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13-08-15任永健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创新性以人为本

任永健

摘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围绕着“培养什么样人”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等三个方面,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探索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性;形势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93-0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一、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世界经济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无论是WTO还是APEC,不管是欧盟还是东盟,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再到2009年的欧债危机,不少国家则像过山车似的,经这么大起大落的一折腾,仍能稳坐钓鱼台的国家则所剩无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规避其风险而又能搭乘其腾飞的列车,成为不少国家研究的重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

由此可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分析国际形势的能力,从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二)适应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信息知识的爆棚的内在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知识的爆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在青春骚动期,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未加筛选的互联网信息时,大学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感觉一切的一切那么有吸引力和新鲜感。于是网聊、网恋、网游等在大学生中盛传开来。

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只有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性,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与时俱进性,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如何分析当前的政策,这就需要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每学期开始之初,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都会出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由于“要点”往往是对过去半年的时事总结,针对时下的形势则略显滞后。

如以2012年下半年“要点”为例,在领土争端专题中以“南海问题”为教学大纲,而2012年9月10日由日本政府通过的“钓鱼岛国有化的方针”则引发了中日关系的倒退。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南海问题”的关注。

由此可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性,有助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答疑解惑的能力,进而有助于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实现,进而有助于与实现中国梦。

二、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2]。”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首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根源。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学会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更要力所能及的解大学生之忧之困。

诺丁斯曾经指出:“对于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一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的了。”[3]以往的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或背离以学生为中心,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变得僵硬呆板、脱离实际,这不仅不能唤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鸣,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抵触情绪。

其次,我们的教育理念须与时俱进。在信息知识爆棚的时代,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途径、方式等变得日益多元且迅捷。“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清问谷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弟子贤于师”的局面的呈现。在信息知识时代,如果我们抱着古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金科玉律不放,将墨守成规的教育理念作为不求上进的挡箭牌,那么只能贻笑大方了。

最后,我们的教育理念须有国际视野。在国际化背景下,尤其是受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深受其害;全球油价波动,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变暖,党的十八大推出创建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国汶川地震震撼中国,也震撼世界……为了实现中国梦,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方面美联储大量发行美元,另一方面美联储又让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的这些举动,让手持大量美元外汇的中国深受其害。为报复美国,不少国人主张抛售美元,这种“伤敌100自损70”的自杀式做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者,一方面要看到抛售美元的利弊,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中美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具备国际视野,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疏导不良情绪,弘扬正能量。

(二)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国际化背景下,必须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目的。

首先,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结构模式实现由“主客体型”向“双主体型的转变”。理想的教学结构模式就是双主体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实体,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强调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过程以及受教育者修身过程的统一。

以“物价”问题为例,虽然国家再三调控但是物价总水平仍居高不下,如果仅仅以“结构性通货膨胀”去搪塞学生,大学生是不买账的。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明物价并非越调越高,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平等互动、真诚交流的方式,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由注重“外部灌输”向注重“自我实践体验”的转变。一方面将过去那种简单的灌输式教育向启发诱导式教育转变,另一方面变消极的约束为积极的自我激励,同时将变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方向发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针对“形势与政策”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密切关系时事,在上课时,做一个“新闻综述”。从开展“新闻综述”的效果来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提升了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进而达到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最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解决思想问题”向“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转变。当代教育应以人的生活为根本立足点,以人与世界关系的改善为根本指向,建构整合人文与功利的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教育理论体系[4]。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理论的功用是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那就危险了。

《形势与政策》课归结到一点还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同学在学习“形势与政策”时,会将一些“入校不适症”、“恋爱问题”等一系列疑惑带到课堂上来,而高年级同学则会将“社交礼仪”、“求职技巧”等系列疑惑带到课堂上来,为了能够起到答疑解惑的效果,“形势与政策”教师必须要学会博闻强识,进而才有利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角色

在国际化背景下,网络成为大学生的新朋友、新老师,思政工作者更应做当代大学生的知心人。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网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图文影像并茂的形式,有力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广泛性。

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才能发挥网络的长处,规避其带来的风险,成为不少思政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此,思政工作者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http://news.sohu.com/20041015/n222514470.shtml[EB/OL].2004-10-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

[3][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4]张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3):1-5.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创新性以人为本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