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3-08-18龚国荣陈启湖
龚国荣,陈启湖,杨 玲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近年来,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新的竞争力和实力展现的标志,各高校都已把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谁能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有所突破,谁就能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创业教育对每一所高校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家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新一轮竞争。各高校体育院系只有果断地抓住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才有可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2009年起,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就开始尝试“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采取“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管理、打造新的创业实践平台、改革考评制度”等措施,教师观念得到逐步转变,学生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不断增强和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80位教职工和469名学生分别做了有关创业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549份,回收问卷525份,回收率96%。对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了数理处理,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逻辑推理并得出了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教师人才培养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行动起来才能自觉和迅速。”[1]在教学中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只有把教师从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转变到就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认识上来,才能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因而教师观念的转变成为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表1可见,2010年教师对创业教育并不认可,大多数教师不赞成专业课融入创业教育,更不赞成作为教师职责和考评内容。针对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就业教育观念,采取了宣传学习党中央有关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方针政策,并逐一对照检查;结合全国高校和本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的严峻现实,聘请人力资源干部作“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剖析某些院校专业因招生就业问题被停办的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危机和职业危机教育;组织教师参与人才市场调查,深入了解供需矛盾;联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进行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观和教师职责观的大讨论。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教育转变活动,使教师逐步认识到,坚持传统的单一的就业教育观念,不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着想;只有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就业与创业教育结合不仅对学生、社会、国家有利,而且对高校自身和教师个人发展都有利。
表1 教师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的认识比较调查(N=80)
表1中可以看出,2011、2012年的统计表明,教师的创业教育观明显好转,教师创业教育观念转变带动和影响了学生观念转变,2012年对469名学生问卷调查表明,95%的学生支持创业教育,并非常愿意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2.以专业术科为载体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
利用专业术科所独具的体育意识和精神培养功能,在教学、比赛、比武、游戏、素质训练等过程中采取启发式、互助式、激励式、论辩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精神,通过渗透、引导、激发、唤醒等方式,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心理作用,使体育意识和精神逐渐得到内化并转为创业意识和精神。从表2中可见,专业术科从体育意识和精神培养内容、外化形式和内化方式都有具体计划和安排。如,规则与法制意识培养,安排了规则学习、职责教育、临场执裁和论辩式教学方法等外化形式,学生在对裁判中错判、误判、漏判问题分析和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规则条款的理解,进一步地明确了裁判员职责。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裁判员职责与裁判界“黑哨”现象联系起来,剖析足球“黑哨”对国家、社会危害的典型案例,不失时机地渗透国家法规法纪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把握做人基本准则,唤醒学生遵规守法意识并逐步地得到内化与迁移。其他体育意识和精神内化过程详见表2。
表2 专业术科体育意识和精神培养基本内容与形式及内化方法
为加强体育意识和精神的全面培养,专业术科推出了“专业互补课”,即利用某一专业上的优势去弥补另一专业的某些弱势,取长补短。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协作精神培养欠缺,就借助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优势进行训练;反过来,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独立意识培养薄弱,就借助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进行强化,各专项根据需要,可对内容、进度适当调整,包括专项教师可短期互换教学对象,充分发挥教师专长优势。通过专业术科有计划、有步骤、有要求、有检查的多途径实施对学生体育意识和精神培养,以及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针对性地采取启发、引导、联系、渗透等方法,改变了过去“说教式”枯燥无味的教育方法,也解决了过去“重技术轻育人”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育意识和精神。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专业术科外化的体育意识和精神已逐步得到了内化,并在专业术科中得到了较充分外显和发挥。据统计,学生专业技术成绩由原来的平均78分提高到现在的86分。不仅如此,“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培养可为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2]
