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河流健康维护的思考

2013-08-15朱洪清

江苏水利 2013年2期
关键词:河流河道水体

朱洪清

(常熟市水利局,江苏常熟 215500)

0 引言

近年来,河流健康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水周也曾将“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加以列入。由于河流健康涉及范围广泛,每条河流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且人类对河流健康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加深,因此,河流健康标准必然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地域内,河流健康标准都会有所不同,它实际反映的是人类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一种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所谓健康河流,是指在相应时期其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能够均衡且可持续发挥的河流。在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河流健康研究主要着眼于大江、大河、大湖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面广量大、与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河道的研究。

“百川成河”,农村河道作为大江大河的末梢,是陆地水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同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起着调养肌肤、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一样,不仅对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大江大河的河流健康;同时,由于人类近水而栖的天性,农村河道边分布着大量的人口和工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水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农村河道的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而且对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特别在推进水利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农村河道这一宝贵资源,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1 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人口总数中占很大比例,由于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开始退出主体地位,虽然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得到释放,但种粮效益十分低下,无法调动农村劳动力对原有的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农村河道开始出现失管现象。河床淤积、河道容蓄面积减少,水体滞流、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程度极高、水质日益恶化,河道内水生植物泛滥、垃圾成堆等状况导致河道水环境承受能力已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如下:

(1)历史原因造成河道填堵,水系萎缩,水生态恶化。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环保、交通、市政、绿化、航运、渔政等多个部门管理范围。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水环境治理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多龙治水,政出多门。对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淡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忽视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与治理,特别是一些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水环境的问题重视不够,在操作中仅考虑建筑布置和土地面积的充分利用,“重陆轻水”,未能对水系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且临河构筑建筑物,缩窄河道,将河道渠道化,甚至与水争地,盲目填河、缩河。一些道路建设项目为降低成本,将本该建桥的变挖涵洞,应排大口径管道的改排小口径管道,甚至干脆填堵河道,使原有的自然水系遭到破坏,人为造成大量的死水河、断头浜,阻碍了河道的畅通,降低了河道的自净能力,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也降低了新农村建设的品质。

(2)全社会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河道的作用在一般干部和群众的潜意识中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导致随意向河道内抛掷垃圾,倾倒生活废水,乱占、乱填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甚至将河道作为天然垃圾填埋场,导致河边河内垃圾成堆,严重污染水体,破坏了生态环境。

(3)农村河道治理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治理观念落后。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以河流为中心,通过对河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来实施的。一般来讲,工程投资大,牵涉面广,产生的效益又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见效慢,因此,有限的政府环境投资往往会集中到见效快的生态绿化投资,而目前水环境整治费用却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身融资渠道有限,资金来源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且农村又往往地处偏远且经济相对薄弱,其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投入尤为不足。同时,乡镇水利站作为农村水环境治理的主体单位,由于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治理观念往往停留在老概念、老框框中,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4)农业作业方式相对落后。作为我国主要农业作物的水稻种植,长期以来沿袭着“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灌溉时往往是一边进水另一头出水,导致农田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随水流入河道,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这也是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5)工程建设的影响。基于以前的传统水利观念,早期的水利工程大多着眼于防洪抗旱、灌溉、排涝等工程性功能,城乡建设中大量用于隔断水体的水闸、排涝站,在客观上也妨碍了水体流动,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建设大量使用混凝土、浆砌石的硬质材料砌筑河床护岸,并为了水流通畅将一些河道裁弯取直,导致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进一步破坏了水滨生态系统和生物过程的连续性,由此形成了人工化、沟渠化、硬质化的河流景观,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以及河道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美学价值。

(6)河道外来水生植物的泛滥,河道淤积日益严重。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河道疏浚投入,但总体比例不高,前清后淤现象十分普遍,河道淤积抬高了河床和水位,既易造成洪、涝灾害隐患,也大大降低了河道的自净能力,更不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同时,外来水生植物泛滥成灾,尽管从生态学上来说,外来水生植物如通过合理的分布和处理可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的自净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如果不加控制任其泛滥,就会适得其反,特别冬季植物枯萎后沉入河道,不仅淤塞了河道,而且含有腐烂植物的底泥也污染了水体,形成二次污染。

