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3-08-21程望斌李宏民黄奇卉周馨维姚昭辉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改革

程望斌,李宏民,邹 丹,黄奇卉,陈 恬,周馨维,姚昭辉

(1.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2.湖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引言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教育与经济、科技相互脱节,促进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不但加强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而且弥补了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不足.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与合作单位在教育功能方面的优势,改变传统的以传播课堂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直接通过社会生产实践获取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使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起广泛的联系[1],进而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产业界和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 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研究

1.1 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为高校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开拓视野的平台,但就整体而言,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起步晚,与国际水平差距大;合作环境较弱;运行机制不健全.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国外许多知名教育学家早在二十世纪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比如,美国赫尔曼·施奈德教授早在1906年就开创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而且该模式很快被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所采用,实践证明教育效果良好.在我国,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把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基本的教育方针;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反复探索与实践,终于达成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和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的共识.

1.2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从起初的产学合作到实质性的合作办学,高等院校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影响和发展,积极主动地探索最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立足可持续性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需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和社会需要出发,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同时以高校自身资源和文化为依托,融合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验实训三个主要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融“个人发展、文化传承、社会需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取向,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活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融“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内容,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在推行教育模式改革,积极开展“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中,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增强合作教育的信心,明确合作是前提和手段,育人是核心与目的.

第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机制,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更好地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第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的硬件条件和影响力,提升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科研开发能力,使高校自身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更具影响力和引领力.

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高校应该改革和创新:首先,依托高校自身现有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其次,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经济支援和相关政策支持;再次,加强和合作单位的合作教育;最后,努力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造和完善.因此,结合“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意义重大.

2 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合作途径与策略研究

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和地方本科院校之间的互补性需求,探索多模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有效途径.

2.2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知识与工程素质协调发展.在以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即形成“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

2.3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搭建

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加强合作教育,实现高质量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此,需要搭建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本文采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教学平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教学平台

2.4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以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推行校企结合的“3+1”教学方式;实施“双导师制”;推行课程群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组织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倾力打造精品课程,加强工程特色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引入工程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

2.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指派教师到合作单位“充电”或兼职;吸收合作单位优秀人才或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传授实际应用经验.

3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构建并实践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地方本科院校主动出击,找准“产学研”合作切入点,拓展职教发展空间,深入了解“产学研”合作单位,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

第二,充分发挥校办产业作用,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立体办学模式.首先,以协作形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其次,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合作办学,实现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共享.

第三,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突出自身优势,从而带动学校相关专业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全面发展.

第四,高度重视“产学研”中“研”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抛弃单一的应用技术培养方式,超越传统本科“学究式”的模式,注重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的创造性能力.

第五,高校应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培养目标转换为追求知识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模式遵循现场教学;教学过程转换为生产过程;专业教师转换为专业技师;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考核方式不拘一格,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多样化.

4 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总结国内外的优秀经验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上,结合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多维特性,我们应先确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框架模式[3],并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设计并实践“三位一体”的高校人才培养框架,分析并优化培养模式.在此提出如下运作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新平台;零距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选择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新平台,研究并实现优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主要是应用理论分析法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框架,并对其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收集相关数据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进行优化和完善.另外,课题组将分工协作、集体把关,加强针对性调研交流,取长补短,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结合课题组多年来在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提炼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实验班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其它相关专业和其它地方本科院校[4],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以符合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宋 艳.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9,19(8):141~142

[2] 谭伟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0):112~114

[3] 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2008(2):31~33

[4] 王依群.浅析校企合作培养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J].管理观察,2010(32):108~109

[5] 孔新舟.“专业实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5~7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改革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改革之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