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的叙事艺术——作家锦璐的叙事艺术初探
2013-08-15祝子媛
张 啸,祝子媛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一、别出心裁的叙述语言
为了全面展现人性的复杂,作家锦璐在塑造大量典型人物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生动、新颖、传神的语言,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和作家的个人思考呈现在作品中。
(一)物化的情感表达
长篇小说《一个男人的尾巴》讲述了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秦文道和有着良好艺术修养的赵小蝶之间不和谐的婚姻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秦文道喜欢吃富有味道的中国传统菜肴,而赵小蝶青睐于富有情调的西式餐品,两人的最初矛盾由此而来。在小说中作者有几段精彩的描述:“有一天秦文道提出来煮玉米粥。赵小蝶一听就腻歪了。她脑子里出现一锅稠兮兮的黄糊糊,吃到嘴巴里糊得满嘴角黄沫子,秦文道吃完了的碗还得她来洗。这么一想赵小蝶觉得直反胃……一看碗底黄糊糊的残渣,赵小蝶恶心得口水都不敢往下咽了。她看着电视里沙拉曼的大嘴,突然想到如果沙拉曼是喝着玉米粥长大的,她会有天籁般的声音吗?这些黄兮兮的玉米粥填在她肚子里,能支撑着她唱到HC的高音吗?”[1]生活中的分歧和疑惑最终导致两人的情感间隙产生,“他们的生活里缺少食用调和油,缺少香香的饭菜,缺少餐桌上筷勺相撞的乐趣,缺少吃饱喝足后剔牙松裤带的通俗,缺少琐碎的无具体内容的家常话。”[1]作者连用了五个“缺少”,用缺少日常生活中必须出现的常见事物来表现两人的感情生活出现了问题。把感情不和这种抽象的概念用通俗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读来亲切自然又妙趣横生。
在小说《爱情跑道》的结尾,作者叙述了主人公裴红一个耐人寻味的动作。当裴红得知和自己恋爱的男友还有别的女友时,她决定和这个女友一起调查男友的感情生活,在调查的过程中,原本是情敌的两个人成了同吃同住的亲密好友,当一切结束之后,裴红取来两人一起的照片,“裴红仔仔细细看了照片最后一眼,就把它放在火苗上了。火苗一点点吞噬了她和女孩的脸,还有她们拉在一起的手。裴红有些惋惜,一度想挽救。但火苗生长的速度和力量都远远大于她内心的挣扎。照片化作一片灰烬,冒出浓烟,呛得她忍不住咳嗽。”[2]照片代表着过去的回忆,裴红焚烧照片是想抹掉一段不愉快的记忆,但是照片化为灰烬的同时冒出的烟雾呛得裴红忍不住咳嗽,小说的结尾叙述这一普通的生活场景,暗含的深意是过去的这段回忆对裴红造成了难以忘却的伤害,即便是忘却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小说《双人床》的结尾同样让人深思,当陆小冰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明天和汪晨登记结婚时,晚上她一个人躺在床上心绪开始变得复杂。小说这样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在这清净的夜里,躺在空落着半边的双人床上的陆小冰看到了月亮。月亮稳稳地站在窗外,散着温润纯净的光。这月亮也许是为了陆小冰的心情有所寄托有所释放,才特意出现的吧。可是陆小冰辜负了月亮的情意,她只是随便看了它一眼,只当它是夜空中的一个摆设,只是从它周围很大一圈光晕推测出明天可能会刮风,就闭上了眼睛。月亮没能在陆小冰心里泛起温暖与诗意。不一会儿,浮云来了,挡住这片月光。窗口黯淡下来,没了层次,像陆小冰笔下的画,添了冷硬的调子变异的图形,却是这一年最流行的装饰画风格。”[2]这一段关于月光的描述笔法细腻、生动,让人自然地联想起张爱玲在小说中对月光的描写。在锦璐的笔下,此时出现的月亮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它首先带有着人的情感,它稳稳地站在窗外,透过窗子月亮得以目睹陆小冰的感情纠葛,是故事的见证者;月亮为了陆小冰的心情而特地出现,又像是安慰陆小冰的心灵使者。此时的月亮更代表了陆小冰向往的不含任何功利性的纯真爱情,月亮周围出现光晕,说明第二天不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预示着明天的婚姻登记不会顺利、美好。而月亮最终被浮云挡住,暗示纯真的爱情总会让位给现实的压力。因为月光的缺失而变得冷硬的窗口,却成了这一年最流行的装饰画风格,则预示着陆小冰的爱情遗憾带有着社会普遍意义。在故事的结尾,作家用月亮这一中国文学的传统意象巧妙表达了多重深刻的含义,让人赞叹,惹人深思。
