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三多”的成长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3-08-15何玲玲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班长校园文化高职

何玲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许三多,青年编剧兰晓龙创作的电视剧及小说《士兵突击》中的主角,由一个从小被父亲称为“龟儿子”,被乡亲们叫做“木头”,被战友们称为“三呆子”、“少根筋”的孬兵,在军营中不断成长为一位出色的特种兵。像许三多一样,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曾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歧视。如何将高考的失败者培养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一、化茧成蝶的蜕变历程

(一)因受同情而被应征入伍

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儿子,由于自幼丧母,在只有男人的家庭中,许三多并没有得到幼子本该得到的关爱与呵护,反倒整天被父亲叫做“龟儿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许三多从小形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毫无主见,遇事只能逃避,每逢挨打的时候就拼命逃跑。负责征兵家访的班长为了让许三多不再挨打受骂,一时冲动将他应征入伍。

(二)新兵连里的“骡子”

由于学习能力差,反应慢,依赖性强,缺乏目标和动力,来到新兵连后许三多很快成为连长眼中的孬兵,他经常影响连队成绩,遭到很多士兵的排挤。从对骡子和马的研究中,许三多对自我的进行了反思,自卑加剧,但渴望进步的思想也在逐渐萌芽。

(三)草原五班的蜕变

新兵训练结束后,因为成绩最差,许三多被派到方圆五公里见不到人烟的草原五班。在班长和战友都绝望地混日子,打发时光的情况下,他凭着执拗的性格,坚持用新兵连的标准要求自己,为自己找寻目标与价值,并且带动了五班其他成员重新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也得到了团长的欣赏。

(四)钢七连的第二次蜕变

在素有尖刀之称的钢七连,许三多凭借自己的坚毅和执拗,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心理慢慢走向成熟,获得了战友及连长的尊重。班长史今的退伍,让许三多失去了依靠,但也使他开始学会担当,学会自立。钢七连解散后的留守,虽然孤独、失去希望,甚至悲壮,但他身上的执着和坚持在此时像金子一样熠熠发光。

(五)A大队的脱颖而出

在A大队,魔鬼般的训练、演习和选拔让很多曾经很自负的战友沮丧地离开,而许三多的各种潜能却被彻底激发出来:顽强、独立、准确的判断力、超强的团队意识。因此,他又一次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兵。

二、许三多成长因素分析

(一)关爱与肯定

从一开始应征入伍,到在钢七连成长为班长,许三多的班长史今给与了他无尽的关爱与呵护。顶着复原的压力,史今一直像帮助不谙世事的亲弟弟一样帮助许三多树立自信,增强胆量,明确目标。甚至为了给许三多更大的成长空间,史今选择腾出班长的位子,忍痛复原。他在许三多的成长和蜕变中扮演着他人无法代替的重要角色,没有他,许三多不可能快速成长,更不可能成长为优秀的特种兵。

肯定是自信的基础,连长评价许三多“信念不是说出来的,他把什么都象一根救命草一样抱的紧紧的,当有一天再看他时,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团长曾说“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一个做到,只有做到了才会得到。”在肯定中,许三多不断超越自我,逐渐独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二)成长的机遇

进入钢七连、参加A大队选拔……在这些难得的机遇面前,许三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蜕变,从而破茧成蝶。机遇让许三多的潜能和优点一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他得到越来越多的钦佩和尊重。机遇是一个个平台,不断拓展许三多发展的空间。

(三)合理的激励

奖罚严明的军队纪律,让许三多从被动到自觉地不断弥补自身性格的缺陷,逐渐明确了生活的目标,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军人。正是通过层层选拔、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许三多由一个被人讥笑的新兵成长为果敢、顽强、机智、勇敢又重战友情的特种兵。

(四)适当的压力

许三多潜能的显现往往是在失去依靠、必须拼一把的时候。适当的压力便是动力,过于宽松的条件往往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各种考核和选拔,许三多不会突破过去那个自卑、胆小、笨拙、缺乏目标的自我。

三、“许三多式”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的特点鲜明,同许三多有不少许多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中显得较为笨拙,知识迁移能力缺乏。

2.缺乏自信。在以成绩论英雄的中国教育体制中,高职学生无疑是高考的失败者、中学里的差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很大影响。因此,很多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

3.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计划性。

4.思维活跃,实际操作能力较强。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较强。

四、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如何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帮助学生提升“软实力”,从许三多的成长历程可以得到诸多启示。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体系

大学里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任课教师与辅导员,教学系部与行政部门之间分工相对明确,但也相对独立,这种形式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会出现真空地带。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相对专业技能提升难度更大。高职院校应构建包括学校、老师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此体系中,学校、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及学生都应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有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可能。

(二)建设充满爱心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里,需要“史今式”的老师,用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学会感恩,因此选择积极向上的道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1]高职学生在以成绩论英雄的中学期间,饱受歧视和打击,唯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才能完善他们的品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从狭义来说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固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即疑聚力和向心力。广义来讲,校园文化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它是指除了第一课堂以外的和师生有关的其他一切教育活动。[2]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内外交流活动,为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搭建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通过组织与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专题讲座,营造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活跃其思维,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完善符合高职特点的激励机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自卑心较强,自主控制能力差。学校应针对这一特点,制订符合校情学情的学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正确引导,奖罚分明。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评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大奖励力度与范围,提升其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其珍视荣誉、创造荣誉。

许三多可以在军营里蜕变,高职学生也应能在大学三年里破茧成蝶。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共同长期参与。

[1]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102.

[2]冯旭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职业时空,2010(9):31.

猜你喜欢

班长校园文化高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班长的烦恼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每天一个新班长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