伸出土壤以外,虫体外观近似蜈蚣。秋季寻找露出土壤以外的子座进行采挖,挖出的子座与虫体的尸体即为“草木王”。
2 草木王基原鉴定
根据产地的生态分布、生活史和文献报道[3、4]。草木王的基原为麦角菌科 (Clavicipifaceae)江西虫草 (草木王)(Cordyceps jiangxiensis Z.Q.Liang,A.Y.Liu et Y.Ch.Jiang)寄生在鞘翅目少步虫科中华广肩步行虫 (Calaxoma madema chinese Rirby)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尸体的复合体[4]。
3 生药性状
草木王药材由虫体和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实体相连组合而成。虫体长扁圆形,似蜈蚣,身长约5~8cm,宽径1.0~1.4cm,窄径0.5~0.8.中部微大,全体分头胸腹尾。头部红棕色,有眼睛1对,触须两根。胸部有3节,具胸足3对。腹部8节,尾部呈钳形,腹面微凹入;背部具棕药色及棕黄色相互间开的横纹10~12个,中央有凹缝3~4条,质脆,易折断,断面略不平坦,淡棕黄色。子座从虫体头部抽出,单生或成丛,呈长圆柱状,长约3~8cm,直径约3~5mm,不育柄黄白色,能育柄灰棕色略膨大,质柔韧,断面淡黄白色。气腥,味微苦。见图1、图2。
图1
图2
4 显微鉴别
4.1 组织构造 虫体横切面呈扁圆形,背部外无菌丝,腹部外壁有多数黄白色菌丝,背部体表具角质层皮壳厚70~280μm壳内有虫皮组织1层,厚46~230μm,体内充满菌丝。虫皮表面未见刚毛。子座能育部分横切面: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呈圆形500~530μm×140~180μm,壳壁厚2~4μm,囊内孢子断成1~1.2μm小段。子座不育部分横切面:由外壁菌丝和柄内充满菌丝的拟薄壁组织构成,外壁菌丝呈黄白色。
4.2 粉末特征 粉末淡黄棕色,气腥,味微苦。体表菌丝众多,有分枝或不分枝,密集交叉成团,也有断裂成节,直径3μm;不育柄碎块多由纵向菌丝组成,排列密集;能育柄菌丝不卷曲成团,但常有弯曲;子囊壳黄色半透明,长卵圆形;虫皮碎片常多角形,有的棕褐色,有的黄白色,表面无刚毛或柔毛,但有几丁质的波状纹理;油滴黄色,大小不等。
5 讨论
通过产地考察和对口药材的鉴定,证明草木王的基原为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江西虫草 (草木王)Cordyceps jiangxiensis Z.Q.Liang,A.Y.Lia et Y.Ch.Jiang寄生于鞘翅目步行虫科中华广肩步行虫 (Calaxoma madema chinese Rirby)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尸体的复合体。性状稳定,显微结构特征明确,形态组织学可为药材鉴别提供依据。另外,草木王产于江西南部,系民间治疗蛇伤的珍稀名贵草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注意保护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1]江西药科学校.中草药学[M].1971:1398.
[2]江西省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中国中药资源江西分册 (2) [M].1987:423.
[3]金玉琴.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477.
[4]Liang Z.Q.,Liu A.Y,Y.h.Jiang .Two species of Cordyceps From Jianggang mountain[J].Mycosystema,2001,2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