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协同共发展
2013-08-18郭霞
本刊记者/郭霞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尚无定论,在客观上放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可以说,其发展速度仍低于其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瓶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能源车企也应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集中攻关,合力解决“瓶颈”问题。
唯有自主创新才有竞争力
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被称为全新的“物理电池”。与目前用于各种电动汽车驱动的化学蓄电池相比,超级电容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超级电容在能量储存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具有超长的寿命,是普通蓄电池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并且,可以在短至几十秒,长至几分钟内完成大容量充电;放电效率可达98%,远高于普通蓄电池70%的放电效率;此外,超级电容还是一种环保的“绿色电池”,拆卸或报废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然而这样一个具有市场广阔前景和节能环保特点的新能源产品,多年来其核心技术却一直被俄罗斯、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掌控。
为了加快形成我国的节能环保型新能源产品,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之初,就瞄准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和生产,从俄罗斯引进相关技术。然而对超级电容器的技术转移,俄罗斯却开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包括一定比例许可证和知识产权使用费,而且使用年限仅为十年。
面对苛刻的技术转让条件,奥威公司董事长华黎也进一步意识到:“要获得核心技术,惟有自主创新”。为攻克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技术难关,奥威公司决心先从研发做起,当时正值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奥威公司组成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组,在清华大学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奥威公司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超级电容器研发中心,在国内超级电容器关键原材料比较落后、进口产品价格非常昂贵的困难条件下,奥威公司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先后攻克了活性炭和隔膜两大关键原材料技术,并实现了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生产,将超级电容器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2年,奥威公司用超级电容“剪掉”了18路电车的“大辫子”,2006年奥威公司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了超级电容城市客车11路公交线,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超级电容车线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上海“绿色公交”的魅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奥威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超级电容新能源客车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这些零污染、无噪音的电动力驱动客车经历了超高强度、超大客流、高温高湿、复杂环境等考验,累计行驶超过120万公里,完成载客超过4000万人次。
目前奥威公司的超级电容电动汽车技术除应用在上海11路和26路公交外,已在白宫附近进行了展示,美国和欧盟也表示了强烈合作意向,并即将批量进入香港和加拿大等市场,这开创了中国电动汽车先进技术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新局面。
技术问题仍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得到大力扶持的阶段,大型汽车集团也成了国家汽车行业新能源战略的主力。部分技术上领先的企业已经跃跃欲试,准备投身到更广阔的市场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未来将优先发展公交大巴,推动电动大巴及电动出租车在西安、长沙等地的示范运营。
东风汽车人士表示:按照2010年8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东风汽车正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事业,即以纯电动车作为中长期战略重点,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现阶段产业化目标,并与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相结合。
威海东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表示,公司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一致性、安全性上已经取得许多新进展,随着材料的进步,预计未来3至5年内电池的容量有望翻一倍,价格降一倍,引发电动汽车行业的变革。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尚无定论,在客观上放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可以说,其发展速度仍低于其预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低于其原有预期。由于很多车企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不愿放弃原有传统动力技术的积累,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尽人意。
“在当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搞研发的积极性并不高,技术研发需要持续的高投入,在技术前景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很难专注于技术研发。”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前景尚不明确等因素,虽然加强技术研发的呼声很高,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并没有多大热情,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捕获各种资源上。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业务总经理孙健则认为:“也有很多国内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面布点,但很多时候,“全面布点”是一种盲目探索,相比较而言,很多国外企业则很早就明确了战略方向,各有所长,而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开始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孙健认为。
集中攻关,合力解决“瓶颈”问题
为了促使新能源汽车早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解决发展中的瓶颈,诸多专家建议:政府应从资金、政策上多加引导扶持,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不应“冷落”传统汽车,通过不断提升内燃机的能效,发挥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做好技术积累。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新能源车企来说,或许,改变单打独斗,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集中攻关,合力解决“瓶颈”问题才是最佳路径。在这点上,上海已经走在前列。
2010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上汽南京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进一步将技术成果应用于燃料电池微型车,研发了基于高速微型车和低速场馆车的2种动力系统平台,并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需要研发了满足世博运营需要的100辆燃料电池微型车的动力系统,进而完成了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60辆燃料电池微型车的动力系统;此外,世博燃料电池观光车技术已应用于面向产业化的奇瑞瑞麒M1-EV电动微型车。
除了轿车和微型车之外,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还将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应用到大客车上,三方合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公交客车,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大客车整车平台为基础,利用同济大学和上燃动力在承担“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研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成果,通过集成2套独立运行的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在电机输出轴进行输出转矩耦合,实现动力系统冗余和动力性、经济性达到最优。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服务企业”、“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四个层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有力助推了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