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胡道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物流

胡道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01)

高职实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避免“被实习”?如何防止“学生工”、“假实习”等现象是高职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实习就是职业教育“灵魂”般的东西。

一、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以安徽省为例,现有70多所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有53所,在布点数量较多的20个专业中排名第七位。调查发现,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1、基地数量与分布

在53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只有32所,由此可见,还有近40%的物流专业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从数量建设来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仍然有较大差距。从分布看,建在本省的实训基地约占80%,建在外省的约占20%。

2、提供的实习类型

实习基地可提供的实习类型有三类,认知性实习、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认知性实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物流兴趣、了解物流行业、企业基本现状;课程实习是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是对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岗位、流程、职责、工作任务的熟悉和掌握,重在提高专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又称综合实训或毕业实习,学生即是员工,真实岗位,真事真做,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为今后走向物流工作岗位奠定基础。32所学校的实训基地中,80%的实习基地提供认知性实习,62%的实习基地提供课程实习,43%的实习基地提供顶岗实习。从数据看,提供顶岗实习的实习基地较少。

3、基地运作模式

实习基地运作模式有3类,共建模式、协议模式和松散模式。共建模式是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出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协议模式是指校企通过协议形式确定实习时间、内容和方式以及双方在实习过程的权利和义务;松散模式是指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临时确定实训企业及实训内容,双方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和制度、协议约束。目前,安徽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主要以协议型运作模式为主,约占80%,共建模式较少,只有2家。

4、基地实习时间

从实习的时间分布看,认知性实习只有1到2天时间,大多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形式单一,走马观花,效果不理想;课程实习1到2周时间,大多在仓储、配送的某一基层工作岗位锻炼,缺乏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理解和掌握;顶岗实习短的2~4个月,长的8~12个月,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

5、实习基地管理

实习基地管理主要是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如何管理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大多采用任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既负责实践教学又负责学生管理;毕业实习时间较长,多采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管理,定期去实习基地巡视的形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分析,并和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沿海城市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对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发展目前面临着许多诸如资金、校区建设、教学评估等问题,无暇顾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或不能给予实习基地建设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学校基本建设中,对基地建设投入不够,导致没有建立实习基地或者建设数量不足。另外,经费投入不足还使得企业对学生技能的指导、监督与评价打了折扣,因而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经费投入不足,也不利于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合作的稳定性,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也就荒废了。

2、没有找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切入点

在选择实习基地和设计方案时,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任务、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本、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学校注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施的完整性、连续性,物流企业注重企业运营的效率、时间与成本,学生主要关注岗位与专业所学、个人特长爱好与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匹配,这三者如何统一兼顾成了最大的问题。

3、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期间有担忧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主要集中在基层操作岗位,学校首先担忧人身学生的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实习学生不适用实习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学校必然承担相应责任。其次,有些实习协议规定,因学生工作失误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学校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学校对此也颇为担忧。基于此,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的积极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4、实习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有顾虑

企业的顾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担心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机密外泄问题。对物流企业而言,主要是企业的运营与盈利模式、重要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主要客户资源与货源信息、招投标的标的等。这些机密的外泄会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影响物流企业的工作节奏与工作效率。实习生是新手,没有工作经验,工作效率低下是情理之中,企业安排老员工指导也在不同程度上牺牲原有的运作效率。三是企业顾虑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失误而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货物、设备安全。这些顾虑都将不同程度影响物流企业和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稳固实习基地的意愿和积极性。

5、学生实习时间不和节拍

学校有自己的专业教学规律,因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同在实习时间上差别很大。物流企业运作有张有弛,当大量接到客户订单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人手时可能没有实习生在企业;特别是当物流企业业务扩展时,比如在某一地区成立新的机构,往往需要大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习生,而此时学生在校接受专业课程学习。企业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律,学校有自己的教学规律,两者矛盾。

6、实习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

评价机制问题首先表现在考核主体单一,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的成绩都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给出,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习效果;其次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凭学生出勤情况、实习中的表现、以及提交的材料来评定学生成绩;另外,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中忽略了校外实习的考核。由于没有健全的校外实习考核制度和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致使校外实习考核的随意性很大,也就难以发挥考核的积极意义。

7、实习管理不到位

第一,管理主体不明确,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有时是辅导员,有时是专业课老师。第二,没有为学生实习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第三,学校管理和实习所在单位管理两者脱节,缺乏互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这说明高校在实习基地的管理上大部分都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此将直接导致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实习的质量。

三、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1、思想上高度重视,资金上加大投入

首先要认识到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办学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注重效益、持续建设的原则,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其次,学院要专门拿出一部分资源用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其比例应不低于专业教学费用的30%。在目前安徽高职院校建设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校外实训基地,以避免各高职院校小规模、分散、重复投资所带来的低效用。

2、尊重企业利益述求,兼顾学校专业建设

企业接受学生实训,确实要进行时间、人力、设备、场地、资金等投入,加大企业工作量,打乱企业原有的工作节奏,还要承担实训学生工作失误而带来的损失,此外还有学生的安全与管理问题等,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物流企业经营规律,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不影响或尽量少影响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原则,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灵活安排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并以实习费用形式予以一定的补偿,依此提高实习基地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使校企双方都受益。

3、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确保实习效果

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考评体系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考评,考评的主体是实习生所在的实习部门,由实习基地指定的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师傅)给出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实习中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考评,由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或带队老师进行,主要考评学生遵守学校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情况、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情况、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三是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实习的表现、对学校实习的安排、工作经验的获得、工作技能的提升、对实习基地的要求等做出评价。前两者可以作为实习基地选聘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的参考,后者可以作为学校、实习基地今后改进工作、进一步深化合作、提高实习效果的依据。此外,在考评时要做到动态考评、过程考评和全面考评,考评结果尽可能量化。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实习管理

为了保证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避免实习过程中的随意性,确保实习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首先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应签订严格的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其次,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共管模式,校企双方应成立联合管理团队,制订详细、规范的实习纪律,敦促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再者,要对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明确责任范围,规范化管理,配合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挂职研修,兼职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加大学生实习时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5、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业务类型、提供的实习岗位、工作安全性、配套的管理和服务等因素,这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选择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层次,不一定是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也不能是行业内最差的企业。其次是建立健全长期合作的机构和运作制度,比如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建立沟通协调、利益保障、危机处理等运作制度。

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和青睐,众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 物流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物流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加强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1]职校生实习挑动了社会哪根敏感神经[N].中国青年报,2012-06-04

[2]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EB/OL].http://www.ahgj.gov.cn,2011-07-15

[3]吴志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0,(2)

[4]岳文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常见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4)

[5]马永红.青岛市高职物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2,(2)

[6]姜燕宁,郝书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7]邓永胜.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研究 [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物流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