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及经验分析

2013-08-15张爱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个体经济公有制非公有制

张爱红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高率达9.6%,经济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究中国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引发了一个探讨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潮。“中国模式”的关键所在是:不断改革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而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核心的部分。

一、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历程

(一)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起步阶段 (1978-199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在于:渐进式的改革方略,改革无前列可循,无经验可鉴,在具体改革实践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就是改革开放摸着的第一块“石头”[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所有制改革的序幕。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确认,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2](P840-841)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一号文件”,普及和稳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 “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此外国家还改革了农村价格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一时期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由5 208万人增加到9 546万人,总产值由1 709.89亿元增长到6 495.66亿元。[1]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实行放权让利的改革。1983年和1984年先后在国有企业实施两步 “利改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此后又进行了企业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试点等改革。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原则,还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1987年7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任务,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认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合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也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此后私营、个体经济大力发展。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完善阶段(1992-2002)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之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所有制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3](P19)

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经济制度。”[4](P20)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将这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式写入了宪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较为具体的阐明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向。

这一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明显加快,1993年开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制度创新阶段。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后,围绕“三年脱困”的目标,对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全国规模以上的国有控股企业由1998年的6.5万户减少到2002年的4.3万户,但利润却从736亿上升到了2 316亿;到2002年,15.9万户国有控股企业中的50%以上实行了公司改革,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1]。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高潮。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私营企业从1993年的23.7万家增加到1997年的96.1万家。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1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到了2 433万户,注册资金3 435.8亿元,私营企业增至202.9万户。[1]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伐。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国有经济。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深化阶段 (2002-至今)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补贴;2006年中央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大幅度减少。同时,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一些乡镇企业破产,多数乡镇企业的质量大幅提高,继续发挥着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功能。统计资料显示,到了2006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为14 680万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巨大进展。到2007年,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64.2%,190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79家完成或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已取得进展。200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保持绝对控制力,并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国有经济分布范围收缩,竞争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占GDP的65%左右,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40%左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70%-80%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经验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历时30多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取得了最大的成功,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循序渐进、先增量后存量的渐进式改革方式

“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方略,拒绝西方的“休克疗法”。先从成本较低的改革做起,形成增量,再一步一步处理存量改革。所有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通过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逐步展开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先从比较容易的扩权让利入手,为其他改革创造条件,减少阻力。经过持续渐进的逐步改革,最终形成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0多年来,所有制的改革,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打破思想禁锢,实现自主创新。不管是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共同发展”的改革历程。还是国企从放权让利到股份制改革,都是不断解放思想,取得理论上的一次次飞跃,为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坚持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邓小平1992年初在 “南方谈话”中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 `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P373)“三个有利于” 的判断标准,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指导方针,也是我国确立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这次讲话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总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所有制结构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模式相比,它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相比,它摒弃了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当然,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之路还很长,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直至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陈宗胜,高连水,周云波.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J].天津社会科学,2009,(2).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D].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D].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个体经济公有制非公有制
黑龙江省小店经济发展的思考
新个体经济新在何处
山西省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微利时代个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就业、税收与GDP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