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2013-08-20王瑞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王瑞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会计岗位的专门人才,但是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不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间的不适应状况较为明显。那么,基于市场需求导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该类人才的培养,还可为其他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样本选取和问卷设计

为了解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样本选取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郑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学院、郑州航院统计职业学院6所高职院校,针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分别对每所学校的校领导、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高职院校领导问卷6份,会计专业教师问卷60份,在校学生问卷180份,所有问卷都收回并有效。用人单位的样本选取数量为30家,其中有8家大中型企业,其他22家均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本次用人单位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每个单位发放1份,发放对象为该企业的人事招聘负责人),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结果

根据高职的培养模式的要求[1],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职能与师资队伍和学生就业心态意识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从学生毕业后走向、高职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的区别以及所在院校培养目标展开调查统计。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学生毕业后走向的调查中显示高达77%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了直接就业;高职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的区别80%的人认为有所不同;所在院校培养目标教师与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都是“培养具备‘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持这种观点教师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的比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持有这种观点,但教学效果出现了偏差;从用人单位得到的信息反馈显示,对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部分企业认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熟练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教师与用人单位在这个观点上是基本一致的。

2.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的调查统计从教师选用教材方式、选用教材指标、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以及教师、学生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等方面进行展开。

65%左右的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认识较为一致,认为所在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虽然基本合理,但是实践课程仍显不足,这基本与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吻合;另外的相关调查如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质量“一般”的评价、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较为严重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缺乏专业实习”等方面,都表明目前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践性和有效性。

3.教学手段与方法。

尽管8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辅之以“案例教学法”和“任务导向式教学”,但通过对该类专业在校学生的访谈得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是 “教学手段与方法较为单一”,仍以课本为主的课堂教学,任务导向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所占比例较小。这个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从理论上讲教师知道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但由于学校对教师教学改革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等原因,教好教坏一个样,使得大多教师仍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为基本目标的应试教育,这样就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教师职能与师资队伍。

教师职能和师资队伍从教师教学内容比重的自我判断和教师、学生对考核方式比重的判断两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数据结果显示,“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认为最重要的职能,但是学生感到满意的只有19.7%;对“传授学习方法”、“讲解传授理论知识”等方面,教师认为是第二重要的,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在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方面,虽然教师认为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但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

5.学生就业心态与意识。

学生就业心态与就业意识从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职业生涯的规划情况、寒暑假时间的安排、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途径、就业方面期望的指导类别、对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就业困难的原因、对就业单位类别的选择意向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数据显示,就业难的原因在于“经验不足”、“自身能力、专业知识不够”、“学历层次过低”、“就业期望值过高”和“缺乏就业指导”;对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大多在“1500~2000 元之间”,也有一部分学生(26%)期望值偏高,为“2000元以上”;对毕业后就业单位的意向只有27.8%的学生选择去“中小型民营企业”,其他主要选择去 “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整体看来,就业观念还是有些理想化。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本专业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之后的成熟考虑”,但大多愿意把所学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说明对自己所学专业还是较为认可的。

有超过一半(52%)的学生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将近1/3的学生寒暑假都是在家中度过或是外出游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通过“多参加社会实践”、“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接受就业指导”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大部分学生希望从大一大二开始接受 “职业知识指导”和“心理辅导”;大多选择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个人咨询”的方式进行。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基层岗位的规范,需要大量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落实到会计专业也不例外[2]。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从人才的使用情况及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等方面展开。

1.人才的使用情况。

人才的使用情况从与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比较、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对招聘到的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超过半数(58%)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本科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区别明显”,42%的用人单位认为“区别不明显”,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没有区别”的,主要区别是高职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比本科毕业生强;6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实施的实践教学效果和力度是“不太充分”的,还有31%的企业选择“远远不够”,只有7%选择了“比较合适”。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对所招聘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一般”的占51%,“满意”的有32%,“不满意”的为17%,说明大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

2.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

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看法从对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两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被调查对象认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缺乏专业实习”(72%)、“教学方法单一”(56%)、“教师质量不高”(37%)、“教学内容陈旧”(28%); 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选择了所有选项,即 “合理的课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办学”、“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企业顶岗实习”。

由此,调查的结论是,我们找到矛盾的症结,主要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单一、教师职能与师资队伍的薄弱、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足以及学生自身就业心态期望值过高等方面的问题。

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前文对河南省6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其用人单位需求状况的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针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得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诸要素的组合(见图1)。

图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1.进行准确定位,办出各校特色。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

2.重视能力培养,创新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可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能力”“就业”三大模块,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为目标。另外,会计知识更新频率很高,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学会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与时俱进。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选聘制度。比如相对科研能力而言,实践操作能力更为重要,是否有企业工作相关经验等应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打造实战型的师资队伍。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一些高学历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在师资管理中,动员、鼓励专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

另外还要加大校内和校际之间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真正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的改革。

4.创建互赢模式,重视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是与企业、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三位一体”模式的教育类型[3]。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培养人才的适用性与针对性,有利于企业获得“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员工,使其成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直通车”。校企合作可以聘请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论证等工作,保证人才规格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受专业性质的限制,所以学校应该深挖企业资源,多建立包括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其他类型企业在内的尽可能多的、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另外,要使学生达到预期实习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实习管理,校企联合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实习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

5.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有灵活多样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应当根据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方式应当多元化。另外,要取消补考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学生一定要重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好过程考核质量关。

其次要有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对教师教学制定合理的激励、竞争、创新、约束等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进行有效引导,对学校的质量评估;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由相关实习单位、用人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共同构建的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监控体系。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1] 张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12):33-34.

[2] 郭力.高等学校经济类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11,(2):44-45.

[3] 郑晓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6):37-39.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