人的情感是复杂而含蓄的,怎样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作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青年作家蒋锦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描述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或让人感到真实亲切,或让人感到风趣幽默,或令人感伤、引人深思,都达到了预期的叙述效果。
(二)含蓄的讽刺
作为资深新闻记者的作家蒋锦璐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也自觉地运用批判性的眼光来描述着人物和事件,对它们进行了犀利又不失幽默的讽刺。这种批判意识不是直白地表现在作品中,而是含蓄委婉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作者自身的感情评价。
在长篇小说《一个男人的尾巴》中,我们可以经常体味到作者的这种含蓄的讽刺艺术。在描写赵小蝶的姨妈薛芷君的相貌时,锦璐这样写道:“薛芷君和她的几个哥哥,从四十岁起脸上的肉就开始往下坠。他们都长得比较胖,额头的皱纹是几道肉瘤子,鼻沟两侧的肌肉隆出来,年轻时细挺的鼻尖长成了一个肉疙瘩,两腮的肉嘟噜着。这家人坐在一起,酷似一窝愁眉苦脸的沙皮狗。”[1]沙皮狗本来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宠物,但是小说把薛芷君和她的哥哥们比作沙皮狗,在幽默风趣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这类人物的不耻和蔑视。
在小说《双人床》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语句。小说讲述陆小冰在汪晨家附近遇到一个女孩这一事情时,这样描写那个女孩的衣着:“可偏偏那大衣是一味的长,过了小腿,那冬裙更是长到了脚踝,竟又是鱼尾状的,裙边随着绛紫色的镶着金属拉链的皮靴乱滚,像拽着一堆突噜的羊肠子,又像一只忽忽游移的水母……露出两排贴过瓷面的牙,白的让人发憷。”[2]爱美、爱打扮是绝大多数女孩的共同爱好和追求,但在作者笔下这个女孩的精心打扮似乎显得适得其反,锦璐用新奇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不适当的衣着的厌恶之情。
在小说《浴缸漏水》中,这种讽刺的意味则显得更加强烈。顾拉拉在自己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和自己的教授发生了两性关系,在描写这个不正常的事件的时候,锦璐这样写道:“毕业离校的那天,顾拉拉找到教授,没费多大劲,教授就主动褪去了为人师表的内裤,紧贴着顾拉拉光滑如缎的肌肤,激动的眼泪水成了毛毛细雨,落了顾拉拉一身。教授说,我要让你幸福得死去活来。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并未在此时让他吟出缠绵的诗句,但是一个死去活来,也足以表现教授誓要迸发出强大力量的决心。顾拉拉说,口说无凭,我要你的实际行动。教授用传道授业解惑的声音说,请你等等我等等我。顾拉拉用求知般如饥似渴的声音回答,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等来等去,却不见动静。”[2]作家用“为人师表”、“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决心”、“传道授业解惑”等正面的修饰语言来描写一场不正常的两性关系,恰恰凸显了这个教授虚伪、丑恶的嘴脸,委婉地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一类两性关系的否定和批判。
这种委婉含蓄的讽刺巧妙地将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形象的比喻或者幽默艺术之中,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效果中体味到作者对社会的某些现象给出的价值评判。
二、荒诞中的真实
荒诞(absurdity)一词原指音乐中的不和谐,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阿诺德·P·欣奇利夫(Arnold P.Hinchliffe)在《论荒诞派》一书中引用《简编牛津词典》(The Shorter Oxford Dictionary,1965)给荒诞一词下定义时指出,该词除了指音乐中的不和谐,还包括“不合乎理性或不恰当;现代用法中指明显地悖于情理,因而可笑,愚蠢”之意。在蒋锦璐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荒诞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透过荒诞,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对人性的真实描绘和冷静思考。在锦璐的小说中,荒诞的意识主要体现在离奇的故事情节和反讽意味的语言两个方面。
