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的诱因及排除方法的研究①

2013-08-22刘德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动机竞赛

刘德镇

(徐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5)

现代竞技比赛除对技术、战术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外,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当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心理素质将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1]。就心理角度而言,心理压力随着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增强。伴随着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竞赛动机不端正、信心不足、过分紧张,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实施心理训练,目的是对于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心理障碍的克服。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提高,促进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并且使得心理障碍得到有效的防止、消除,对于最佳的竞技状态的形成很有利[2]。

1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根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的表现情况和训练效果,对运动员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查找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见表1)

从调查结果来看,首先影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最大的因素为焦虑表现,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患得患失,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实力,过分估计对手水平,而对于自己的能力把握不足等,从而产生比赛焦虑;其次是抑郁表现,就是因为一次失误或者一直表现差而始终不能走出失败和低谷,长期下来产生抑郁心理;最后在训练和比赛中,队员会表现出一下几种心理表现:缺乏自信、不信任教练员和队友、人际关系问题、逆反情绪、恐惧和冷漠等。

总的来说,从心理障碍的诱因来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因素:(1)动机障碍。就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很难达到适宜的动机水平和动机状态。对于比赛的认识度不够,或者对于比赛的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过度的兴奋,进而引起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自身应有的水平不能充分发挥。(2)情绪障碍。就是在比赛中运动员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情绪状态,缺乏比赛的阅读能力,不能正确定位对手,受观众情绪影响过度,便会导致机体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3]。(3)心理饱和障碍。就是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值,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颠峰状态[4]。进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导致运动员比赛和训练的动机不明确,竞技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4)激活障碍,就是由于运动员过度训练、身体技能得不到恢复、对比赛认识不足、动机不明确、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过大,便会导致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情绪低落、知觉和注意过程减弱;激活过度时,情绪紧张、不稳定、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动作要领掌握不好等。

2 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的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有所不同,其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赛前、赛中是运动员出现心理障碍的频繁期,赛后因运动员的修养和对比赛的认识的不同,其心理障碍也有所不同。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技术、战术以及优秀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障碍的具体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就运动员常出现的心理障碍为对象,浅谈常见的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2.1 最适宜动机水平的心理训练

当运动员的动机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运动表现和竞赛行为的效果达到最高水平,我们将其叫适宜动机水平。为了达到最适宜动机水平,我们常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首先,要根据实际来确定比赛的目标定位,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能力确立目标,超出实际能力而定得过高会给运动员带来负担;其次,要使得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消失,运动员应有的社会动机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义务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得到激发,这都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达到;再次,引导运动员把主要的经历集中到如何使技、战术全面发挥上,不要过多的考虑名次和期望结果;最后,增强自信心的自我训练。这种自信心是借助自身内部力量激发的,可在训练和比赛中使得自己的形象得到修正和重建。其做法为:在自然放松状态时,运动员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对自己最佳的比赛和运动成长史的回忆,从中找出自己的潜在优势,重新认识有利的因素,使得内心强大的力量被焕发,提高竞赛的欲望,同时竞赛信心也得到增强[5]。

2.2 预防和消除心理饱和障碍,促使良性心理激活状态

运动员在竞赛期间,常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体力和脑力为此提前消耗,其中心理能量的消耗过大,常出现紧张的情绪。为了使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避免不必要消耗[6]。可以让运动员参加比赛以外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或者安排他们暂时休息,转移运动员紧张的注意力;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体力和脑力的恢复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眠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运动员又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一些完整的复杂的技战术训练要选择在体力好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考虑天气,场地的因素,以确保每次训练目的与任务的实现,体验训练成功的喜悦感;为了使运动员达到最佳运动成绩,运动员需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到最适宜的紧张情绪,以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进行比赛;参加竞赛和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需要运动员不断参加竞赛,同时进行模拟比赛,即练习性比赛。在竞赛和模拟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的手段。

2.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和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克服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快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前者需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而后者需要运动员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紧张的情绪给比赛带来的不利。

3 结论及建议

在业余青少年蹦床训练和比赛中,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障碍和心理诱导因素,教练员要针对发现的情况,及时了解诱因,做到有的放矢。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信心,而且将会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练员要注意控制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有效的激发他们动机水平,正确引导与培养坚强的品格和坚韧的毅力。总的来说,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不利于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教练员、运动员要善于根据其具体表现,确定类型,分析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手段与消除方法,克服心理障碍,创造最佳竞技状态,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技术超水平发挥。

表1 训练和比赛中心理障碍的诱因调查和统计结果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7-l46.

[2] 李丽娟.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训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14):109-110.

[3] 孟祥新.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1):55-56.

[4] 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1):33-35.

[5] 徐万彬.运动心理训练现状与发展动向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24(4):55-57.

[6] 王海清,刘成林,刘剑.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调控[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1):78-80.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动机竞赛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