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臻:中国亟待构建先进的法律消费文化

2013-08-21马丽

法人 2013年2期
关键词:法务律师项目管理

文 本刊记者 马丽

陈臻认为,法律服务本身也是一种消费,内部法务作为企业的代表扮演买方的角色,外部律师是卖方的角色。先进的法律消费文化在中国已经起步,但还未成气候

时间在陈臻的身上好像忘记了流转。年华逝去,她却依然是那个留着齐肩短发,时刻笑意盈盈的江南闺秀。外表温婉的陈臻是一名干练的律师。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名复合型的人才,本科学习的是电力工程,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1988年考下律师职业资格,进入法律服务行业。1995年,陈臻在浙江杭州一手创办了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18年后,这家律所成长为“中国能源和环境领域最专业的律师事务所”。

不要惊讶一个弱女子的能量。看似柔弱的陈臻骨子里是个“拼命三娘”,18年前在国企做内部法务时,有人在一张报、一杯茶中度过闲暇时光,她却是起早摸黑连轴转。从小梦想成为一名江湖侠女的陈臻有股豪气,“就算是扫大街,我大概也能扫成全国劳模”。

勤奋足以成就一番事业,陈臻在勤奋之外还多了一份眼光。在2013年1月5日的中国公司法务年会上,陈臻在十分钟内,用加减乘除四个符号就阐释清楚了内部律师和外部律师的关系,“法律服务本身是一种消费,内部律师作为企业的代表扮演买方的角色,外部律师是卖方的角色”,在中国公司法务年会上,陈臻已经嗅到了先进法律消费文化的气息,可惜尚未成气候。

企业应有法律消费意识

20年前,陈臻也是一名内部律师,而且是浙江电力局法律事务处处长。当年代表浙江电力局与英国国家电力公司谈判时的场景,陈臻至今记忆犹新,中方谈判代表是一排领导,已经是法务部门一把手的陈臻在谈判时只能坐在最边上;而长桌对面的外方则是律师坐在主谈位置,而且外方的谈判团队里律师比领导多。

尤让陈臻印象深刻的是外方企业的主谈律师来自“魔法圈”(英国五大律师行的别称)之一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环顾当时国内情况,别说聘请能源领域的专业律师,哪怕是普通的商业律师都罕见。”这给浙江电力局的领导带来了触动,他们全力支持陈臻“下海”办一个专注于能源领域的律所——阳光律师事务所(“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的前身,下称阳光时代)。

陈臻就这么“下海”了。她笑说是“被下海”,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出来后,与电力局就没了关系。但是她做的事情恰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市场急需要的,起步时国内没有项目融资的合同文本,只能翻译外国版本,几百页的合同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的英语是很差的,每天累得没有精力考虑从国企出来是不是正确的选择。”陈臻边说边笑出声来,她偶尔的用词还能体现出她生长的年代。

很早陈臻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法律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像服装一样,有人喜欢奢侈品,有人喜欢便宜货,有人看中品牌,有人相中质量。服装制造商正是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有了分化,提供法律服务产品的律所也该有类似的划分,有品牌大所、专业化的精品所、物美价廉的个体所等等,如此,作为买方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律所。

在这种认识下,陈臻将阳光时代定位为绿色能源时代的法律风险管理专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果用服装做类比,专业化的律所是高质量、有品质、合体的衣服。”陈臻认为,这类律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产品是当前市场需求最大、而供应又不足的。采访当天上午她正好接到一个企业总法律顾问的电话,说要换律师,急需阳光时代的“支援”。他们之前的律师来自一家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所,但是却不适合他们。

“很有意思,从律师在谈判桌上位置的变化,你可以看出这些年中国企业法律消费文化意识的变化。”陈臻说,20年前,还是内部律师的她坐在谈判桌的最边上,每次与外企律师沟通都要伸长脖子斜视过去;而后来身为外部律师的她每次代表客户谈判,都是坐在主谈位置上。当然这个变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

陈臻讲了若干年前与客户一同参与谈判时的一个插曲。谈判当天,会议在身的陈臻迟一步到达谈判现场,看见主谈旁边的位置空着,就理所当然地坐了下去,但是年轻的助理律师上前提醒陈臻说:“这个位置是给他们公司领导留的”。陈臻只好坐到了边上,随着谈判进入核心阶段,陈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感觉“坐在边上气势出不来”,于是她径直走到坐在主谈人另一侧的同事旁边说:“你起来,我坐这”。那天的谈判结果陈臻为客户扭转了一个关键问题。

