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世隔绝的杨东掌村

2013-08-21李天波

读天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支书礼金窑洞

李天波

住窑洞 难婚娶

为了娶媳妇不惜血本,为保媳妇用尽心思。年轻人为了媳妇搬迁、当上门女婿在当地并不罕见,但家里的老人却成了他们心头一份拿不起、放不下的忧愁。

不到杨东掌,想不出什么是地广人稀,说不清什么是穷乡僻壤。在这个甘肃、宁夏交界处,甘肃庆阳市环县西北部,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共有308个农户的杨东掌村,足以体验到什么是与世隔绝和进退两难。

“太危险了!”村民杨世忠家的窑洞已有7。多年历史。今年当地雨水充沛,杨家窑后的山体常常侧滑溜土,“像我们这样的老窑弄不好就塌了!”为防老窑坍塌,杨世忠说他天天都得检查窑洞:“一有印子就得泥,不然口子裂大了有危险呢!”补窑并非易事,必须用干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成的泥来修补。根据裂痕的方位及大小,一层一层地泥。泥得太薄或者太厚都易出现新的裂痕,很不好掌握。

渐行渐远的窑洞人家

年轻的穆世杰从小在窑洞里长大,但他一点儿也不喜欢住窑洞。一是自己不太懂泥窑,而且泥窑特别麻烦;二是窑洞里又黑又潮,他的外乡媳妇住了没几天就喊腿疼,“最要命的是虫子多,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根本没辙”。

当地村民舍弃窑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有两条:其一是安全问题,像今年多雨,住窑洞存在安全隐患,而要消除隐患既费工又费钱;其二是居住环境问题,环县窑洞基本为一门二窗,三窗的极少,且窗户不像陕北的那么大,所以洞内光线很暗,且通风不好,导致窑内闷热潮湿,蚊虫难避。

据村支书杨世会统计,我们所在的杨东掌组现有187口窑洞,14户人已入住砖房,其余27户仍身居窑洞。

杨支书说:“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家想搬出窑洞住砖房,那些没盖房子的主要是因为没钱!”

盖不起房的急着盖房,但搬进砖瓦房的农户也有自己说不出的愁。

村民们的新愁在于住进砖房开销大。窑洞条件虽差,但冬暖夏凉,住户只需要一个小火炉即可过冬。但搬进砖瓦房后,过冬就得用大火炉,买煤的开销大大增加。杨支书家以前住窑时,一个冬天只需要烧500斤煤;现在所住的四间瓦房一年得烧2吨煤,按去年每吨1500元的价格计算,一年要多支出2250块钱。窑洞和瓦房,各有各的疑虑和担_尤。但窑洞对很多年长者来说,却有着一份长久积淀的眷恋和不舍。

83岁的穆奶奶笑言,窑洞就像她的孩子,自己能动的时候裂了补,补了裂,“补不好就变成了丑姑娘”。她说自己生在窑洞,长在窑洞,也自是希望在窑洞里走完最后一程。

“要不是窑不行了,我还真舍不得搬!”49岁的杨支书自小在窑洞里长大,直到去年7月因老窑掉土频繁才搬离。他家的窑洞是村里最大最年久的,“爷爷说他自个儿的爷爷扛小就住在这里”,以此推算,至少也有100年了。我们走进了这孔百年窑洞。远远看去,窑洞外面已经坍塌,且程度不轻。杨支书家搬离以后,老窑变成了骡子棚。老窑深20多米,宽7米,高6米,一进去就闻到刺鼻的粪便味,窑洞内光线极暗,看不见窑洞的尽头。墙壁上有很多新新旧旧的补修泥痕,都是杨家人祖祖辈辈一茬一茬留下的。

窑壁上凿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孔,我们好奇地问起这些孔的用途。杨支书盯着看了一会儿,轻声答道:“那是给皮影戏拉幕布的。”原来,这口窑洞多年前是村里演皮影戏的专用场地,杨支书的板胡也是在这里学会的。

“那会儿,人像蜜蜂一样往这儿拥。邻近村里的都来,非常热闹!”支书充满感情地忆起往事,“我就偷偷跑到幕后学板胡、渔鼓。起初,我大(父亲)不让我学,我经常被他揪着耳朵提出来……”

沟壑墚峁间一孔孔嵌入的窑洞,是穆奶奶一辈子最舒适的家,是杨支书半个世纪酸甜苦辣的集散地。它们似乎正在人们的权衡利弊中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但杨东掌人曾经世世代代坚守的那份黄土情怀,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婚事变愁事

谈婚论嫁对男女双方家庭来说本是喜结连理的好事,但在杨东掌村,本该皆大欢喜的婚事变成了令不少家庭难以承受甚至不堪其扰的难事与愁事!

