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擎 吹响新一轮的“集结号”——记福建省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

2013-08-18于丽妍

华东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集结号高新区福建

文/于丽妍

福建,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不断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福建组织实施11项科技重大专项和57项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51项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5项产业支撑科技重大项目。据科技部监测,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7位。

2月26日,福建省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在进一步总结在2012年福建省各项工作的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也做了集体的部署,这正是创新引擎,吹响新一轮科技工作的“集结号”。

优化环境 :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四射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多项举措的并行之下活力四射。2011年度全省企业实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27.2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5.61亿元,分别比增42.3%、32.4%,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效应持续显现。全省89%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1.8%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5.7%的省级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60.9%的专利授权从企业产生。福建省推进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中心环节。

首先,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在莆田、晋江、南安启动了省级科技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合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重点建设省生物医药项目研发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了福建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资助项目,海西研究院建设进展顺利。持续推进大型仪器共用网建设,新增入网仪器23台、成员单位3家,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向企业开放共享。

其次,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力。2012年福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4.77亿元,增长42.8%,创历史新高。同时,注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了50项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新培育数字微波通信等5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各市组建12个市级联盟,推动了一批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增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新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7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0家。优先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布局建设5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1家企业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第三,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福建省政府与科技部举行了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会议,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海西科技论坛等活动,促成国内外28个先进科技成果在福建省落地转化。启动实施了科技合作产业支撑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引进台湾先进技术、开展闽台研发合作,首批13个项目得到资助。同时,主动扩展与以色列的产业研发合作,积极推进中以微波通信产业园建设;建立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企业技术需求与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除此之外,为了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困境,福建加快改善企业的投融资环境。积极推动福建海峡银行组建福州科技支行、福建兴业银行开展科技企业损失分担融资业务。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非上市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省共有41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签约合作。加快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建设,促成企业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等6个项目成交,金额1.5亿元。另外,开展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工作,共有17家金融机构向52家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累计授信额度10.94亿元。推动了顶点软件等一批企业列入2012年福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创新支撑: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是福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2012年福建组织实施11项科技重大专项和123项科技重大项目,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创新药物等领域攻关获取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IAP工业自动化通用技术平台突破了工业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分离、跨平台组态、元件动态重构等业界技术难题;混合动力客车总成系统产品占有率名列全国前茅;世界上第一支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在厦门正式上市。

抓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速高新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福建积极推动莆田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省政府批准设立龙岩省级高新区,并且召开全省高新区发展座谈会,开展了高新区评估工作,推动高新区做大规模、做高水平、做强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安排经费1.8亿元,启动了302项科技项目,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转变发展方式也是为了服务民生,服务民生是福建科技创新工作重要的落脚点之一。福建加快推进民生科技进步,全省生物医药领域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第6位,我国首个胶囊型抗乙肝用药恩甘定(恩替卡韦)获得生产批文,一批创新药物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循环与产业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在食品安全、环保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厦门市思明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拥有5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稳扎稳打,继往开来

对于2013年福建省科技工作,福建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丛林寄予了厚望,同时也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争取2013年备案科技型企业15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50家、3-5企业家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省级科技项目,将80%以上的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向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聚集;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本土企业家,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是做大做强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各地建设一批有明确产业指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其提升创业孵化、聚集人才和成果转化等增值服务能力;抓好省生物医药项目研发孵化器建设,大力构建大型仪器平台和生物技术药物平台,吸引和聚集省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和力量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全部向企业开放。

三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心组织科技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在重点产业领域攻克一批具有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高新区创新驱动和战略提升,推动项目、资金、人才和平台等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创新驿站建设,探索建设网上技术市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实施科技惠民计划。

四是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进与银行合作,创新贴息和风险池等方法,支持福建海峡银行组建科技支行;探索与地市联合成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导创投机构投资生物医药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福建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平台。

五是提升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水平。抓住今年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规模扩大到每年5000万元的机遇,开展闽台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LED照明等产业领域培育若干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引导、鼓励台商来闽投资创办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高新园区,引进台湾、香港、澳门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在福建落地建设;开拓与以色列、德国、新加坡及独联体国家等的合作,推动以全省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

六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改进科技投入方式,尝试运用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购买技术后补助等方式,鼓励金融和社会更多的资本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加强项目管理改革,改进评审程序;开展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项目评审立项与监督审查分离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七是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项政策落实。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突破一些政策,针对各地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不一,审批程序不统一,建议省税务部门形成全省统一的扣除范围和审批程序,促使各地企业享受同等的政策优惠。

猜你喜欢

集结号高新区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福建医改新在哪?
“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
海归“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