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书评
2013-08-16
《公园:宜居社区的关键》
【美】亚历山大·加文/著 张宗祥/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园对于城市及其居民的意义日益重要。美国AGA公共领域战略家有限公司董事长亚历山大·加文先生继承了由奥姆斯特德开创的美国公园运动的优良传统和宝贵遗产,通过对公园历史演变和角色转化的研究,从城市和郊区居民公共福利投资的角度,探讨了公园在城市和郊区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作者希望透过此书灌输给读者的核心观点是:“公园在提高人类福祉、改善公共健康、孕育社会文明、打造宜居环境和引领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基·伯戴特对该书的评语“完美的城市公园是民主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社区的中心”。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吴良镛、吴唯佳等/著
从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整合多家高校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展北京市教委设立的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由吴良镛院士领衔建立“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的平台,研究建国100周年时国家首都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本书便是该项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成果。从内容框架上,全书11个章节,分别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发展趋势、重点问题、情景分析、模式转型、国际进展、目标战略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判;在研究内容上,则涵盖了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奥运影响、旧城更新等多个领域和人口、经济、生态、土地、环境、社会等重大问题,研究方法上既重视情景假设、案例借鉴等具体分析技术,又强调多学科融合、系统协同的整体方法论。
《城市结构原理》
【美】尼科斯·A· 萨林加罗斯/著 阳建强等/译
作者尼科斯·A· 萨林加罗斯以一名现代城市规划思考者的视角,将科学和数学融入到城市规划的主流教条之中,成为城市科学的先驱。本书旨在探讨城市形式与结构,从城市网络原理入手,进而探寻建筑环境与人们互相影响的方式。本书对单一将几何类型学强加于城市之上的手法进行了反驳,将城市定义为一个网络与几何形态复合的复杂系统,对城市结构的层次加以说明,解析城市形态及其多维尺度需要与该城市是否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做了另一角度的阐述。
本书分为10个章节,以作者为主所写的10篇论文,按照逻辑顺序编辑成书,内容涉及城市网络理论,城市空间及其信息领域,尺度分配的普遍原则,复杂性与城市连贯性,对城市构成的评论,分形城市的连接,城市信息建筑学,模式语言与互动设计,以及设计方法、突现和集体智慧等。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
陆铭/著
陆铭是近年来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解读中国现实问题的青年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将目光放诸于中国经济运行体制和制度环境之上,深入具体现象的本质之中,辅以既成的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作为转型和发展大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乡问题等事实基础,融合了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三者的关系。本书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单位,用强调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市场分割的政治经济学为政治因素,研究了地理与政治对于城市体系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增长 而言,地理在短期和长期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阻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再配置的政治因素可能导致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兼失。因此,提出了中国需要突破政治因素的桎梏,并通过调整城市体系来提高经济的集聚度,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的策略。
本书共有8章。讨论了中国城市化道路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提出了5个问题——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效率与公平兼失,为什么地理能够影响劳动生产率,为什么行政性地配置土地使用权损失巨大,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会高增长、低就业;最后展望经济的未来,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的方式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