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安徽生态强省的应然和实然措施

2013-08-15方珠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涵文明环境

方珠

(蚌埠医学院 基础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2年11月6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开启了我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美好安徽的新的征程。

一、生态概念的价值内涵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生态的概念内涵已不能只是限于传统的“自然”科学层面,更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来对待。那么,厘清生态的深层内涵,就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前提,更是实现生态强省的重要步骤。

1865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提“生态”一词。这里,生态的含义主要指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性和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但当前人们习惯于将生态来表达对一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时髦用语。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危机,许多人还总是认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造成的,也试图通过改善不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消解危机。

然而,生态的本真内涵除此之外还有着物与物、人与物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价值内涵。在自然界,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生存、繁衍及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权利,它们对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总体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有价值的,而且,这种个体价值的存在也是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和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样,每一个体(包括人)的存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都是有价值的,而且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所具有的价值应是平等的。因而,生态的这一内涵表明:任何生命个体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联中是平等的,体现出的就是生态概念所具有的平等价值内涵,正如英国学者乔纳森?休斯所说:“‘生态’一词对人类的应用已超出了生物学的专有领域,因为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被超出其科学范围研究的社会和技术因素所中介。”①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张晓琼,侯晓滨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页。所以,在解决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上,人们尚过多关注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建构,而建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更彰显出生态强省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人民福祉的目标建设。

二、打造生态强省的应然选择

打造生态强省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安徽建设三个强省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并着眼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方面,打造生态强省是推动科学发展以加速安徽崛起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传统发展思路指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环境资源问题的约束,只有自觉、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走出一条推动科学发展的生态强省之路。同时,也只有如此,方能把实现加速崛起与我省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即通过加快宜居宜业宜游高地建设,不断彰显徽风皖韵的地域优势,吸纳集聚更多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孵化、升级和转型,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打造生态强省是凸显生态概念内涵、切实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尽管我省山川优美的优势明显,但长期存在的淮河和巢湖流域环境恶化趋势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如此的生态环境会损害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只有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才能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让群众分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才能让每一个群众平等的分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和承担各自应尽的义务,从而在青山、绿水、蓝天的美好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切实改善民生。①参考潘骞访谈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中国环境报》,2012年6月1日第2版。

三、打造生态强省的实然举措

如何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打造生态强省建设,即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的目标,就要立足生态的本真内涵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实现生态强省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打造生态强省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和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全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这方面的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和监管监督机制不健全,同时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低等,这些不足容易带来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生态补偿机制不能落实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缺乏等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从奖惩机制、生态补偿制度、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税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到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方面,完善或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刚性的评价机制和硬约束,形成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均衡发展和生态强省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实现了生态安全这个终极目标。

第二、实现生态强省的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生态的价值观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等等。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多样化,要求生态强省建设要按照生态文明社会公正的目标,做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代际之间的公正。生态文明预示着人类的政治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替代性选择,要建立在公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如此,实现生态强省的目标,要遵循理性反思,鼓励公民广泛参与,在尊重不同利益和观点的基础上促进合法决策,制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合法政策;要尊重差异,能够通过对话形成共识,化解各种冲突,促成生态文明转型的有效共识;要通过明确每个行为者个体以及社会共同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形成促进公共利益政策建议的共识;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往与互动中培养公民精神,创造一个熟练驾驭生态强省建设的公民群体。

第三、实现生态强省的人民福祉目标建设。党在十七大时就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生态强省,就是破解既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又要克服因资源约束愈发趋紧而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既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发展方式,又要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路子;既要改变人们“一手拎着钱袋子、一手提着药罐子”的日子,又要打造蓝天白云之城、青山绿水之城,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对污染企业要关停整顿,对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绿化造林,修复生态,使蓝天、森林、河水日益净化,百姓的生活日益舒适,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

猜你喜欢

内涵文明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挖掘习题的内涵
环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