2012年7月,阳光所举行了管理合伙人交接仪式,陈臻将阳光战略执行的接力棒传递给新一代合伙人李凌云律师

在《法人》杂志主办的2012年中国公司法务年会上,陈臻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界法律消费观念的进步,但是她认为企业和外部律师合作的价值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换句话说,商事律师的价值和作用还未被企业充分重视起来。

律师也要做风险管理专家

阳光时代的定位是:“绿色能源时代的法律风险管理专家。”很多人不理解能源领域何来专业律所,陈臻就跟人家解释:“如果你能理解房地产领域有专业化律所,就能理解能源领域的专业律所,唯一不同的是房地产普通市民看得见,而能源项目一般远离城市。”

在专业化律所“高档、有品质、合体”的特性中,“合体”是最重要的特点。律所主任好比服装设计师,服装的品质与其眼光和视野息息相关。在阳光时代,陈臻重视三样东西: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和项目管理。

阳光时代的专业服务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核电、智能电网、供应电、发电、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环境风险控制等等,什么样的律师才能称为上述领域的专家?这个问题看看陈臻的经历就知道了。陈臻大学学习的是电力工程、研究生时学的是经济学,此后考取了律师执业资格,执业20多年来,她主持了包括三门核电站在内的几十个国内大型重点及境外能源项目与环境工程的开发、建设、融资、并购、运营与管理法律服务,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及电价政策等有深入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

对话陈臻

《法人》:您在2012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发言中表示,内外部律师是一个乘法关系,具体怎么理解?

陈臻:通常我们说外部律师和内部法务是合作,概念上是一个加法,但是我想把它说成是一个乘法。乘法的结果想要获得一种效能,效能是效益加上能力建设,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有钱这个企业就可以基业常青,这个企业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有可能基业常青。

《法人》:您主张外部律师直接与企业商务部门对接,阳光时代也一贯是这样做的,会不会遭到来自企业法务部门的抵触?

陈臻:不会,正相反,外部律师跟商务部门对接有助于改变企业法务被边缘化的宿命,企业法务与业务部门的矛盾会因为外部律师的介入很好地化解,企业法务不敢跟老总说的话,我们说了,老总既接受了意见,又不怪罪他们,还会肯定企业法务的功劳。我要求我们主管级别的律师,你至少要求自己有国企里处长级别的人的眼界与水平,对我们合伙人要求至少是有厅级级别的人的眼界与水平。

《法人》:主任的风格会影响一个律所的风格,您怎么看自己对律所的影响?

陈臻:你看我们照片,你能感觉到学习、思考的气质,我在招人用人时候不欢迎那种独来独往、没有团队精神的人,我认为真正能干的人应该在团队提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并在个人提升中帮助团队提升。我经常问我自己,张律师、李律师为么在这里工作,不去其他大所、外资所呢?那些所待遇也许比阳光所高啊,我就在想阳光所总要有什么比别的所好,让他们愿意留下来。这就是我们的团队合作工作氛围。我还不够满意我们的业绩水平,但我每天在努力。我非常热爱他们、体贴他们。

《法人》:您虽然看起来很柔弱,骨子里却很有拼劲,与内部律师相比,外部律师更适合您吧?

陈臻:律师钻牛角尖挑毛病的特点比较严重,我学经济学的更喜欢寻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律师,我这个人看问题角度比较特别,喜欢思考大的战略问题。此外,律师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以为我是靠电力局关系做的,其实我靠的是自己的综合专业背景,独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见解。经常有客户好奇:“你怎么懂这么多?”

“这在我眼里就是一堆文件”,陈臻指着阳光时代宣传册中的一个核电施工现场向《法人》记者表示,“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是用合同架构的,一开始是一两页的备忘录或者意向书,几千个合同下来就是这样的宏伟工程”。一个能源工程通常可以拆分为土地规划、工程管理、项目运行和维护、招标与采购业务、政府监管、资产管理、环境健康和安全等。而阳光时代的人才正是按照能源项目的不同环节划分的。

“土地规划、工程管理……你看我们的专业人才听起来好像不是法律专业的。但实际上这正是阳光时代人才的优势所在,也是律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陈臻说,“每个律师工作三五年以后,都要确定自己的具体发展方向,努力在某个方面成为专家,毕竟‘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

阳光时代很多律师都有工科背景,但也有律师是纯粹的法律出身。没有相应工科背景的律师在走细分的专业化道路时会遇到一定难度,但是期待每一个人都像陈臻那样有着相应的工科背景不现实,事实上陈臻也不做这种期待,陈臻常说一句话:“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她认为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加上律师自身的学习,一样可以在某一方面成为出色的法律专家。

