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
2013-08-15■文/王俊
■文/王 俊
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阐述知识和道理,更需要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茁壮发展、成长。所以,要想让课堂上的孩子们顺利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之中,主动参与、真诚参与教学,教师应在“情”字上多下工夫,用教师的真情实意,换学生的真心投入。
一、多一点互动
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的消化和吸收,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积极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打破陈旧低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融入课堂,“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二、多一分宽容
由于受到年龄和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都相当不成熟,他们在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上、某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有时候难免会表现得比较肤浅或是反复出现错误。教师在这时候不仅不能生硬与粗暴,反而应该成为学生表现的积极欣赏者和引导者,放大欣赏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优良方面,对其不良表现也要秉持以激励为主的理念。要用一个真诚的表情、激励的语言、期待的眼神、关心的问候、赏识的眼光从学生的行为细节中发掘有价值的因子,也让犯错误的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因为即使是错误的言语和行为,其背后也会存在积极的因素,只要教师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就能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多一些时空
叶圣陶先生一直倡导“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包含了让教师适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深层含义。初中学生特有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积极活跃等性格特征,就决定了那种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是失败的。因此,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其情感体验的生成,恰当运用“留白”艺术,要善于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在教学的重难点处、在学生的易错处、知识的交叉处留白,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思、感悟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时间,知识的生成就会有肥沃的土壤;多一些空间,课堂必定会演绎别样的精彩!
四、多一丝真实
思想品德课堂还应追求真实的教学境界。这里的真实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追求真实就是要敢于直面教学中的不足和缺憾。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过:“一节真实的课堂犹如一朵鲜花,不仅能让听众闻到花的芬芳,更能让观者听到花开的声音。”在真实的课堂上,师生所展现出来的或许并不完美,学生可能因为紧张而结舌,老师可能因为意外而一时不知所措,但只有这些动态的美、生成的美、缺憾的美才会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颤。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课堂中,学生的口才、胆量、能力才得到了真实的锻炼,获得了真正的提高!
第二,追求真实就是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学生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力求新颖、与时俱进,更要从时间空间上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通过启发学生观察、感悟、发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言之有物,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让课程由文本走向体验。
卡特金曾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希望通过我们教师自身的一点点不断改变和完善,真正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清泉、阳光和雨露,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