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
2013-08-18喻昌军刘启迪
喻昌军,刘启迪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接轨,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式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学校学科与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培养社会急需的可用之才。就目前体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的很少。一方面是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在提高,人们的健身需求和愿望强烈;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需求。面对高校学生在学习与就业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应该从深刻地反省与反思中去探索应对的策略,寻求学科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从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这一根本抓起,根据社会需求,通过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改革创新,使学生所学的专业化知识更适应社会需求,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被用人单位认可和接受,提高专业对口的就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专业历年的课程设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峡大学目前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侧重点不同,理论知识和体育产业的经营等方面非常薄弱,在需要综合性人才的当今社会中难以占据优势。
1.三峡大学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内几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对比
经调查分析,当今社会需求专业技术过硬,且具有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以下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4所高校课程方案的各类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公共课程一般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工具课两个部分。在所调查的4所体育院校中,公共课程主要在科目和课时上有所区别。在许多院校教育学科和人文科学类课程门数较多。这为大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但方法工具及自然科学类门数偏少,这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基本技术课程。从表1中可看出:各学校在两方面有所侧重,总体情况是基础理论课程占48.2%,基本技术课程占51.8%。
表1 5所高校体育本科(社会体育与体育教育)理论课与技术课课时比重
但从这4个院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看,学科课程占55%,术科课程占45%,学科课程高出术科课程10个百分点。这表明现代的体育专业的一个发展趋势。4所院校中,在专业主修课上投入最多的是64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3.4%;投入最少的是21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8.6%。专项主修课程是各个院校中差别较大的一项课程,由此可看出各院校的培养侧重方向。其中三峡大学体育专业投入在专项上是224学时,属于投入较少的行列。在一定方面限制了专项的良性发展,降低其社会竞争力,所以应适当增加专项训练的课时。
选修课是各个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差别最大的一项,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最少的是21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9.1%;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最多的是84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9.7%。
从总体来看三峡大学体育专业的课程开设不够全面,开设的必修课占总课程的80%,这说明对体育人才素质的培养过于单一,专业必修课程应求精湛,不求太多。三峡大学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平均为624学时,占教学总时数的比例约为26.9%,与上述4所高校数据基本相同,说明三峡大学的公共课的设置基本遵循教育部关于课程设置的统一要求,授课的教学时数相对比较稳定。三峡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平均为544个学时,基本技术课平均为608个学时,专项主修课程的学时为224个学时,选修课为320个学时左右,选修课占总学时约13.8%,用这些数据与以上4所高校的综合数据相比,基础理论课的学时与基本技术课的学时相差不大,专项主修课程的学时比较少,选修课程的学时更少。
2.中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及启示
中国现有15所体育学院(其中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另有一所解放军体院,一所体育师范学院,设有体育系的高等院校49所,设有体育科的高等院校93所,设有体育班的中等师范学校152所,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奠定了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中国体育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4大类,以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为主。中国体育专业以理论课和技术课并重的思想正逐步加强,理论课稍高于技术课。课程体系仍体现出“一专多能”的特点。
美国共有1400所4年制的大学,其中700所设有体育学院(系),在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院校,所有体育人才都出自综合大学。美国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但其专业方向种类繁多,还可根据社会和当地的需要灵活设置,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使学生更容易就业,体育院系还加强与其它非体育专业的横向合作,共同开设第二专业方面的课程。美国重视公共基础课,重视理论课程(不含选修课),运动技术课程的学分较低,选修课多而全,选修技术课种类多,项目齐全,分类细致。且不断形成与体育相关的新的专业和与之相应的课程,这为体育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毕业分配去向和用武之地,同时也使体育运动向更深远的空间发展。
澳大利亚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涉及的专业非常全面,开设的学科也非常的精细,大量增设选修课,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人才的需求,学校通过增设选修课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技术课与理论课的分配,表现出明显的“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
就加拿大而言,以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其一个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和相当全面。其体育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国家的特点,为保证所培养的学生紧紧适应社会需要,把娱乐、休闲和旅游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在注重、特别强调重点学科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还兼顾了边缘学科,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要选修外系的两门课程,说明不以单一学科来看待体育,而是一种“大体育”的观念。使得体育专业学生的“出路”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
由上述对比可发现,每个国家的体育专业都与各国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而国外的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共同点是他们并不只局限于体育这一个小范围内,且要将课程设置得尽量全面精细。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合理开设专业学科课程,调整术科课程的比例。一是精简压缩公共课程;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兴学科。再开足选修课,增强适应性,提倡课程小型化提高连续性。
第二,增加选修课的课时和种类。提倡课程小型化,精细而有连续性。多关注体育流行趋势,紧随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的需要灵活设置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三,正确处理好主项与副项之间的关系。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都设置了主项和副项两个专项学科,这样虽增强了学生的选择,但每个人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学好专项,往往是主、副项都没学好,专项能力不突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就业需要。
第四,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要有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改革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多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但是没有很好地制度去监督,那么改革的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强监督制度。
第五,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要有前瞻性。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和社会需求,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体育运动专项能力,重点突出运动主项成绩,为学生考研、就业铺路。
[1]汪康乐,等.对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柳春梅,李志宏,任 平.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5).
[3]王月华,张英杰.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
[4]顾小霞.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极其存在的问题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9).
[5]彭贻海,等.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社会需求的相互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李小明.高校体育专业的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
[7]鲁长芬,王 健.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8]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