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2013-08-15王晓玲
■文/王晓玲
化学用语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化学用语教学的方法很多,下面本人就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征,合理调整教材版块
新教材呈版块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部分版块的教学位置。如新教材中弱化了元素的概念教学,删去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内容,直接在第一章第四节出现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在第二章才出现元素的概念。元素的概念抽象,却安排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之后。学生难以理解元素的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元素符号。因此,我们对教材版块进行了调整,将元素的概念教学提前,先拓展介绍了原子结构,引出元素的概念,继而解释化合价的由来,再教授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调整之后,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学效果提高了。
二、化整为零,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意义、加强记忆、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单纯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所以还要靠学生平时的训练。“化整为零”的教学方法,可起到“分散难点,逐步掌握”的目的。例如,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配合课本内容把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每天让学生背一组。第一章结束时常见的元素符号和第一章出现的物质的化学式就记熟了。在掌握了部分化学用语后,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概念和意义时可以集中精力在理解上,分散了记忆的负担。
三、重复再现,强化记忆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记忆信息才会越来越强,记忆储存量才会越来越大”。从第一、二单元中开始简单介绍元素符号、化学式到第四单元中正式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很多教师往往会“冷落”化学用语,使分散的难点在第四单元中再一次集中起来,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用语也会逐渐淡忘。因此,这一阶段对化学用语的重复再现,强化记忆显得尤其重要。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再现,强化记忆。
四、引生活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学习的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谜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说明各种物质的组成,说明身边许多变化都离不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学习元素符号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比如缓慢氧化放热的现象,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很难感受到,但是在家里有不少同学帮助家长翻过农家肥,农家肥是人畜粪便积攒后,用塑料布盖好,太阳晒过一段时间,把一些作物难于吸收的无机物和杂物转化成作物利于吸收的有机盐,农民称做沤肥。当使用时打开塑料布,用铁锹一翻便冒出了热气,这一现象不仅明显,而且学生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缓慢氧化的放热现象。
五、指导方法,多元评价,培养习惯
化学学习方法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的化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化学用语学习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化学用语教学方法一直强调教师的“教法”,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现代化学用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习方法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化学用语的学习方法有以下几个特征:1.强烈个体性,即每个学生都有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2.学习方法因学习内容不同而发生改变,如学习元素符号的方法不同于学习化学式;3.学习方法为学生自己所构建,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只有被学生接受纳入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对“学困生”一定要弄清原因,究竟是未重视化学用语的作用,还是基本符号及化合价记忆不牢固;是没有掌握书写规则,还是养成了马马虎虎的习惯;是缺乏书写的基本功,还是缺乏用它去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既要讲清楚,又要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严格要求在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规范化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识别,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用语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