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侯:创建民生幸福的首善之区

2013-08-24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9期
关键词:武侯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建设“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先导区、社会保障首善区和谐劳动关系样板区、和人力资源服务示范区”,坚持以“破解民生难题、做优做强服务”为工作抓手,在创建惠民利民制度机制上主动攻坚破难、在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中大胆务实探索,努力做到“常规业务出特色、重点工作求突破、民生服务创一流”,为建设“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础。

破解就业促进瓶颈难题,推进就业创业先导区建设

率先提出“三个同步”就业促进思路。为从源头破解就业难题,武侯区率先在成都市提出 “三个同步”就业促进思路,即企业改制与分流人员培训再就业同步、土地征用与农民培训就业同步、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确保了全区失地农民、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就业率达95%以上。

创建推广“十五分钟就业圈”服务模式。近年来,为着力解决辖区内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普遍性难题,武侯区在全国率先创新探索出“十五分钟就业圈”转移就业工作模式,通过建立用工求职信息库、召开现场招聘会,使辖区内的城乡居民能就近就地实现再就业。2009年以来,全区先后促进1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得到了人社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探索建立以“直补方式”为主导的中高级技能培训新模式。武侯区打造武侯特色的品牌技能培训,结合辖区重点优势企业用人需求,探索建立区级重点企业劳动力提升性培训补贴“直补模式”,加强企业在岗职工提升性中高级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引才引智“项目资助+培训直补”的方式,引进法国、意大利及川大鞋业专家,针对有培训意向的制鞋企业,开展在岗人员鞋业设计、制造方面的中高级培训,有效发挥培训促就业的积极引导作用。仅2011年,全区完成技能培训9350人,其中培训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1000人。

创新完善小额贷款工作、创业促就业长效机制。为切实解决辖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武侯区率先在全国启动小额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社区金融互保联保模式,破解了融资需求、规模、贴息等瓶颈难题,健全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实现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二者良性互动,开拓了创业带动就业新局面。2009年以来,全区先后为企业、个人提供贷款6330万元,贴息122万元,吸纳6000余人实现就业,小额贷款还款率平均达到95%以上。

破解社保医保惠民机制难题,推进社会保障首善区建设

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社会保险三级公共服务平台。2009年,武侯区财政一次性投入175万元,率先在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工业园管委会(现新城管委会)和28个社区建立社保业务经办点,面向群众办理社保业务,建立以区社保服务大厅、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区(村)综合服务管理站为载体的社会保险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满足参保单位和个人不同的社会保险业务需求。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自2011年起,武侯区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区级财政每年投入75万元,率先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业务委托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办理,通过前移办理窗口、优化业务流程、缩短结算时限,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业务在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一站式”办结,极大地方便辖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病人就近就地办理门诊特殊疾病业务。

创新医疗救助机制,切实强化对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为切实解决低保人员和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偏重的问题,武侯区对上述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实行全额资助。同时,将市、区原有救助政策进行整合,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先行报销,再按一般救助政策予以救助,剩余由个人负担在5000元以下的费用,区级财政再给于特殊救助。

探索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机制。通过引入了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第三方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了医疗行为专家定期会审、医疗机构及参保个人诚信监控、社保骗保有奖举报等制度,采取社会监督、专家独立评审、定点医疗机构交叉检查三种方式,多措并举、组合“出拳”,形成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网络体系”,确保医保基金合理、安全运行。2011来以来,武侯区加大了对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和医疗费用稽核的力度,确保了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稽核面占全部定点医疗机构的50%。

破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难题,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样板区建设

建立劳动监察预警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化解有效处置劳动纠纷。武侯区建立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会同维稳办、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建立劳动监察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预防、预警和督查。通过在涉农社区(村)综合服务管理站设立劳动关系调解室,力争将因劳动用工引发的劳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及时化解在街道和社区(村)。近年来,全区劳动关系调处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成果突出。2007年,原武侯工业园(现武侯新城)被评为国家级“劳动和谐工业园”,目前全区所有街道先后通过了省级、市“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审。

健全工伤预防预控联动机制,切实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加强工伤保险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与个人工伤预防管理主体责任;会同安监部门、工会、妇联、质检、工商等部门定期建立工伤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析工伤事故动态,研究协商应对措施。建立用工单位重大安全生产(工伤事故)信息披露机制,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伤事故)进行通报,协助安监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处理。

积极推动社区“两网融合”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武侯区依托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成熟的工作网格和信息管理系统,在金花桥街道陆坝村探索建立 “两网融合”社会管理创新平台。该平台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通用设备,通过劳动保障信息实时传输,前后台互联互通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劳动监察网格有效嵌入村级综合服务网格,整合服务力量,促进劳动保障监察业务与其他社会管理事务整合互补,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全覆盖”,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保障民生的新路子。2011年10月,“全国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座谈会”与会领导观摩了陆坝村“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破解人力资源开发难题,推进人力资源服务示范区建设

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快促进产业事业急需人才培养聚集。武侯区通过加强与意大利鞋业协会、法国青年鞋业设计师协会、法中科技创新网络等专业机构合作,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中国女鞋之都”重点企业高端鞋业设计师培养。近年来,先后为“中国女鞋之都”重点企业培训高端鞋业设计师近100名。以主导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和教育卫生重点公共事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大国际人才智力交流项目资助力度,加快促进产业和事业人才国际化交流,为建设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中心城区提供人才智力保障。2011年,全区引进急需海外高层次人才(含留学回国人员、外国专家)11人;全区共资助人才智力交流项目6个,其中,引进国外专家项目4个,引进外国专家11人,累计资助金额达90多万元。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培训54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与专业机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通过加强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实施产业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招聘、猎头服务、人才派遣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网络与实体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运作新模式;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及时摸清该区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在武侯新城建立了“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站”,为加快辖区产业急需人才有效聚集,提供了现代化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近年来,武侯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牢记“为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宗旨要求,始终脚踏实地、崇尚实干,在确保各项民生目标和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圆满完成的同时,在城乡充分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和谐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探索改革也不断取得了突破进步和创新发展。从而使得近年来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市保持了领先优势、率先步入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猜你喜欢

武侯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
成都市武侯区:解锁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成都市武侯区:开启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武侯区:“线上+线下”双渠道 精准送岗促就业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城市社区实践
——以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社区为例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