为此,阳光时代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讲师则是所内的合伙人、资深律师,也有来自所外的高校教授、企业高管人员等人士,同时陈臻鼓励年轻律师参加社会上的相关专业培训。“他们一旦定下方向后,我们就会将与其专业相关的事情交给他做,长期的千锤百炼就会出来一个优秀的合伙人律师。”陈臻说。

说到培训,陈臻颇以他们的项目管理培训为荣,“全国律所可能只有阳光时代有项目管理指南”。所谓项目管理是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完成既定质量目标,项目管理有专门的课程,也有专门的国际项目管理师职业,当前大型企业都在运用项目管理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但这个概念在律师界还比较陌生。

阳光时代的业务均以项目管理思路推进,这与陈臻工科出身背景有关,她从不向客户夸海口,反倒是对客户表明“我是用项目管理方式完成你的任务,你(客户)不要无穷尽地要求我们投入时间、也不能不考虑项目成本,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在项目管理模式下,经过成本效益权衡,律所可以将项目某些模块外包出去。

为了在全所贯彻项目管理理念,阳光时代特意请客户的项目管理专家来做培训。对文科生来说,项目管理培训最难,“我现在也不跟他们讲是项目管理,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套路做,每个月讲一个题目,九个月下来项目管理的九个模块就讲清楚了。”陈臻笑着表示。

把公益事业和主营业务结合起来

在阳光时代,大家都亲切称呼陈臻为“头”,都说“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其实,陈臻可以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不止因为她是一家优秀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更因为她把工作、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能源的另一面是环境和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服务本身就内含公益事业。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环境风险控制是近年来阳光时代重点开拓的服务,其公益性较传统能源服务更为明显,以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为例,它与阳光时代的主营业务有关,但其所占收入比例并不高,阳光时代基本上把此项业务当成公益事业在做。陈臻说:“把公益事业和主营业务结合起来做事是最幸福的事,我就是特别在乎这个。”

2011年底德班气候大会召开期间,陈臻还资助了一名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去参会。这名学生通过环保组织争取到了参加德班大会的名额,但是没有路费去,她在网上看到了阳光时代的信息,主动联系阳光时代,希望能够得到资助,陈臻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业务领域,解决的是建筑物等自体节能与能源供应产生的一系列合同问题,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交易框架设计,协议起草、审查和谈判,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流程、模式,测量和认证方法以及主要障碍风险分析和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咨询、申报等。国内对此业务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阳光时代走在了前列,作为全国律协环境、资源和能源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的陈臻,多次在专业委员会的会议上呼吁全国律师关注合同能源管理,“法律配套服务做好了,可以反过来推动新兴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

除公益事业外,陈臻还把生活和工作和谐地统一起来。

前段时间一位事业颇为成功的女律师向陈臻诉苦,因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年幼的儿子而感到痛苦。陈臻给这位律师的建议是“培养你的儿子欣赏你的工作”。陈臻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她的儿子五六岁时就会说“嘉兴二期”,那是当时陈臻手上的一个国家重点引进外资项目。每天回家,陈臻都要和家人讲讲工作上的事情,并听取他们的评论和意见。久而久之,这已经形成一种家庭氛围,一家三口互相交流工作体会。直到现在,儿子也会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好创意分享给陈臻。

陈臻的先生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同时也充当了陈臻战略顾问的角色,在一些重大发展问题上,他会给陈臻和合伙人提供战略建议,陈臻甚至邀请自己的先生到所里给大家讲课。“很多人说不要把工作带入生活,回家以后坚决不讲工作,我正好相反,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因为人是需要倾诉和支持的。”陈臻说。

当一个人的生活层次丰富而又和谐统一,她就充满了正能量。所以你能从陈臻脸上随时看到幸福的微笑。不久前,陈臻和先生到海南庆祝他们25周年金婚纪念日,一路上夫妇二人手牵着手,先生对微笑着看过来的陌生人说:“我们俩加起来有100多岁啦”。

时光眷顾陈臻的容颜,却不太体恤她的身体,多年来一直饱受颈椎病等各种健康问题困扰,所以她会说,“我老了,早该退休了”。退休以后干什么?陈臻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继续做能源领域的立法研究”。

这就是陈臻,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而这正是她保持年轻的秘诀。

猜你喜欢

法务律师项目管理
《全国律师咨询日》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法务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
《全国律师咨询日》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给法务新员工的入职书单(1)
调音
華明勝律师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