3.以实践环节为抓手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侧重于实践的教育,实践课是获得一手经验和体会的最佳途径。”[3]体育专业术科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是专业术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从体育专业术科实践的范围来看,它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一切教学实践活动。因而,专业术科实践活动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内化了的体育意识和精神是否转化为创业意识和精神的最佳平台。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首先要明确创业能力的基本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体育专业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实效。根据经济管理学原理和专家调查结果及创业内在规律的逻辑关系,结合专业学科可行性原则,精选了五种创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实施路径。如表3,社会适应能力排首位,遵循了“适者生存”人类生存法则和基础能力优先的原则。“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创办者史蒂夫·马诺把适应能力排在12种创业能力之首”[4],就是基于创业能力的特殊性、重要性考虑。学生适应能力培养,采取了如表3,“先内后外”、“先简后繁”的实施步骤,先从适应课堂教学环境开始,如场地器材的物质环境,目标、管理等制度环境,教学风气、理念等人文环境,包括教师教学方法、风格、管理、性格、习惯等人际关系的适应。再由课堂到校内各环境适应,后到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由于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断巩固和增强。其他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施路径见表3。
表3 创业实践能力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
为了保证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收到实效,实行了“教学-实 习-就业与创业指导”导师一体负责制新举措,专业课老师被赋予了除教学外的教育实习、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新任务,既要求教师有就业与创业教育能力,又要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鞭策,也为确保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收到实效提供了人力保障。为了确保重大实践活动时间,推行了“弹性课制”,即在专业课与重大实践活动相冲突时调换上课时间,利用双休日补课。对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还采取了“缓修制”,即因实践和创业活动在短时间内不能上课的学生,可申请缓修缓考。通过多途径实施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经过调查统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信心由原来的40%增加到现在的75%,社会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认可率由原来的60%增长到现在的87%,创业人数由原来的5%增加到现在的11%。
4.以实践活动为重要内容改革专业术科考评制度
基于对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及高校自身发展的观点,认为当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新的目标,新考评制度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评由专业和创业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见表4,考核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增加了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占总考评比重的30%,它包括教学实践和创业实践等内容,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技术达标考核办法由原来的“谁教谁考”改为“教考分离”,避免了因实践活动而放松课堂教学、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对新增加的实践与创业能力评价,采取了“校内外结合”的办法,即由专业课导师和校外实践基地导师一起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从专业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表4 体育专业学生主项提高课考评内容、比重及办法
对专业术科教师采取了“竞聘上岗制”,根据自我申请、专家考评和以往业绩等因素实施竞聘上岗,3年一周期,每年一考评,3年一总评。考核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工作三大部分,各部分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和办法细则,若某一部分未达到规定的最低分数就视为不称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优秀、不称职等级有奖惩。其中社会工作内容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规定了专业术科老师实践指导的责任和义务,是教师年终和聘期内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指导能力考评主要通过学生(占30%)、实习基地导师(占30%)、同行(占20%)和学院视导组(占20%)四方综合评定,对在学生就业和创业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对体育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观念转变,只有教师真正地从传统的单一的就业教育观念向就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观念转变、从单纯的就业质量观向就业与创业结合的质量观转变、从传统的“唯成绩论”评价观向素质、能力倾斜的多维评价观转变,创业教育才能快速发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更广泛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第二,以体育专业术科为载体的外化学生体育意识和精神教学实践活动,使专业独特的操作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渗透、启发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和精神的内化,从而为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第三,在体育专业术科中实施的“导师一体负责制”、“弹性课制”和“缓修制”等举措,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师资、时间、场所等必备条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第四,以“专业和创业相结合”的体育专业术科新考评制度,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培养合格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标要求,更加符合当代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2.建议
第一,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培养,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特别要注重有关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实践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第二,在高校设立创业大奖,大力鼓励师生进行创业活动,在学校和学院设学生“勇于创业奖”,教师设“创业指导奖”。
第三,多管齐下创造适宜的创业教育环境,从创业的精神宣传到组织管理和资金物质等多方面营造创业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创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让创业思想深入人心;成立创业协会、社团组织,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国家要对学生创业提供小额的“创业资金”,工商管理部门提供便利,税务部门减免相应税收,社会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主动与企业联姻,创建更多的“创业园地”和募集更多的创业资金。
[1]李 密.知识失业境遇下体育院系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7(4):55-56.
[2]陈伟霖,唐志松.创业型大学视阈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98-99.
[3]马中记,龚玉霞.高等学校体育生创业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91-93.
[4]贾少华.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8-1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