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
2013-08-18周丽丽万兰芳陶梅江
周丽丽,万兰芳,陶梅江
(1.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居住在农村地区,解决好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意义重大。
一、中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户数为25663.5万户,农村人口95579.6万人。近30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增长情况见图 1[1]82-84。
图1 中国农村地区近30年人口增长情况
我国农村人口在各地区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华中地区人口比较集中,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人口比较稀少。2008年我国农村人口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见图 2[1]84。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图2 2008年中国各地区农村人口分布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各地区主要因地制宜利用能源,如小水电、沼气、薪柴、煤炭等;改革开放后,商品性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开始进入农村地区;到90年代后,国家开始强调注重环境的保护,省柴节煤炉灶开始在农村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始在农村试点并推广;自1998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在农村地区实行农网改造[2],确保户户通电,农村电力消费稳步上升,最终在农村形成了电力消费为主,沼气、太阳能、可再生生物能源等多种能源并存的消费局面。
下面主要讨论小水电、沼气、太阳能以及可再生生物能源在农村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1.小水电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从图3、图4可以看出,由于相继投入开发一些大的水电站,农村地区一些规模小的水电站逐渐被淘汰,小水电站的数量逐渐下降,但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却逐渐上升[1]7。由于1998年以后农村电网改造的完成,农村电力消费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所需用电缺口由国家大型电站予以补充。
图3 小水电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建造情况
图4 小水电的发电情况和农村实际用电情况
从图5可看出,小水电站在全国各农村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小水电站分布较为集中;而在水能资源较匮乏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小水电站相对较少[1]93。
图5 2005年小水电站在全国各农村地区的分布情况
2.沼气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从图6、图7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户用沼气池开始在农村进行大量建造[1]69。到了2000年左右,一些大型的沼气工程也开始在农村地区投入使用,沼气因为清洁无污染、废料可以循环利用而在农村进行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图6 沼气池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建造情况
图7 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建造情况
从图8可以看出,由于地域差异,农村各地区气温不一样,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也不一样,因而沼气在华中和西南地区应用较为广泛,而在植被较少的西北地区和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沼气使用较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性[1]722。
图8 2008年沼气池在全国各农村地区的分布情况
3.太阳能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从图9、图10看出,2000年以后太阳能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得到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在农村地区的运用迅速增长[1]69。
图9 太阳热水器和太阳房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建造数量
图10 太阳灶在全国农村地区的使用数量
从图11、图12可以看出,太阳能的利用在各地域上也不均衡,太阳热水器在全国各区域使用比较普遍,而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使用最多;太阳房在华北、东北和西北这些冬天严寒地区使用较多,而在其他区域使用较少;太阳灶在西北、西南日照充足地区运用较多[1]726。
图11 2008年太阳热水器和太阳房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分布
4.省柴节煤炉灶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图12 2008年太阳灶在农村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薪柴作为农村地区的传统能源,在农村人民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省柴节煤炉灶开始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图13可以看出,省柴节煤炉灶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得到了稳步增长[1]69。从图14可以看出,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对薪柴依赖性较强的地区,省柴节煤炉灶使用较多[1]724。
图13 省柴节煤炉灶在农村地区的使用数量
图14 2008年省柴节煤炉灶在农村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三、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探究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观念逐步加强,国家科技应用和推广的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广大地区的能源需求稳步增长,能源消费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电能、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在人民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正逐步提升,为了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促进我国城乡和谐发展,必须结合农村实际,坚持走“多能互补、综合开发、政府扶持”的路子,因地制宜地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探索[3]。
第一,受到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和养殖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发达地区重点推广省柴节煤炉灶技术和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在具有丰富太阳能资源和合适气候条件的地区要更多地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远离城市的西北农牧区和西藏自治区要重点推广太阳灶;在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重点开发小水电。通过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某种能源消费为主体,其他能源为补充的多元能源消费的合理格局。
第二,加大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政府要制定长远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投入适当资金进行新能源开发技术的研发,并通过政府财政扶植因地制宜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在西北部风能比较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潮汐能比较丰富的东南部沿海地区进行潮汐能发电,在地热丰富的西北地区采用地热进行取暖。此外,还要加强可再生生物质能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生物柴油技术的研发和秸秆固化、气化技术的研究,形成对生物质能的综合充分利用[4]。
第三,完善相应经济激励措施。一是通过财政补贴鼓励研发和投资,扶植行业健康发展,包括财政补贴、投资补贴和产出补贴。二是通过税收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和强制性税收政策,这类政策可以起到鼓励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和促进污染者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三是建立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用于对生产企业的扶持和用户的推广。如在农村地区通过小额信贷鼓励农户建立沼气池,可以解决好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注 释:
① 2008年起农村水电统计口径有变,2008年以前统计口径为乡村办水电站,2008年统计口径为5万千瓦及以下水电站,故2008年的农村水电站的数量没有纳入图表进行分析。
② 各地区包括省份如下: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七省,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
[2]朱四海.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9).
[3]师连枝.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3).
[4]侯燕梅,许文年,毛思禹,等.长城风电场址选择问题的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