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上活初中化学课

2013-08-26雷斌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稀盐酸二氧化碳实验

雷斌

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课,对化学容易产生兴趣。但如果教师不讲究上课的方式方法,只是一味枯燥无味的灌输,加上初三学生的课程重、压力大,也是一门最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的学科。那么,如何上活初中化学课呢?

一、别出心裁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论是教学哪一门学科,新颖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设问引疑导入法。

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注意,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教育心理学家分析得出,设置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如在教学讲“分子”,教师可以先制作投影片,教学是先演示蜜蜂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去采蜜的拉动片。针对投影片设疑,蜜蜂为什么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呢?带着这一问题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空前高涨,思维异常活跃。犹如在教学“盐类水解”时,可以实现设置问题:“大家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那么盐一定是中性的吗?可能同学认为盐是中性的,也可能有同学认为盐是碱性的。那么,盐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呢?这就需要研究盐类的水解问题。”通过增设疑问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2、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导入课题的方法,就是上新课时教师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等,教师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为讲解新课题奠定基础。这样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主要的学习内容。

3、实验导入法

化学课离不开实验,实验也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教学时,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演示一些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导入,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设疑导入、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直接导入,可以实验导入。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将要教学的内容选择。再次,我选择集中导入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让学成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才会更有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教学中,许多老师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备课资料,课堂上更是滔滔不绝的讲得十分卖力,但结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一味地听讲,成为装水的容器,当然课堂气氛活不起来。二是要把空间留给学生。传统教学强调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才能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时,我让学生首先参观学校周围的河流、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记录家庭用水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消除污染,净化水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动脑动手,让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还让他们感受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被控制在预设的程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受到控制,创造性得不到发掘。因而,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通过这组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在实验室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学生马上就得出结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所以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

2、挑战性教学。鼓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体验成功的经验,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后,继而让学生试着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这时教师再强调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联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加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自主探究。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创新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分离混合物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分离氯化钠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然后将各方案汇总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满足了自己的探究欲,还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进步。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指导角色,而不能一味的灌输。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堂课才会“活”起来。

猜你喜欢

稀盐酸二氧化碳实验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最酷的太空实验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