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3-08-20李植
李 植
云南省耿马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耿马677500
1 溶血及血红细胞
溶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红细胞内物质混入血浆的现象。由于血红细胞含红色的血红蛋白,而血清的主要成分为抗体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等,正常情况下呈淡黄色,发生溶血时,血清会被污染,在表观上看便是样品变红色。
血液中成分复杂,一般不能直接生化检测,而是检测血清。血液样品通过离心,分离血液中的红细胞等,得到血清,多为淡黄色的澄清溶液。而溶血样品离心后,由于红色的血红蛋白外逸,血清带红色。
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膜成分为磷脂,脆性强,容易破碎,无细胞器,通过糖酵解途径合成能量。细胞内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含少量多糖,糖酵解中间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多种酶。多种因素能引起红细胞破碎,产生溶血,例如:低渗溶液,机械强力震荡、突然低温冷冻、突然解冻、过酸过碱、有机溶剂等。
2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大量实验证明溶血标本与非溶血标本在多个生化检验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别。包括AS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TP(总蛋白)、GLU(血糖) 、TBIL(总胆红素)、 ALB(白蛋白)等,溶血前后,这些物质的含量变化明显。而BUN尿素氮、Ca(钙)、Cr(肌酐)等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见表1。其他一些指标如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则不确定,有些实验这些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如何晓丽等人的实验[1]。有些实验中,这些指标无明显差异。如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的谢宁芳等人的实验[2]。
样本溶血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正常的血清样品,经离心处理后,红细胞沉淀分离,血清成分不受红细胞影响。溶血样品则由于红细胞成分溶入血清中,使血清中成分发生变化。有学者研究,人红细胞中所含的AST是血清中的38倍,LDH (乳酸脱氢酶)红细胞内外相差180倍。红细胞中TP(总蛋白)浓度也比血清中高,这是溶血样品中这3种物质含量变高的原因。另外,溶血也会稀释的血清中特有成分的,造成其含量降低。②样本发生溶血时,细胞内外液之间的一些物质发生各种反应,导致检测结果改变。溶血标本GLU的含量测定降低,可能是糖酵解的中间物渗入血清中,继续反应,GLU被代谢分解,造成GLU含量降低。③红细胞中的物质造成仪器检测时,吸光度的干扰。例如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在短波长段(300~500 mm)的吸光度较高,会对血清中用相似吸光波长物质的检测产生影响。事实上各个试验项目均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只是影响的侧重点不同而已[3]。
3 溶血样品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临床疾病诊断上的几个影响
血液成分的检测,是诊断多种疾病的必要步骤,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癌症,艾滋病,糖尿病、贫血、白血病等。溶血样品导致血清成分发生变化,会对多种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
表1 溶血前后一些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
3.1 对乙肝检测的影响
目前医院检测乙肝主要有免疫学方法和大型生化仪器检测两种。溶血对两种检测方法均会产生影响。
免疫学方法主要检测乙肝五项,即乙肝表面抗原(HBAS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e抗原( 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临床检测中用ELISA法检测5项指标,其中所用的结合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而红细胞中有些蛋白具有类氧化物酶活性,其作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似,当样本溶化时,释放到血清中,显色反应时,使OD值升高,造成结果假阳性。最后造成对疾病的误判。
生化仪器检测法中,ALT(谷丙转氨酶)是检验肝脏功能,了解肝细胞破坏程度、肝细胞通透性变化或胆道系统阻塞等较灵敏的指标。一般情况下,乙肝感染2~6个月后,血清转氨酶会明显上升。溶血样品会对ALT的含量的检测造成影响,也会影响疾病的诊断结果。
3.2 对肾功能检测的影响
BUN(尿素氮)是血浆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之一,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尿素氮可作为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尤其可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Cr(肌酐)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肌酸主要存在于肌肉中。测量肌酐主要用于评价肾功能。表一中,这两个指标的生化检测在溶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可见溶血标本对肾功能检测的影响不大[4]。
3.3 对糖尿病等疾病的检测结果的影响
GLU(血糖)的高低是糖尿病检测中的重要指标,临床上测定血糖主要是了解病人体内神经激素的调节是否相对平衡。溶血样品的血糖浓度比正常样品的低,这对疾病的检测会产生影响。
3.4 对贫血等血液疾病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常规标本溶血可影响红细胞、血小板的计数,白细胞的分类等。溶血样品中由于血细胞的破碎,数量减少,红细胞的计数减少。而且细胞破碎后的溶出物会影响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最终会导致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误判。
4 防止样品溶血的措施以及处理溶血样品的对策
引起样本溶血的常见原因有:(1)采血技术欠佳;(2)试管不洁;(3)强力振荡血液或剥离血凝块;(4)冷冻时间过短;(5)解冻时间过短;(6)抗凝剂不当;(7)抽血后未卸下针头就将血液强行通过微孔注入试管中等。因此,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①对注射器和试管要严格要求,保持注射器、针头、盛血试管(器皿)干燥清洁。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可致溶血。②采集血样本的方法要正确,采血时止血带不可缚扎过紧、时间过长。采血部位皮肤必须干燥清洁,抽血时不可使局部组织损伤过多,否则易发生溶血现象。抽血时不可过快,以免空针内血泡甚多血细胞破裂,抽得血样后,去掉针头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推入管内,不宜过快,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5]。
若由于特殊原因无法重新采集新标本,应利用未溶血标本对比做空白对照实验,在无空白对照样品的情况下,应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已有的数据,扣除本底值,获得尽量准确的数据。或放弃某些指标的测量。另一方面是从方法学上克服或减少溶血的干扰,如Hb对吸光度的干扰,可改用双波长比色,导数分光光度法和动力学法等措施;属于参与某一分析法化学反应的溶血干扰,只能是改变所用试剂类型。
综上所述,溶血会引起一些生化项目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检查血清标本是否溶血,已成为试验过程中质控的重要环节。样品检验时,考虑溶血对生化检测的影响,可以让检测人员减少失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操作不当,引起样品溶血。缩短样品采集到样品检测之间的时间,以最少的步骤准备检测样品。一旦发现明显的标本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溶血程度较轻的标本结果进行校正或重新采集标本。总之,检查血清标本外观有否溶血是试验过程中质控的必要步骤。
[1] 何晓丽.浅谈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新知·综合版,2012(3):64.
[2] 谢宁芳.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3):103.
[3] 詹燕华,周世锋.标本溶血对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18):69-70.
[4] 王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