(一)离奇的故事情节
在锦璐的小说中大都会出现许多悖于常理的离奇故事情节,这些离奇的情节让人乍看匪夷所思,但是细细品读会发现情节背后的深刻寓意。
小说《给我看看》中的廖书志在人生失意之后一心想偷看自己心目中的美女段丽娟,于是他在一个下雨的夜晚爬上了段丽娟的阳台,当满心希望的他诧异地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段丽娟在卸下伪装之后竟然是一个头发稀疏的六十多岁的老女人,他“仿佛听到一声无比巨大的嘲弄,正顺着他的嘴巴跑出来。他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灯光下的一切使他无地自容,又使他无比憎恨。”[3]廖书志最后的举动让所有读者都感到出乎意料:“这一刻的廖书志阴郁而燥乱,从心里生出一种无法阻遏的暴怒。他冲上阳台,抬腿向那个黑影扑去。两座楼之间相隔25米。跳远世界纪录是美国名将迈克·鲍威尔在1991年创造的,8.95米。这一纪录至今尚无人打破。”[2]作为一个人生失意的普通人,廖书志无论如何不可能具备超过跳远世界名将的实力,这个情节显然十分离奇,让人在担心他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冲动和勇气。而这种冲动和勇气来源于廖书志逃避现实生活的急切心态。这个看似离奇的情节恰恰是主人公此时失望、羞愧的心理写照。
在中篇小说《浴缸漏水》中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离奇情节,当顾拉拉得知邱大伟找小姐按摩的事情之后选择用芥末膏来释放自己的痛苦。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顾拉拉心头酸酸的。她想猛打几个喷嚏,应该可以把这股子酸劲弄出来吧。冰箱里有管芥末膏,顾拉拉用筷子头沾了米粒大的一点放在舌头上。她咂咂嘴,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反应,那点芥末在舌头上打了个转就不见了。顾拉拉又沾了颗绿豆大小的,勉强够塞牙缝。
这次倒是有反应了,眉头皱着鼻子抽搭,但还是形不成一种强力,把喷嚏送出来。顾拉拉看着手里的芥末膏,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十足的大烟鬼,欲罢不能,只能再一次添加分量。
她拿来一把牙刷,把芥末膏像挤牙膏似的从牙刷一头满满挤到另一头。顾拉拉看着这把牙刷,想到这种行为的后果,简直对自己的勇气五体投地。一瞬间,她几乎忘记了为什么要把这条芥末膏放进嘴里。顾拉拉举着牙刷沉着地走到穿衣镜前,喘了口气。把牙刷放进嘴里的同时,顾拉拉想,玩的就是心跳。
当芥末辛辣的刺激飞快地从头顶直灌下来,顾拉拉眼泪滂沱地打着惊天动地的喷嚏,牙齿白色的光芒在镜中一次次闪过。顾拉拉满脸通红,从额头一直红到脖子根。眼泪终于止住了,可是眼眶肿得老高。顾拉拉用毛巾包了两砣冰敷在眼皮上。眼皮一跳一跳,像踏着某种节奏的鼓点[2]。
很多人都领略过吃芥末的感觉,芥末带给人的那种独特的感官刺激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小说中的顾拉拉竟然把芥末当成牙膏来刷牙,让人很难相信这个情节是真实的。但是通过这个离奇的情节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顾拉拉此时内心的极度痛苦,也含蓄的表明她的心里有了邱大伟。
这种离奇的故事情节也出现在锦璐的另一部中篇小说《似是而非》中,故事的女主人公为了寻找小说创作的灵感只身一人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在这个留下自己初恋美好回忆的城市里,“我”顺利地完成了这部初恋题材的小说写作。但是就在“我”完成任务即将回去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在当地的文学期刊上有一段和“我”刚刚完成的小说一模一样的文字,而这段文字恰恰是主人公对自己初恋的回忆。经过努力查询后主人公得知这段文字出自自己前男友的现任女友之手。这样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既使小说有了更强的阅读效果,也反映了如今社会中某些爱情的不确定性。
