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书面语思维的重要性辨析及实施
2013-08-15刘华东
■文/刘华东
我们注意到,虽然现在语文教学中高举“工具性”这杆大旗,但对学生的评测中的阅读和作文却有着浓重的人文性与知识性色彩,学生应答不好当然就充分证明了在日常教与学过程中人文性与知识性渗透得不足,把握不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症结之所在。
一、书面语思维概念的导出与辨析
学生的书面语思维有赖于对书面语元素工具的掌握,而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在做的事。但就笔者眼之所见,对于书面语元素的教学及其效果却呈弱化态势。所以觉得有重申和强调的必要。书面语是在口语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但经过理性地沉淀和升华又有别于口语思维和实际生活思维。它所体现出来的比口语和生活要宽泛和丰富得多的特性是由它本身的基础元素构成来决定的。紧抓这些基础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面语思维习惯,才能授之以渔,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书面语思维的基础元素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语音元素,词汇元素,情感、价值、道德等人文元素。
二、书面语思维的形成与实施
1.语音元素的说明。
书面语思维的形成首先应该从语音训练开始。语音训练里面主要强化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训练。⑴尽管汉语拼音已经在早期进行了学习掌握,但大部分学生在发音上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在评测中的成绩,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学生在预习、复习环节和阅读中养成随时正确查阅和标注的好习惯。尤其是做好方言音和书面语发音的区别纠正,比如z,c,s与zh,ch,sh的区别,这对于让学生脱离方言意识进入书面语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⑵普通话训练也将成为形成书面语思维语音元素里面的一个重点。“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无疑,普通话具有更丰富的语音调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歌韵天成,也更富于表现力,适宜于表达更复杂丰沛的感情。学生被要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读说训练,才能更好地进入书面语的世界,更好地体悟和解读书面语世界里面的信息。
2.词汇元素的重视。
书面语词汇量应该是远远大于生活口语词汇量的。正是因为这样,书面语才更具表现张力,可以更加深广地对世界做出描述,所以我们要关注的首要点就是量的积累,应该加强学生对书面语词汇的积累和应用。这点应该落到实处。大量的书面语词汇是形成学生相应思维的基础元素,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书面语思维就缺乏了表现力,成为空洞无物。所以扩展书面语基础词汇集合就成为书面语思维的第二个构成。
3.人文元素的扩展。
针对学生在测评中表现出来的读写的感知和构建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可以探究其深层的原因。我们会找到比如学生观察不够、思考不够等诸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还可以探寻更深一点: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被要求要努力观察和思考之外,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提出相同的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一般的做法基本可以归纳为:指明方向、提出要求、进行训练、期待学生开窍。这多少有点“靠天吃饭”的味道,似乎需要些运气成分在里面。究竟怎么做?其实不外乎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方式。想办法让书面语世界中丰沛的人文精神元素现身于学生的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中。有了体验,学生才有可能体悟和使用。
间接体验当然就是通过阅读来实现了。真真实实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比什么手段都来得实在。①通过引导和要求,家庭的配合,回归课堂的检查来落实。②在课堂中开辟第二阅读课时。最好是学校能够开辟校际阅读空间,当然还可以采用故事会、课本剧等活动形式来开展间接体验。
直接体验可以通过:①讲述、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去发现我们希望他们发现的、与书面语世界相映照的精神元素。②组织活动。紧贴校园生活的脉搏,利用校际活动即时锻炼,让学生在体会到奉献、感恩、无私、竞争进取、怜悯、成就等可以触摸到的情感、价值因素时能及时进行说写练习,强化印象,达到累积的目的。
在扩展学生精神世界的人文因素时,应该充分发挥“象牙塔”特色,在校园我们就应该鼓励健康和正面的情感、价值、道德元素,应该身体力行,忌言行脱节,反对校园世俗化。
从以上三个元素角度去掌控,并且能够实心实力地去践行,书面语思维其实已经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然而我们不是要培养“书呆子”。我们只是要给学生构建一个高于生活的“精神平台”来指引学生,来提高学生解决在应对读写时的困境的能力,个人认为并不违背我们的教育教学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