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金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013-08-15何金龙
何金龙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古已有之,它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财会事务中,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小金库”都是一种隐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并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不良风气。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单位存在“小金库”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的腐败现象,同时也给社会、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一、“小金库”的危害
“小金库”的危害程度深,危害涉及面广,大到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各类法人主体产生危害,小到对家庭及个人也产生危害。根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从2009年至2011年,全国共发现60722个“小金库”,涉及金额达315.86亿元之巨,共追究责任人10429人。由此可见一斑。
(一)“小金库”的危害在宏观层面上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大领域的影响
1.“小金库”在政治领域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滋生腐败现象,腐化党的干部队伍,危害了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由于“小金库”管理和支配往往掌握在少数领导干部手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些部门和单位将非法收入转移藏匿其中,作为部门利益集团和个人谋取私利来源,“小金库”的款项往往成为了集体私分的对象,甚至演化成挪用、贪污等腐败问题的温床。据某省统计,63%的贪污案件涉及“小金库”,贿赂案件中的42%行贿款来源于“小金库”。另外,“小金库”资金经常深藏不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就使“小金库”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的“温床”,很容易滋生浪费和腐败,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
2.“小金库”在经济领域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扰乱正常经济秩序,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秩序是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由于“小金库”的存在而诱发了“假发票”问题,因为“小金库”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而要将钱从“小金库”中提取出来并把会计账目做平,往往就需要假发票登台才能解决问题。另外,少数领导干部利用“小金库”的资金进行行贿,获取“黑色利润”,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机制,加剧了不正当竞争。
3.“小金库”在思想文化领域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使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改变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动摇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影响人们对社会制度的看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利益需求、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少数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只考虑个人名利得失或亲属子女的“幸福”。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小金库”的大量存在,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小金库”为其奢侈消费提供了资金来源,为其套取挪用公款提供了捷径。不少干部把“小金库’当作提款机,任意挥霍,大搞职务消费,以至于社会上流传出一种说法:共产主义理想是远的,马克思主义是空的,业务本领是硬的,金钱钞票是实的,在当今条件下,就是要丢掉远的,不想空的,掌握硬的,大捞实的。这种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个别党员干部动摇了理想信念,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了信心。
(二)“小金库”的危害在中观层面对法人主体的危害,主要是指其给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等法人主体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小金库”使机关事业单位诱发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现象,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助长了不正之风,败坏了政府形象。同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小金库”乱发各种名目的津贴补贴,破坏了企业正常的薪酬机制和价值体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为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但是,“小金库”的设立会使得合理的薪酬机制受到冲击,这是因为“小金库”的管理有别于正常的经营管理,“小金库”只由少数人知晓和操作,一个员工从中能获得多少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小金库”控制者之间的私人关系如何,而非其真正的工作能力。在这一环境下,员工所获得薪酬额与贡献无法成正比,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得好,不如和领导关系好”的消极局面,这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价值体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如果“小金库”是在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授意下设立的,必然影响企业的整体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员工会对企业领导人诚实正直和道德价值产生了怀疑,正常的企业文化被动摇。
(三)“小金库”的危害在微观层面对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家庭生活受到冲击,扭曲个人价值观等等。
1.给家庭生活带来重大创伤,使正常生活受到冲击
如果家庭中某个成员违法犯罪,整个家庭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控制着,使原本平静的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安,这个家庭就会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小金库”问题一旦被查处,主要责任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将受到处分,对主要领导也要进行责任追究,当事人的家庭及本人前途都要受到影响。特别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如夫妻关系中的一方违法犯罪,很容易导致夫妻反目、关系破裂、妻离子散。违法犯罪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而且给家庭成员的心灵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
2.扭曲了个人价值观。
“小金库”作为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已成了“吃喝玩乐”的“出纳员”,楼堂馆所的“黑粮库”,导致了畸形消费,助长了浮华奢侈之风,对拜金主义思想的滋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钱,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不择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二、防治“小金库”危害的对策
要想根除“小金库”现象,就必须构建防止“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坚决执行法律规定。必须充分认识“小金库”现象的产生根源和社会危害;在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各个方面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渠道、不同模式的法律体系;坚决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一)完善各项财经法规,规范监督检查秩序,严肃财经纪律
近几年来,为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财政部及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监督检查规章、条例、实施细则和具体惩处办法。有关执法部门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处理违纪问题与处理违纪人员相结合,使屡查屡犯的违纪、违法现象真正得到严惩,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威慑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加快会计制度改革
各单位要按《会计法》规定配备会计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并按照有关规定,完整、准确、及时地向财政、审计等部门报送财务收支决算报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年度清产核资和会计人员考评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实行物价定标准,财政统一票据,单位执收执罚,银行专户代收,资金缴存财政的收费体系;严格票据管理,严查虚假发票报账行为;加强现金管理,杜绝大额现金收付;严格账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和公款私存;定期开展国有资产清理检查等。要始终把完善制度、制定措施、强化监督、规范管理作为遏制“小金库”产生的有效办法。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的协作,变集中专项检查为经常性检查,加强信息传递和成果利用,发挥各个监督部门的优势,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运转高效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由于“小金库”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为了发现并惩治“小金库”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受内部知情者的举报,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充分利用群众举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舆论的作用,广泛宣传“小金库”的危害,动员知情群众举报,让私设“小金库”失去生存空间。
三、“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深远意义
“小金库”治理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单位管理人员作风建设和廉洁从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认识到“小金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任务,清理整治“小金库”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时刻绷紧预防和整治“小金库”行为的神经,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建立起完善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达到彻底根治“小金库”的目的。
[1] 孙洁.“小金库”危害及治理防范[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