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解析与统筹把握

2013-08-15张常红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张常红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但是,有了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从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且要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1]这段话主要包括了两层含义:其一,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要找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道路是非常不易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其二,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不仅决定了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败,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成熟程度。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203应该说,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党的发展的幼年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610-611为此,中国革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清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也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出发点。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1945 年,党的七大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今后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者用原话,“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和指引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5]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6]。然而,“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2]11。可见,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理论不等同于实践,要想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必须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学会用理论来观照现实和指导实践。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因此,要想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正确指导,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由于在对国情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同时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条化、僵固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所以产生了一些“左”的和右的错误,这些都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再次倡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始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原理又作了错误或教条化的理解,严重背离了毛泽东所倡导并一再强调的实事求是原则,使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正是基于这些沉重的历史教训,邓小平在1992 年南巡讲话时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因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382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能够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次,要正确判断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毛泽东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3]633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我们党进行过积极的探索。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未能真正搞清楚,从而使当时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期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同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1]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必须立足于中国这个“最大实际”。

再次,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具有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领。恩格斯说过:“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8]由此可见,进行理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正因为这样,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上专门谈到了学习问题。他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9]这表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判断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还必须坚持以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在于: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伴随着革命实践的新要求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其不断富于时代化的历史。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任何企图把马克思主义永恒化的做法都只能使之走向反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就需要扎根中国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是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1]因此,能否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就成了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是培养不断创新的意志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早在南方谈话中就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7]372江泽民也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1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过去我们没有遇到或不太熟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三是着眼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11]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12]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对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其他理论一样,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只是对当时复杂实际情况的大体概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曾用“有的放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13]邓小平也认为,学马列不在多,而在于“要精,要管用的”[7]382。之所以说管用,是因为它能够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指出:“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9]这就是说,在认识论上,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毛泽东所提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总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永远的光荣,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关键在于它坚守着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立场,它满足了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一最大的政治需要。”[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其研究的特殊时代立场和政治出口,也是其发挥重大政治效应以及文化功能的根本路径。只有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立场,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实现其在理性上的成熟;只有从旧观念、旧做法中解放出来,才能在强化意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从而使其成为民族精神之精华和时代文明之灵魂。因此,是否以及如何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发展方向、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关系到我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统一,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 18(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 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8-65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0.

[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6.

[11]鲁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方式探析[J].人民论坛,2012(12 下):240.

[12]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4]朱荣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旨趣与路径解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