(7)非法排污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农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各方面管理相对薄弱,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对一些污染企业听之任之,甚至庇护。一些污染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设置隐蔽的排污管道和排污口,伸入河中,难以发现,个别企业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大肆排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些小型养殖场则将未经处理的动物粪便直接排入河内,污染河道水质。

(8)农村污水处理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排入农村河道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尽管一些乡镇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但其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和覆盖率相对较差,许多地方的生活生产污水由于得不到处理,只能直接排入河道。另外,农村许多改厕后的化粪池临河而建,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河内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9)一些人为因素对河道环境的破坏。具体表现为:对河道、湖泊的过度围垦和围网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河道内随意设立网簖,减缓水流;电捕鱼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捕鱼的功率不断加大,对河道内的生物链产生严重破坏。

2 对策思考

农村河道出现的状况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年来相继实施的农村河道轮浚、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轻了农村河道的环境压力,但离恢复河流健康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许多地方对农村河道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方式方法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水环境治理的思想认识,强化政府行为。太湖蓝藻事件和部分地区由于水污染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仅是单纯的一项政府职能,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民心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水环境的生态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公路、桥梁、管线等)以及工业小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监督管理,杜绝由于建设过程不规范导致水循环体系阻断而形成生态破坏的现象。另一方面,建议建立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以充分发挥水利、规划、市政、环保、环卫、航运、渔政等部门的职能优势,逐步形成“团结治水”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良好治水格局,加强水政、环保、渔政等部门的综合执法力度,重点对擅自填堵河道、乱占岸线、污水直排、偷排、非法围网养殖以及电捕鱼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2)在总结以往水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的、前瞻性强的农村水生态长效管理系统。国内外许多河道治理的事例表明,河道生态的修复,只有建立在长期的、着重于生态恢复基础上的系统治理才能实现,应该以生态学和生态修复学原理为指导,针对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治理目标,采取相适应的水体污染原位治理工程技术,利用好农村河道河型自然、原生生物分布普遍、面广量大等特点,通过水生植物构建工程技术、水生动物种群构建工程技术、引清冲污工程、轻便移动式曝气充氧工程技术等投资少、见效好的方法,增加沿河湿地,合理布置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群落,科学配置滨河植物林带,将农村河道变成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前沿,将治表和治本相结合,河道生态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整治河道环境,达到改善水质、营造滨河景观、恢复与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目的。

(3)应同步考虑河道水生态恢复、污染治理、水文化建设及河道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将农村河道的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行多目标规划。要进一步拓宽规划思路,突破部门局限,邀请来自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利益代表参与,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政府投资效能。同时,要从用途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经济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比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规划中应避免对自然河道裁弯取直和采用硬质护岸,尽量恢复河流蜿蜒的自然特性,维护好河道生物群落多样性。

(4)在加大对农村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好水生态资源的独特属性,通过“借水生财”、“借财治理”来解决水环境治理的资金问题,并形成投融资的良性循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环境整治、建设投融资体系。同时,要吸引更多年轻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农村基层,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准。

(5)继续加大河道疏浚、拆坝建桥和河道长效管理的投入力度。在前几年疏浚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投入,抓好河道的疏浚工作,提高河道容蓄能力,增加地表水的径流量,减轻底泥污染。要继续加大拆坝建桥的力度,沟通水系,让水通起来、流起来、活起来。同步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一方面改善河道周边面貌,另一方面减少入河道垃圾数量以及水生植物的沉积,延缓河道淤积速度。同时,还要加强沿岸水土保持建设,积极提倡利用自然植被的生物型生态河岸,严格控制石驳岸砌筑的规模,尽力维护好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生化功能。

(6)科学管理闸、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建立合理的水流调度制度,让水体流起来、动起来,减少滞流现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7)加快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一方面,可以通过农田养分投入的减量化技术、地表径流及渗漏拦截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和养殖业废物控制技术等手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可通过更换作物品种、发展特色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方式减少入河污染物。

(8)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可制订相应措施,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推广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好人工湿地运行费用低、净化效率高、环境优美的特点,将治污、造景、水生态修复相结合,提高人工湿地在乡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在农村改厕工程中杜绝污水直排河道等现象,减少入河的污水数量。

猜你喜欢

河流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