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域识“道”:论《小熊维尼之道》对道家的诠释

2013-08-15蔡觉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王一鸣第一版本杰明

蔡觉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21)

中西方文化交流加深、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加强及世界哲学的发展使西方学界认识到中国哲学的自身内涵和地位,某些汉学家甚至认为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在民间也有体现。在美国,书名包括tao te ching的书达数百种,包含“Tao”的更多。其中,本杰明的The Tao of pooh(中文名《小熊维尼之“道”》)以他与儿童剧主人公小熊维尼的对话及它的经历阐明道家之道,开创了道家大众读物的时代:Before the Tao of pooh,one would not have heard many non scholarly or non mysteries discussing Taoism.But today Taoist principles are described in publications on business,science,psychology,health,sports,music,art,writing,computer programming,and other subjects.①Benjamin Hoff B.The Te of Piglet,Dutton Adult,1992,p.4.(注:即认为这本书后商业、科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了道家出版物)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当代美国对“道”的接受及特征。下面,本文将从“道”的特点、“道”观念的反西方文化视角及“道”接受的时代特征三方面来分析该书的论述。

一、“道”之特点

首先,“道”难于言说。

本杰明认为,“宇宙的道(路)是无法用语言来充分描述的,这是老子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硬要用语言来描绘道,那么这样的描绘将带来双重损害:既损害道无限的力量,又损害人类的智性心灵。”②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页。因而他只能试图通过《三酸图》及故事描述道。他引两个故事说明“道”。一是黄帝失玄珠,代表知识的“知”、代表感知的离朱、代表言语的喫诟都没有找到玄珠,而无知无识的象罔找到了它。二是《知北游》中“知”问道的故事,黄帝认为求道“不要有任何偏差,不做任何努力,这是理解道的第一步。到随便哪儿去,做没什么,是在道中寻求平静的第一步。不从任何地方开始,不走任何路则是抵达道的第一步。”①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68页。作者多次试图对小熊说明什么是“道”,而小熊总是不知所云,如作者想通过小熊、小猪和猫头鹰对泥浆的不同认识来说明不同人对道的认识是不同的,小熊认为他就是在谈泥浆。小熊从来不严肃认真地追寻道,却总是稀里糊涂地明白了 “道”:“没有多少脑子,但是他从来不会受到伤害。他做一些愚蠢事情,结果呢,这些事情居然是对的。”②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7页。

其次,道是对“聪明”与“学问”的反动。

作者嘲弄了代表知识的猫头鹰、代表聪明的兔子以及以知识抱怨的屹耳,将他们作为小熊维尼的反衬。知识只是使人走到错误的路上:“兔子瑞比惯常做的是用知识来变得更加聪明,猫头鹰是用知识来显出自己的智慧,而小驴屹耳则是用知识来抱怨某种东西。”③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21页。有知识的人和聪明的人汲汲于知识,实际上,知识了无意义,并不是事物的最本质属性。如屹耳认为认识字母“A”非常重要,其实“A”无非是三根棍子而已。本杰明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我思考,所以我困惑”。在他看来,正是毫无意义的知识使人们远离真正的生活,而且把生活弄得一团糟。“知识和聪明往往把自己和错误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一个被知识、聪明和抽象观念弄糊涂的心灵倾向于追逐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甚至是那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至于那些就在它们眼前的东西,它们却不去观察、不去欣赏、不好好地利用。”④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4页。现代化成果的“科学”和抽象的哲学妨碍了人们领略真实的人生美景:“铺在他们面前的绿意盎然的新大陆,有无边的森林,有清澈的小溪,多么美丽啊。但他们无福消受。”⑤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5页。

第三,道以“无为”为行事准则。

这种“无为”表现在不干涉外部事物,不汲汲追求外物。“在道家看来,人们总是寻思要干涉自己身处其中的世界,而不是去欣赏它,这就是生活酸与苦的来源。”⑥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页。想要干涉外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一整套信仰、科学和商业伦理,后者努力要让我们相信:在某个地方,大奖正等着我们啦。我们只有发疯似地工作,才能得到它。”⑦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7页。这些人试图以所谓的“知识”改造世界,获得名利,实际上却因而丧失了生活的快乐。“无为”的人是“内在感应到事物的自然韵律……就会顺势而为。”⑧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1页。在屹耳的生日晚会,小熊本想送罐蜂蜜给屹耳,结果他自己吃掉了蜂蜜。小猪想送串气球给屹耳,结果气球爆了。但他们并不沮丧,而是把瘪了的气球放进空了的罐子里送给屹耳,屹耳也非常快乐。他们顺应对象的自然本性,使之能够为自己所用。他还举出了刘安书中一个故事,即将军让一个小偷数次偷得将军身边之物,最后偷走将军的枕头,从而吓退了敌方将军,以此说明即令是偷盗这种消极行为也可以为人所用,因而“那些被认为是消极的情感,我们可以学着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使用它们。”⑨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2页。所以中国人认为“出世”的道,在本杰明看来是非常“入世”的,这也是不少美国人的共识。众多美国大众读物对“道”的诠释中,比重最大的是生活中的“道”,具体如工作之道、作文之道、运动之道、与恋人家人相处之道等。

