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中日关系的僵冷局面

2013-08-22晓岸

世界知识 2013年16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安倍

晓岸

2013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在中日关系高度紧张的大环境下,两国民间仍低调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参与者们在总结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对现状表示了深切担忧。

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以来,这个曾对中日关系有过贡献的日本政治世家后代,出于本人本党的狭隘国内政治需要,加速推动日本的右倾化趋势,靠在领土问题上逞强、修宪问题上激进、历史问题上倒退刺激民粹主义,扩大政治地盘,给中日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总体对外战略及防务政策趋强

安倍处理对外关系问题的作法及其内阁要员关于日本战后作用和修宪问题的连番强硬谈话有着深厚的战略背景,反映了日本在亚太格局变换之下将自己视为安全夹缝中国家的战略焦躁和紧张,以及急于改变专守防卫原则、推动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战略冲动和迷思,是日本总体对外战略及防务安全政策转趋强硬的表现。

在日本政府内阁会议7月9日批准的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和防卫省7月26日发布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期报告中,日本政府继续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强调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更加严峻,要加强遏制与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的能力、离岛防卫的机动和运输能力,使自卫队具备类似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的功能,提高“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等。

在7月21日举行的日本国会参院选举中,自民党联手公明党斩获过半议席,安倍成为六年来首位同时控制国会两院的首相,可能长期执政。但安倍的执政联盟没有获得成功修宪所需的参院三分之二多数。安倍治下的日本将向何处去成为亚太地区最为紧迫和扑朔的忧患议题之一。与此紧紧相连的,是中日关系该怎么办的问题。

安倍任内中日关系难摆脱僵冷局面

近年来中日间冲突不断的深层背景在于两国国力对比变化带来的双方关系深刻转型。一个不幸却可信的预言是,安倍政权虽有避免两国关系走向全面破裂的需要,却缺乏复苏中日战略互惠、改善对华关系的诚意,更没有给日本的右倾政策踩刹车并正视钓鱼岛问题的动力,中日关系在安倍任内摆脱僵冷局面的希望渺茫,各方面工作得以施展的空间也很有限。

但这并不等于今后一个时期的对日工作无法主动有所作为。

中国的和平发展已同周边地区的和平发展紧紧结成一体,中国不能坐视、放任任何一国偏离和平发展的轨道。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最不能放任自流的就是日本,这不仅因为日本曾在历史上对中国造成深重伤害,更因为运转这个国家的机器仍然具有再次改变中国国运和亚洲命脉的潜意识、潜能量。

安倍正在玩火——将日本引入排他性民族主义的陷阱。中国没有义务挽救日本于歧途,但绝不允许安倍政权拿中国的利益为日本的前途陪葬。目前中日关系最具象征意义的议题是应否恢复中日高层接触。安倍本人已多次发表谈话表示致力于推进中日战略互惠,要“无条件”促成中日首脑和外长会晤,与中方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不过,明眼人不难看出安倍的喊话表面上是在释放善意,实质上是以投机主义、功利主义的心态做战略互惠这门功课,企图诱使中国将钓鱼岛问题同其他政策脱钩,在推进战略上牵制中国的同时又不错过中日交往中的实利。

8月1日,针对安倍的一再喊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做出回应。她强调,现在的问题是日方一边口头上唱高调,一边不断采取示强挑衅行动,丝毫没有对话的诚意;日方应纠正错误,为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空喊对话口号解决不了问题。她也指出,日方“竭力回避钓鱼岛问题,甚至连问题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认”。华春莹的谈话具有非同寻常的篇幅长度和翔实内容,显示中方内部经过认真研究、仔细推敲。

当前,亚太格局已发生二战后最根本的变化。中日关系对中国固然仍很重要,但也只是中国周边战略中的一环,低于中美、中俄关系,高不过中国与东盟、印度的关系,更高不过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重要性和坚定性。钓鱼岛和历史问题是修复中日关系不可回避的症结,中国国内还远没有形成支持两国高层恢复频繁接触的政治条件和民意基础。

