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设研究

2013-08-15旭,刘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考核院校

夏 旭,刘 瑛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大规模引进新教师,使得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但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工作经历,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实际业务工作,实践动手教学能力普遍匮乏,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首次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参与企业实践。《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强调了教师的顶岗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纳入长期教育战略规划,并提出“制定优惠政策”,让企业主动接收教师实践。由此可见,到企业实践成为丰富青年教师企业工作经验、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改革,完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来看,可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政策很少,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考核方式、实践期间教师待遇、实践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关系等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上,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和教师本人的事情,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进行协调和约束。因此,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来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展开。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

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到企业实践没有建立明确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在实践期间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实践完成后双师教师的认定以及年度评优评先等方面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教师到企业实践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大部分到企业实践的教师缺乏积极和主动性,造成教师不愿意去企业实践或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缺乏实效性。

2.学校缺乏实践经费

实际上,学校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困扰,其中,以经费问题最具代表性。由于没有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学校无法从财政获得专门的教师企业实践经费,而事实上,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薪酬企业不愿意负担,需要由学校支付,而且,教师到企业实践除了正常的薪酬外,往往还需要学校负担交通费、食宿费甚至部分企业还向教师所在学校收取培训费。由此可见,学校派出一位教师到企业实践,需要增加较大的开销,这对于办学经费本来就比较紧张的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学校缺乏对教师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在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往往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造成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差,难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

由于教师实践的地点一般远离学校,因此,学校无法派专人对教师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部分院校采取通过企业考核的方式,但是,企业在对教师的考核上也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体系,造成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果难以准确进行评估。由于缺乏合理的考核体系,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缺乏压力,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高。

4.学校缺乏对教师实践的长期规划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需要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市场对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因此,需要对教师定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实践缺乏长期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学校在对派出教师的选择上缺乏计划性。为了保证正常教学的开展,学校一般只派遣工作量较少的教师到企业实践,而不是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教师的派遣。这就造成了派出的教师无法胜任实践岗位的工作,或者完成实践任务的教师所获得的技能,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

其次,由于缺乏长期规划,无法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教师们一方面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方面需要到企业实践,这实际上是存在矛盾的。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但事实上,这段时间仅为期1-2个月,难以保证教师在实践能力上真正有所提高。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主体,而接收教师实践无法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企业需要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或业务人员对教师进行相应岗位的培训,而获得相应技能的教师在实践任务完成后就需要返回学校,不能继续为企业工作创造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此外,从事技术性工作的教师到企业实践还有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问题,使得企业不愿意提供合适的岗位给教师。

(四)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府和学校均未出台具体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激励措施,造成大部分青年教师对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些青年教师认为教育行业是比较稳定的行业,因此,安于现状,认为是否到企业实践并不影响自己的职称晋级、年终考核等各个方面,缺乏动力。与此同时,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将教师岗位划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岗位和实训指导教师,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教师认为到企业实践不是自己的事,而应该是实训指导老师的事情。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包含了四大主体,因此,首先应该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四方的权责关系,理顺思路,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从宏观上进行架构,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需要进行协调的工作,尽量协调到位,同时,也需要顾及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政策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不同的院校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制度。高职院校则在政府的具体规章制度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地方,推出具有创新性的规章制度,在教师实践的长期规划、实施以及考核上发挥相应的作用。企业则在政府的协调下,为学校提供教师实践的平台,实实在在地为院校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同时,也可以获得在税收、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青年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到企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的政策保障下,积极到企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总的来说,这些制度可以由三个模块构成,分别是协调制度模块、运作制度模块以及保障制度模块。

(一)建立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协调制度

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包括的主体有政府、学校、企业和青年教师,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协调制度,协调四方利益,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具体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或者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管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协调相关的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税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关系。由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合作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日常管理、考核评定等制度,增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二)建立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运行制度

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运行制度是在上述协调制度运行正常的前提下,对四大主体的职责明确划分,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政府部门在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工程中,首先应该建立实践企业的筛查机制,根据学校和人才市场的需要评定出具有实践资格的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其次,应该出台具体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学校是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际执行主体,因此,学校在运行制度的制定方面非常重要。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拟定专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教师实践规划,明确教师实践的专业方向、实践的人员以及实践的时间。其次,学校需要和企业共同商讨教师的实践计划,推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则可以根据政府颁布的倾斜政策,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入到校企合作的平台中,并为教师提供真正意义的实践岗位,同时,将企业实践纳入到对教师实践的管理和考核工作中。

(三)建立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保障制度

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激励制度以及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保障制度。

在激励制度的建设上,政府需要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改革等方面,充分体现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让教师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费保障制度上,可以由政府在财政拨款中解决,即根据学校的规划,设立教师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也可以由学校解决,即在日常运行的事业经费中,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留出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设,需要由政府进行统筹规划,在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青年教师四方权责和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制度,充分调动各主体积极性,保障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1] 马必学.创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高职学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51.

[2] 马必学,刘晓欢,向丽.工学结合的三种课程形式在高职教育中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9):88.

[3] 李梦卿,张君弟.从八大(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透视职教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9,(30):5.

[4] 李占昌,顾洁.高等职业示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企业制”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4.

[5] 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19.

[6] 付宝慧.浅谈高职教师的企业实践[J].实践与探索,2010,(25):242.

[7] 仲伟杨,潘家俭.浅析企业实践制度对职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0,(28):282.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