如前所述,本杰明对“道”的认识,与中国传统有相似之处,但在其指向上,则与中国传统有所不同。它所指向与否定的主要是传统西方文化的本体观与思维方式,这与当前西方学界对“道”的反西方文化中心视角一致。

二、维尼之“道”的反西方文化中心视角

长期以来,只有西方文化被当作先进的文化,这种情况现在有所改变,更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这与中西思维之别有关,哈佛田辰山先生在《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文史哲,2002年第4期)中概括了诸多西方学者的观点,提出中国认为宇宙是充满互系关系的,西方则认为事物彼此分离;中国认为事物是相辅相成的,西方则认为是二元对立。很多中国哲学家也有近似观点,最著名者如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明说。“道”对于西方人的吸引力在于它与传统西方文化和思维的迥异之处,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差异是道家思维方式和西方传统思维的区别,表现为中西方本体观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第一,以抽象理念为本体与以“道”为本体的不同。

《小熊维尼之道》反对知识,主张依靠本性行事,这体现出以抽象理论(理性知识)为世界之根本与以道(事物各自内在的本性)为根本的不同。传统西方认为现象世界只是表象,它由其背后永恒的理念世界决定,人们应该追求的是现实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从苏格拉底为其自信的真理殉道,选择知识之树,追求真理,就成为经希望思想冲刷的基督教文化的传统。”①高旭东:《知识之树与生命之树》(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页。但近几十年来,这种过分注重抽象理念而忽视现实社会的哲学受到了西方各种哲学流派的批评:“这些批判所共同的靶子就是所罗门(Robert Solomn)所谓的‘超越的伪装’(the transcentdetal pretense),不仅是表达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谬误,还有表达为观念论、客观主义、唯物论、实在论、意志论、目的论、绝对主义、逻格斯中心论、大叙事、所予的神秘(the myth of the given),等等。”②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第一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即指传统西方以超验的理性作为世界真实,并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它,也就是以“聪明”去追求“知识”,最终“造成了人和物、人和人、人和上帝或人和真实的一个隔阂或矛盾”③成中英:《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和后全球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第71页。。

对“知识”的追求妨碍了对现实人生的体会,这正是前文所述本杰明反对“知识”的原因。他认为错误地把“知识”当成事物的本质来追求,造成“心灵里的抽象的聪明,只会把头脑和现实世界分割开来。太多的人思考得太多,关心得太少,结果呢,这个世界、森林中的真实生命因此而变得无法忍受。”④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2页。“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忙乱已经把他们自己跟现世世界割裂开来。……这样的心智力图把握所有的东西,却没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之上。”⑤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2页。“抽象的聪明”就是学界所指的各种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而“现世世界”、“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则是指“有血有肉的人的真实的希望、恐惧、喜悦、悲伤、想法和态度”⑥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第一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在西方学界看来,中国的“知识”不是追求抽象的理念,而是强调修已成人的知识。安乐哲先生就指出,道家的“无知”是指“缺少某一种知识,即那种依靠本体论上的临在(ontological presence)的知识。以否定本体论上的存在为基础的知识。”⑦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第一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8页。其他美国作家也有类似的认识,例如米歇尔翻译“虚其心”为“he empties them of concepts,judgments,and desires”⑧Stephen Mitchell S.Tao Te Ching,Harper Perennial;Compact edition,1992,p.93.,即认为应该去除概念与判断这些知识。

本杰明认同道家的观点,认为世界的真正认识对象应该是现实世界而不是抽象知识和理念,因而他批评了传统西方的逻辑思维,肯定了道家直觉思维。

第二、对逻辑思维的否定和对直觉思维的青睐。

如前所述,由于一者将抽象理念视为认识对象,一者将现实世界视为认知对象,因而“在思维格局上,中国传统思维推崇直觉体验,不重视逻辑论证和体系的构造,西方传统思维强调抽象思辩和逻辑论证,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国传统思维把直觉视为高于感性知觉和理性思辩的一种认识本体的主要方式。”⑨于文军,刘永明:《中西传统思维方式比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第9页。因而,西方长于逻辑思维,中国偏好直觉思维。

西方认为抽象理念是世界本体,现实世界是这些抽象理念的产物,事物之间是直线式因果关系,认为应在仔细研究和逐步分析后得出最终结论,因而他们重视逻辑思维和推理,热衷分类和范畴。但本杰明赞同道家的观点,把世界当成充满联系的整体,因而他认为西方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表面看获得了精确,但“完全没有去反映道家理想中的完备和独立,而是把所有抽象的东西划分为很少的几个种类和区域,同时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只剩下一堆毫无用处而又杂乱无章的东西。”①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2页。“聪明”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手段迅速看到局部,但这是因为它没有认识整体:“它那模式化的判断和伶俐的言辞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错误的地方,这不过是因为,它不会深入地看待那些据以出发的事物。”②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5页。在本杰明看来,科学的辩论、模式化的判断、归类和命名等都非常无聊,而且只是“寻找着永远也找不到的答案,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扮演抽象的哲学家,总问着不必要的问题,然后给出毫无意义的答案”③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1页。。他嘲笑西方的哲学家们为“智力枯竭的学者”。

