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与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

2013-08-15陈江风张东初王红利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

陈江风,张东初,王红利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该项目启动以来,已先后有两批共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点高校。可以说,“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具有轻工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行业特色优势传统及“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一、行业特色优良传统奠定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坚实基础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校立足“轻工”,强化特色立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渐形成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人才培养理念,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尤其是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三个专业,在河南省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30多年来,面向行业,紧跟时代步伐,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通过增加见习实习、确保实习时间、严格规范毕业设计等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立课外学分制度,加强第二、三课堂建设,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与学分挂钩,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积极探索尝试组建本科教学实验班,试行以两大一小为特征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和发扬工科院校面向行业、重视实习实训的教学传统,不断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等硬件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借助于学校构建的机构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IT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由探索的机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设有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2.从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保障

学校非常注重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源于轻工、服务轻工的优势,利用与企业长期在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中形成的“亲缘”关系,与红塔集团、河南中烟集团、上海中烟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新飞集团、许继集团、宇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并尝试与企业联合培养,进行“订单式培养”、“无缝对接”等多种工程教育改革实验,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和通道。学校不断完善学科性竞赛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性竞赛活动,通过资金支持、对获奖师生奖励、开设竞赛选修课等方式激励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智能车”、“节能减排”、“广告艺术”、“电子设计”等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实践

自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来,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积极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通过各类专题研讨会,明晰思路,完善方案

为了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意义、内涵及相关核心问题,从学校和相关专业两个层面派出人员,连续参加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三期全国高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尤其是在第三期专题研讨会上,学校作为被推荐的3所高校之一,立足于“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层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扎实有效推进‘卓越计划’,着力彰显工科教育特色”的主题发言。通过参加国家级专题研讨会,学校对“卓越计划”的发展方向、建设思路、标准体系、整体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及申报程序等核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研讨会、汇报会、评审会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对学校“卓越计划”的工作思路、进展情况、难点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谋划,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对“学校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平台建设方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专业平台建设方案”、“学生遴选方案”和“试点班运行方案”等进行了反复地论证和研讨,为学校“卓越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借鉴经验,查找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进“卓越计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对外出调研工作统筹规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分批次安排学校相关人员有针对性进行。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后,学校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负责人,对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就“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当中涉及的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建设、试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方案的体系构架等进行了调研学习;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个专业正式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人员,分三批次赴广东、武汉、南昌、西安等地考察,紧紧围绕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实践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学生遴选方案、课程架构等具体实施问题,对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10多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深入调研学习。通过实地参观、集中访谈、个别交流、收集材料等多种方法,获得了较多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政策保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院(直属系)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与“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为确保“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相继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关于教师进企业从事工程实践的暂行规定》、《外聘企业教师暂行管理办法》、《本科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从机构设置、平台构建、过程管理、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全方位保障了“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4.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客观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反映了行业企业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紧密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在与现有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和延伸合作项目,先后与许继电气集团公司、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许昌帝豪实业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企业正式签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署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协议,学校进入了省局共建行列,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学校也将在长期致力于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的人才培养、在烟草行业人才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烟草及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扩大与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全面提高烟草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

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轻工行业特色明显的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计划”实施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1.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是前提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类型,这就无疑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狭隘理解。因此,“卓越计划”的实施,高校必须增强办学理念的创新意识,增强观念更新的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工程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打破之前狭隘的工程教育观,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明、目标趋同、面向工程实践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必须认真审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卓越计划”本科试点专业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教育“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或专业认证标准),科学制定各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构建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卓越计划”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可以考虑以重大合作项目为依托、企业委托定向培养学生、依托学科性公司培养学生等方式或途径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3.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是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念,启迪创新思维,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程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工程环境的熏陶和工程实践,要使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工程素质,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从布局到使用的设备、提供的场地、加工的材料、指导实训的教师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要讲经济效益,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建设效益。二是要建好学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要建设好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四是要建好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卓越计划”所提出的工程教育目标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培养达到,必须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突出工程特色,注重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领先,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的必须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积累实践能力的过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要构建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集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二是要打造“创意工厂”、“模拟工厂”等亮点。创新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有一定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1] 教育部关于出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02-20.

[2] 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3] 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4]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5] 叶树江,等.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工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暑假计划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子午工程
卓越之梦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