这种离奇的故事情节几乎出现在作家蒋锦璐的每一部小说中,作家并不仅仅是用离奇的故事来赋予自己的小说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而是用离奇的情节来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与人性问题的深刻思索。故事的离奇正反应出人性中存在的虚伪、狡诈等消极的一面。
(二)强烈的反讽意味
反讽(Irony),布鲁克斯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反讽是由于语词受到语境的压力造成意义扭转而形成的所言与所指之间的对立的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反讽更多的体现在故事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与主人公的初衷或社会普遍看法相背离的艺术效果。
在小说《城市困兽》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主人公阿纹在小剧场看的一场话剧。话剧里的夫妻二人由于缺少生活中必要的沟通和激情渐渐变得彼此冷漠、隔阂。于是他们都在网上寻找自己认为合适的情人,终于他们离婚了。当离婚后的男人去跟自己理想的情人约会时,竟然发现自己要找的情人竟然是自己刚刚抛弃掉的前妻。话剧在两人再次相遇时女人的一声尖叫中戛然而止,互相隔膜的夫妻二人想尽办法需找更合适自己的情人,到头来自认为合适的情人竟然是自己拼命要离开的人,这样的情节充满了强烈的反讽意味,留给人们的是对理想爱情和由爱情体现出的人性问题的思考。
在小说《浴缸漏水》中,作者描写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这个场景是药店举办的一场壮阳药品伟哥的促销活动:
快拐进报社大门的时候,一直宣传小分队出现在顾拉拉面前。
几个男孩女孩身披大红色的绶带,手里攥着杆小旗,跟着行进的口号一摇一摇。
男的喊,伟哥光荣,光荣伟哥。
女的就接,伟哥伟哥,我爱伟哥。
顾拉拉伸长脖子一望,马路对面的药店门口排成了长队。一个同事从身后走上来,
对顾拉拉说,伟哥搞赠送,好些人昨晚就排上队了。
宣传小分队蛊惑着队列内外眼光热烈的人们。很快,一个煽动者跳出来,摩拳擦掌,指挥人群响应口号。煽动者左手一挥,声浪如潮,伟哥光荣,光荣伟哥;右手一抬,如潮声浪,伟哥伟哥,我爱伟哥。人们比赛着谁喊得更响,谁喊得更亮,他们花样翻新地喊,别出心裁地喊,全都兴奋地不能控制自己。狂热的火苗呼呼地在人群中燃烧,好像人人都喝了二两小酒,借着半醒半醉放肆一回。好多年轻人在热烈接吻。这些平时只能在街角旮旯见到的亲热举动,大大刺激着旁观者。有个男人大声嚷嚷,伟哥,赐予我力量吧!他身手敏捷,跳上垃圾筒,像一个就要投入战斗的工兵,挥舞着手臂指向天空[2]。
这段原本是针对商家促销活动的描述,但里面出现的诸如“一直宣传小分队”、“如潮声浪”、“要投入战斗的工兵”等词语使得这段文字让人读来更像是在记录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性运动。用类似于政治宣传活动的方式来推销伟哥,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叙述充满了强烈的反讽意味。
反讽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小说的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更使小说具有了社会批判意识的深度。蒋锦璐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反讽的策略,从而将人性问题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独特的叙事艺术是作家锦璐进行人性问题描写、思考的一个重要手法。采用独特的叙事艺术手法,使小说本身的可读性大大增强,更有助于将原本抽象的人性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些叙事手法的时候也地表露出自己对人性中存在的不足、缺陷的价值判断。透过这些匠心独运的叙述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问题进行的积极思索。
[1]锦 璐.一个男人的尾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锦 璐.双人床[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3]阿诺德·P·欣奇利夫.论荒诞派[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