近年来,随着外界礼金数额的一路飙升,杨东掌村娶媳妇的礼金也是水涨船高。眼下,普通的礼金数额要2万元左右,最高甚至可达5万。杨支书介绍说,这个数额对于外界可能并不算高,但对于人均年收入2450元的杨东掌村村民来说,娶媳妇几乎成了天大的难事。

“整整4万啊!到现在还欠2万呢!”83岁的穆奶奶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重孙子去年结婚花了4万礼金,到现在还欠款2万。奶奶说她想不通对方要那么多钱千什么,“孩子嫁过来还不得拼死拼活地还钱!”

穆奶奶算是见证了杨东掌村礼金数额变迁的人。60多年前她从固原嫁到杨东掌时礼金是毛驴背上的两小袋粮食,40年前儿子结婚的礼金是4张面额不一的粮票和2张布票,1090年长孙结婚的礼金是riCO块钱、6袋杂粮外加一头毛驴,2011年重孙结婚的礼金则涨至4万。

在杨东掌村,娶媳妇借钱早已见怪不怪,有些家庭甚至贷了款来交礼金。我们遇到了为儿子没娶到媳妇而愁眉不展的马秀秀。

“前年亲戚好不容易给介绍了个路草湾的姑娘,人家一开口就5万,一分都不少。东拼西凑还没等钱凑齐,那姑娘却让别人娶走了!”说起此事马秀秀愤愤不平。

看到同龄人相继娶妻生子,马秀秀32岁的儿子田丰脾气越发暴躁,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跟家人发脾气。今年年初,因跟父母吵架,田丰跟朋友去了宁夏固原打工。“以后可怎么办啊?”马秀秀一脸的愁苦。

村民们纷纷抱怨现在的礼金漫天要价,指责媳妇的娘家过于贪心,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嫁闺女时也同样当仁不让。

村民杨世龙的两个女儿分别远嫁到内蒙古和新疆,礼金都是5万。用当地村民的话说,杨家是因为嫁女儿而最有油水的人家。

“我不想让她们待在这靠天吃饭的地方,嫁得越远越好。但远了以后家里也就靠不上了,多要点礼金也没啥!”当地很多村民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嫁女儿的。

娶不到媳妇的怨天尤人,而那些娶到婆姨的人家也接连出现矛盾甚至危机。

“不搬家不行,她不在这儿待。孩子才4岁,不能没有妈!”穆世杰的妻子拒绝留在穷乡僻壤的杨东掌村,坚持留在固原老家打工,并提出若要维持这段婚姻,穆世杰和孩子必须搬去固原。为了孩子和家庭,他不得不作出让步,并已约好一个月内搬过去。

离开杨东掌村,搬到条件较好的妻子的娘家,这对家里的生活和小孩的教育本是好事,但最让穆世杰放心不下的是已经年迈的父母。穆世杰还有一个哥哥,但兄嫂两人都去了内蒙古打工,至今已有6年,孩子留在老家。眼下,哥哥和自己的经济条件都无法接父母过去。

一旁,可爱的孩子指着对面的山头告诉我们:“爸爸说翻过那座山就能见妈妈了!”穆世杰说孩子已经快一年没见过他妈妈了,因为他和妻子一直在怄气。

在杨东掌村,像穆世杰这种情况的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热,越来越多的外地媳妇走进这里,但往往都“时日不多”。

当地希望小学的杨贵明校长说:“很多女孩嫌这里穷,洗不了澡,还要被迫恪守一些老辈人定下的老规矩,不少Af#不了几天就走了!”

现在当地是“娶进媳妇难,留住婆姨更难”。为了娶媳妇不惜血本,为保媳妇用尽心思。年轻人为了媳妇搬迁、当上门女婿在当地并不罕见,但家里的老人却成了他们心头一份拿不起、放不下的忧愁。现在村里没结婚的适婚小伙仍为数不少,单是杨东掌和乱谷堆两个组里,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汉就有七八个。

“这既是一个影响到家庭和睦与稳定的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到农村社会安定和人心稳定的问题,但我们仍苦无良策……”

猜你喜欢

支书礼金窑洞
陕北窑洞民居
支书的狗
变味儿的“礼尚往来”
拉黑
大西北的窑洞
“收受礼金罪”入刑应当缓行
六条禁令严禁教师收受学生礼品礼金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张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