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2013-08-20隋成涛

中外医疗 2013年20期
关键词:组内腹膜肾功能

隋成涛 包 昆

1.辽源矿业集团,吉林辽源 136201;2.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1

肾功能衰竭是病因非常复杂的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该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非常高,透析目前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1]。为探讨应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技术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技术实施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88例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患者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1.7±1.6)岁;患病时间 1~14 个月,平均患者时间(3.6±0.7)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1.5±1.7)岁;患病时间 1~12个月,平均患者时间(3.4±0.6)个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聚砜膜或血仿膜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建立循环血路,开始进行 1次/d治疗,连续治疗 3~4 d,持续2~5 h/次;以后改为每周进行2~3次治疗,每次持续时间在4 h左右。每分钟血流量控制在150~250 mL之间,每分钟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无肝素透析[2]。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单涤纶毛质套的硅胶管,早期用袋装醋酸盐腹透液,连接方式为B型接头,后期用乳酸盐腹透液。葡萄糖含量分别为1.5%、2.5%、4.25%。开始实施间断性腹膜透析治疗,剂量控制在18 000~24 000 mL/d之间,1个星期以后改为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剂量控制在6 000~10 000 mL/d之间[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透析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幅度、肾衰症状控制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肾功能指标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停止治疗后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有效:症状表现有明显好转,肾功能指标大幅度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停止透析治疗后症状再次出现;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或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指标与治疗比较基本没有变化,或明显恶化,亦或改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4]。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为:12例基本治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肾功能衰竭治疗总有效率70.5%;治疗组患者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为:17例基本治愈,23例有效,4例无效,肾功能衰竭治疗总有效率90.9%。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比较[n(%)]

2.2 透析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SCr水平分别为 (784.26±67.83)μmol/L和 (528.47±63.25)μmol/L,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UN 水平分别为 (28.31±8.32)mmol/L 和 (19.52±7.03)mmol/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b水平分别为(39.47±4.28)g/L 和(36.25±3.36)g/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SCr水平分别为(778.52±71.46)μmol/L 和(315.46±61.36)μmol/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 水平分别为 (27.75±7.69)mmol/L 和 (13.52±7.15)mmol/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b水平分别为(38.64±4.19)g/L 和(31.18±3.54)g/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上述3项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比较

2.3 肾衰症状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控制时间分别为(14.27±2.41)d 和(9.26±1.05)d,两组肾衰症状控制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9.63±2.46)d 和(13.78±1.73)d,两组接受治疗总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肾衰症状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d)

3 讨论

通过该研究该院可以看出,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血液透析,透析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后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且组间比较上述观察项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腹膜透析在对肾功能衰竭症状进行治疗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韩庆烽,董捷,范敏华,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3(18):574-575.

[2]崔冰,陶雅菲,姚孟英.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9(14):392-393.

[3]黄铭新,江绍基.内科理论与实践(第3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7.

[4]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3.

猜你喜欢

组内腹膜肾功能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