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经验点滴谈
2013-08-15郭慧芳
■文/郭慧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这些精神呢?本人认为,结合二者的要求与精神。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生活素材,作文源泉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个比喻,道出了生活在前,文章在后的真谛,好的文章素材来自生活,生活是文章的源泉。小学生作文也毫不例外,尤其是农村学生,有其自身生活的广阔天地。首先农民的耕作、收获,身边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美好的景物等,只要注重学生观察记录,提取生活其精华为作文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就是素材的升华。其次,小学生每天在家中所接触的所有亲人以及同学、老师等,都是观察的对象。这些人的言谈举止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体谅尊重以及这些人各自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优良品质,学生都比较清楚,只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有意观察且能用语言表达清楚,就有收获。第三,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入社会大生活的环境中去,大千世界,精彩万分,关键是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邻里之间,上学路上,民风所闻,家乡变化,国家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写作文的素材。教师正确引导、精心点拨,进行观察能力培养,努力把所感、所知、所得按其内在联系整理、存储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而认识生活包罗万象、多姿多彩,领略生活的真谛,把自己生活中的素材积累筛选,为作文提供真实、新颖的题材,使学生有情可叙、有情可抒,有感而谈、有议可发,学生才不会闭门造车。
二、熟读经典,积累词句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能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三、阅读带动,示范启航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是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如:我在进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我每天早上都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我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中午或下午鼓励学生们到图书室看书,把好词佳句记在本子上。只有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在写作中,我还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地贯穿在作文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让每个学生逐渐养成了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四、评价激励 回归真实
作文的评价,既是本次作文的总结,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要怎样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不要一味去打击,每一篇作文批改的评语,既要有表扬的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欣然地接受错误,下次改正,这样他们下次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好。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写作最差的学生,他写出来的东西上下不连接,但他运用的句子很优美。我看完后,我对他的评语是这样的:你能运用这么多优美的句子,说明你平时很用功读书,这一点做得很不错。但是老师想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你每次写完后把文章读一读,理顺了再写在作文本上会更加完美的。从那以后这学生每次写完作文都整理后再拿给我看,再回去修改,反复几次才写到作文本上交给我批改,慢慢地,他写的文章远远比我想象中进步得还要快。所以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
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的训练中下工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