中方并没有排除恢复中日高层接触的可能,事实上也在保持着两国工作层沟通渠道的畅通。但很难相信,中方可以只为会晤而会晤,而匆忙举行一场各说各话、回避难点、没有成果乃至扩大分歧的高层会晤比长期不会晤还要糟糕。

“政冷经热”怪异模式不可能重来

与保持高层压力、迫使日方拿出恢复高层接触的真正诚意同等重要、互为作用的是,要设法增加日本与中国对抗的综合成本。中国政府坚定执行钓鱼岛附近的常态化维权执法,中国公司据理依法推进东海油气田开发,中国海军频繁穿越宫古、宗谷海峡,将不断加大日本政府和军方承受的军事安全压力,符合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现实和长远战略需要。

尽管安倍今年8月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正在降低,中方仍需认真准备对安倍一旦参拜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如可以考虑设立“拜鬼黑名单”,向那些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企图为历史翻案的日本内阁级官员和国会议员关闭访问中国的大门。

能否给沉闷的日本经济带来重振的转机,是安倍顺利执政的核心要素和先决条件。中国是亚太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影响力在迅速提升,要想办法在不影响日本民生的前提下减少安倍从中国捞取经济红利。过去每逢中日摩擦必然出现的两国关系“政冷经热”的怪异模式不可能重来。对像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东亚区域金融互助、20国集团宏观政策协调、亚洲银行金融合作等可能被安倍拿来向其国内显示外交作为和刺激经济成效的地区性公共产品,中方可以考虑有选择地对日本暂时不予呼应和配合。

美国仍将起到牵制作用

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朝鲜、东盟国家就日本问题保持和加强沟通是必要的。中日在钓鱼岛、东海问题上的对立毫无疑问有美国的影子在背后。但日本与中韩等邻国关系的持续僵冷限制了日本作为美国最重要亚太盟国在本地区作用的发挥,牵制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步速,削弱着日本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价值。美国在怂恿日本冲在冲绳一线对华军事安全遏制战略前沿的同时,对安倍“借鸡生蛋”突破战后束缚、推进自主防卫仍心存警惕,对中日对峙殃及中美关系也心怀忌惮。美国固然不会在中日之争中站到中国一边,但对日本政治走向极端化的牵制仍将有所作用,是中国与安倍斗争到底需要善加借重而不能彻底推向日本的力量。长远看,日本问题将成为中美重构彼此在亚太地区利益关系的核心难点,中国需要有所准备。

对日策略不是单一和绝对的

中国还要逆水行舟地保持和加强对日本社会各界的工作。当前中日关系的氛围十分不利于对日社会、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工作的持续开展,但就此否定这项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是短视和狭隘的。

孤立日本右翼政客的同时需要维护中日友好力量。在中日高层交往停滞期,坚持面向日本良知政治家、友好团体和基层、草根人士开展友好对话、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无可厚非。而且,建议中国领导人增加接见那些反对战争、抵制右倾、理解中国的日本友人,积极向日本民众释放政治信号。

中日关系正陷入“失落的年代”,但不应因此就荒废了两国友好的社会土壤,放弃了推动日本社会思潮复归理性和平衡的努力。自信于中国战略优势的不断积累,着眼于中日关系的长远未来,把更多精力用于直接做日本人民的工作,并将有关共识和成果与安倍政权相切割,是中国处理当前周边外交最大难点问题时应当展现的胸怀和能力。

当前出现在中日之间的是以相互遏制为本质特征的战略分歧,其严重程度在当今世界主要力量关系当中首屈一指。近代以来,几乎在每一个共同面对的历史转角处,中日的背道而驰都导致惨烈结局,这次会有例外吗?答案不会是单一和绝对的。中国的国力和影响今非昔比,不仅可以在与日本的综合竞争中稳占上风,更将能够日益主动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以一场攻坚战扭转中日关系的颓势、开启中日关系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钓鱼岛安倍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钓鱼岛问题溯源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