在本杰明看来,事物的根本是 “内在的本性……它远非智力所能够估量和理解”④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5-46页。。屹耳掉在水里时,代表知识的它认为“开始做事之前,最好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⑤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6页。,而聪明的兔子急于掌控局面,但真正成功的是听从直觉的傻乎乎的小熊。小熊穿过树木时,它没让头脑费力分析,而是听从内心声音,顺应事物发展,却得到所要的结果。“一个清澈的心灵,其力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⑥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7页。心灵的力量就是通过直觉思维把握“道”,这种把握无法通过逻辑分析获得。它无需穷尽理性:“它看不见摸不着,因为它其实是一种自然反应。用庄子的话说,无为的心灵‘就像水在流动,就像镜子的映照,就像回声的应答。’”⑦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本杰明将知识分为“来自经验的知识跟那些不是来自于经验的知识”⑧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5页。,“来自经验”是指缘于现实世界的感受,“不是来自经验”是指来自逻辑推理,但这种逻辑推理只会“由于过分干涉和过于努力而把自己与自然规律的帮助隔绝开来”⑨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3页。。他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实际就是肯定直觉思维否定逻辑思维。这是“无为”规则在思维活动上的体现,即是指不要费力分析和推理,而只是听任心灵的观照,就是一种“直觉思维”。

本杰明肯定来自现实世界的知识,强调以心灵体验“道”。但是,他毕竟是缘于西方文化的,所以不可避免地留有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道”接受的时代进步与局限

第一,小熊维尼之“道”的时代进步。

作为哲学普及读物的作者,本杰明对道家的了解比较深入。道家思想最早几乎都是传教士带过去的,“道”长期被当作基督的证明,“道”被翻译成“Way”,这个词在西方暗指上帝之路。这在当代仍旧有体现,著名的畅销书《改变思想 改变生活》是阐释《道德经》的,但“上帝”随处可见。《小熊维尼之道》中,作者不仅用了“tao”这个摆脱了西方上帝之路概念的词,还用“pooh”为“道”命名,朴指未经雕琢的本真,这更能够反映出“道”的特点。他还注意到“道”中的辩证法,“正如老子指出的,坏的东西可以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好东西。所以,摆脱不利的最好办法,往往是把它变成一种有利因素。”⑩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3页。本杰明认为,“无为”可以达成“为”,“虚空”之中蕴藏着丰满的人生,都是这种“反者道之用”观念的体现。

其次,《小熊维尼之“道”》不自觉地带上了西方宇宙观的影子。虽然本杰明提出“道从不会勉强或干涉事物,而是让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自然地产生所要的结果”⑪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3页。,但本杰明仍旧显示出二元论的影响:“按照老子的观点,普遍法则产生和支配着自然的平衡。……他发现在天地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东西,他把这称作道,即‘道路’”①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8页。。实际上,在道家看来,万物变化的力量都在于自身,即所谓“自然而然”,“道”并不外在于天地万物。但受传统西方认为现实世界背后另有一个支配现象世界的抽象理念的观点的影响,本杰明仍旧将道当成了“产生和支配着自然的平衡”的“普遍法则”,认为它是“天地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东西”。

再次,《小熊维尼之“道”》仍旧有着一些西方人生哲学的影子。例如对“慈”的解释,“我们刚才提及的这两次勇敢的营救,把我们带向道家的‘慈’。慈是道家最重要的术语之一,可以翻译成‘有同情心的或者是怜悯的’。……我们可以补充说,慈,所以有智慧。”②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0页。他认为怀抱着“慈”之心的人对他人的同情心使得他充满智慧,因而可以帮助他人,并在帮助他人中实现价值:“许许多多的人试图通过类似的途径(指购买商品,笔者注)来得到快乐,让自己变得重要。但是你要知道,你可以得到快乐,变得重要,而不必去做那些事情。……在享受生活和实现真正的自我方面,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这样去做。”③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6-157。这种将幸福感与对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无疑是滑向了西方的价值观的。他从“慈”推及到应该去帮助他人,这实际上已经与道家的“无为”相背了。在老子看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庄子看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以自己的帮助去人为干预外界的发展,不如任其依照自身本性发展。

本杰明看到了西方文化的不足,意欲从道家中汲取生活智慧:“我们已经在猫头鹰和兔子的道路上生活得太久了。现在我们像屹耳一样对结果怨声载道,但是抱怨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足够聪明,我们就会选择小熊维尼的生活方式。”④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第一版),赵永华,王一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2-183页。他对“道”的理解与接受,与学界希望从东方哲学中挖掘到世界哲学发展的新元素一样,都体现出反西方文化中心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的新认识。他“release Taoist wisdom from the grip of the over academics and restore to it the childlike awareness and sense of humor that they had taken away”⑤Benjamin Hoff B.The Te of Piglet,Dutton Adult,1992,p.3.,其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为中学西渐提供了一个思路。

猜你喜欢

王一鸣第一版本杰明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爸爸是老鼠(上)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学生写话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张执浩著作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