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2013-08-16张卫星
张卫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如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学定教的倾向更加明显,“四基”教学逐渐进入视野,等等。但静下心来观察、梳理、分析、反思,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不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和现象。笔者任教小学数学十四年,现将自己发现的主要问题阐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斧正。
⒈讲授过多
虽然和以前相比,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时间明显减少,但还是占去了较多的时间,这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而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应该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信心,担心自己在现行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改革现行教学评价体系,适当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在教师考核中的百分比,适当提高领导随机听课和日常教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百分比。这样,一线教师就有可能降低讲授的时间,从而增加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⒉忽视新“两基”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目标,即在掌握原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新“两基”为何物,也就谈不上实践了。因此,当下的许多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围绕着原先的“两基”在转。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力求在培训中渗透新课标中的一些新变化;其次要加强主题教研,力求在教研中领悟“四基”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是加强日常教学督查,促使教师去思考新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四基”教学的有效落实。
⒊问题过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利用数学问题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纵观当下的数学课堂,执教者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往往会不停地加以引导。这一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问题过多、过细,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深入思考的空间大大减少,导致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弱。而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问题过多、过细既与数学教学本身相违背,也与新课标不相吻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相信学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经历成功和挫折的过程。同时,要加强数学问题的设计技能培训,让执教者设计的数学问题更有价值。
⒋教学肤浅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深入浅出的课堂,但当下的数学课堂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还真的比较少。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水平有限;二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三是教师缺少一种反思的习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教师对教材钻研的力度不够。如假分数的教学,教师往往局限在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同这一本质特征上,而假分数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假分数,有些教师可能自己也搞不清楚。实际上假分数是随着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而产生的,分数单位累加多了,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假分数。因此,在教学假分数时就应该关注分数单位的累加过程。笔者认为解决教学肤浅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教师备课的管理力度,促使他们去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在数学新课标提出十个核心关键词的当下,备课的深度与广度显得愈加重要。
⒌教学片面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思路、学习思路与编写思路的和谐统一,而当下的数学课堂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非常少。好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往往只追寻新颖的教学思路,而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及编者的编写思路却不加琢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教学上。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正确备课方法的指导,让每位教师都学会先梳理编者思路,再梳理学习思路,接着梳理教学思路,最后将这三种思路加以整合。
⒍缺少主见
当下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其重要原因就是年青教师缺乏主见。特别是在当下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层出不穷,教学新思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好多教师都失去了自我,迈入了随波逐流的行列。但静下心来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成为名师并引领一方数学教学方向的往往都是有个性的教师,有自己真知灼见的教师,决不是人云亦云的教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树立数学教师的自信心,教育他们在借鉴与模仿他人的同时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只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而这一发展需要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加以实现。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当下新课标的要求:
⒈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约教学的努力方向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简约教学强调的是“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笔者认为简约教学的本质就是减少一些无效的师生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目前简约教学比较流行,北以天津的徐长青老师为代表,南以江苏海安的许卫兵老师为代表,他们在这一教学方式上都卓有建树。笔者自2008年开始也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有多篇论文和案例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⒉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由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距今近三十年。这一模式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上课时先把包含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自学指导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和应用。“后教”时,能做到“兵教兵”的,教师绝不干扰。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这一模式把引导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有效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和新课标提倡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近几十年来,洋思中学一直是全国教师学习的榜样,目前到该校学习的教师累计达十多万人。蔡林森校长退休后被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聘为校长,继续进行这一模式的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整理成专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结果这一专著风靡大江南北。可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的确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笔者也于2010年开始研究并实践“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撰写的《“先学”的类型与内涵》《“先学”的目标及达成策略》相继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⒊发生式教学
数学“发生式”教学就是指数学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发生、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数学建构学习自然“发生”。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发生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颖的施教方式,有一套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同时,“发生式”教学还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发生的教学都可视为是“发生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由浙江省武义县教研室陈力老师提出并加以研究与实践,其成果《数学“发生式”教学艺术》和《驾驭灵动的课堂》分别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和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发生式”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点与新课标要求完全吻合。
⒋问题导学
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把数学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随着新课标(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当然,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大问题。所谓大问题,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能够最大程度地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的问题。以大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由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六个阶段组成,形成“以问开始,以问结束”的课堂新结构。这一教学方式现由广东省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提倡并推广,现已取得初步成果,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第1期以及《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版)第3期就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专题展示。
⒌学路主导
学路,即学生学习的路径,是一个与教路——教师教学路径相对应的概念,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促进自身学习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主导的实质是教师从学路的角度构建并优化“学什么”“怎么学”的程序和方法,帮助学生探索并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路径的指导策略。学路主导就是以学路来主导教路,即以学路来确定教学起点,以学路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学路来调整教学顺序,以学路来调节教学进程。学路主导是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智慧和谐共生的策略体系。笔者认为,学路主导是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力求顺着学生的思路和需要,让他们经历独立学、合作学、反馈学、训练学的全过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力。因此,学路主导这一策略体系在十年课改的关节点——课程标准修改的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⒍本色教学
本色教学,即教师演绎的数学课堂学生爱听,乐于参与,并且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经历数学思维、领会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儿童味”和“数学味”。突出“儿童味”,即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适应儿童的学习起点、认识规律及思维方式,能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突出“数学味”,即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儿童传承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让儿童领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数学学科的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每个儿童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儿童味”与“数学味”和谐共生,让数学课堂成为既具有技术含量,又具有思想含量的课堂,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种专业。笔者认为本色教学与当下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不谋而合,应该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笔者自2009年开始就着力研究并实践本色教学,已取得一定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研究这一教学方式,力求在当地形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岭下张小学)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