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域高原的艺术奇葩——坛城唐卡:以密本尊坛城唐卡和时轮本尊唐卡的绘制技巧为例

2013-08-15倪漫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垂直线唐卡横线

倪漫

(青海民族大学 艺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7)

唐卡(Thang-ga)亦称唐嘎、唐喀,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作为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内容题材涵盖了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有藏民族“百科全书”之称,作为藏民族的历史活化石,我们对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进行考察以窥探其在题材、表现形式、制作技艺背后的文化基因是十分必要的。

唐卡这一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的绘画艺术十分新颖。一般来说,它是采用彩缎装裱制作而成的,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宗教色彩及奇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藏族人民视为艺术珍宝。尽管唐卡的样式和质地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然而绝大多数是采用布面和纸面的样式。此外,唐卡还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如此一来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唐卡绘画艺术是民族和宗教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千余年来影响十分深远。唐卡艺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宗教色彩而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坛诚唐卡正是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中产生的,作为唐卡的一个独特的画种,其绘画构图不仅继承了传统唐卡,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边框对称特点,所隐含的宗教哲理更是其他唐卡所不能及的,从中可以得到“一画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人生意境。

一、坛城唐卡的艺术构思

坛城,梵文叫作曼荼罗 (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意译为“圆轮具足”、“聚集”或“坛城”的意思。但是现在一般而言,也引申为“诸佛菩萨聚集的空间、或者是彻悟的本质”,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弩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

为了修行者观想方便,人们便绘制、雕造曼荼罗。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的manda,以及意为“得”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通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坛城以其鲜明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更加方便人们观想。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故,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一般所称的曼荼罗可分为四种,称为四种曼荼罗,简称四曼。即:

大曼荼罗: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图画,称为大曼荼罗(尊行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的成身会。

三昧耶曼荼罗:即示现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将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图示象征的三昧耶图绘表示,称为三昧耶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三昧耶会。

法曼荼罗:这是诸尊的种子及真言,或书写种子梵字于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经论的文义等来表现,称为法曼荼罗(种子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微细会。

羯磨曼荼罗:将诸尊的威仪事业铸造成像,形成立体、行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行动性曼荼罗,称为羯磨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供养会。

而这四种曼荼罗,一般又各含有三种曼荼罗,即:

都会(都门、普门)曼荼罗:是各部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罗,如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两部曼荼罗。

部会曼荼罗:是某一部分的诸尊,会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罗,如佛部的佛顶曼荼罗,莲花部的十一面观音曼荼罗。

别尊(一门)曼荼罗:这是以一位本尊为中心的曼荼罗,如释迦曼荼罗、如意轮曼荼罗等。

一般所指称的曼荼罗即是以上四种大、三昧耶、法、羯磨曼荼罗。正是对曼荼罗意义的深层次的了解,为创作一幅受人们膜拜和喜爱的唐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构思和藏传佛教的深度教义。

二、坛城唐卡的绘制技巧

作为一种构思十分精巧的绘画艺术,坛城唐卡正是一种复杂的宗教艺术多重合体。唐卡本身便是以帛、布或纸等不同材质为作画载体进行创作的宗教绘画,而坛城更是一种整合藏传佛教教义颇具宗教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正如坛城沙画一样表现出十分深厚的佛教哲理。当这二者进行整合时,一幅更加具有艺术冲击力的绘画作品便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繁复的制作程序表达出佛法无边的深厚宗教理念。

一般来说,绘制坛城唐卡时,每个大度量单位的长度为二十四个大门(即九十六个小门)的宽度。其中共有两条中线,两条对角线,还有四条基线,共绘出八个长线条。墙壁和供养天女站立的砖石台阶、半垂璎珞、飞檐、檐瓶等六个外绘线条的长短则基本相同。其构图法是:为了绘好斗拱和拱铃,打好八个线条,中央绘一个周长为六个大度量单位的圆圈,圆圈四角再绘四个周长各为四个大度量单位外加三个小度量单位的圆圈。四个圆圈间尚余六个大度量单位外加一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

以四角圆圈的中圆点为中心,用量线或圆规各画一个曼荼罗,中央圆圈内打中线和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为七十四的门宽,然后用画尺等量器把中央的八分之一空间留作门(门的四分之一为一个小度量单位)。门墙的上部高度为一个小度量单位,下部高度为两个小度量单位,墙基的高度为一个小度量单位,半垂璎珞的高度为两个小度量单位,檐瓶的高度为一个大度量单位,斗拱的高度为一个小度量单位,量好这些比例尺后打六个对角线。

一般而言,佛殿中还有三种外门。以集密和时轮佛殿的夹墙、门巷作为例子来感受这种布局安排——门、门墙门枋、门壁的合适度量是:从基线是左右向中央空三个小度量单位的宽度为墙壁的宽度,再向中央空两个小度量单位的宽度为两边台阶的宽度,半垂璎珞、墙基、檐瓶等的宽度各为八个小度量单位的三分之一。

沿台柱两侧打两条比台柱宽一个小度量单位,高五个小度量单位的垂直线,第一条垂直线与顶线相连,两条垂直线间打四个宽距为一个小度量单位的平面线(绘门墙),然后上下打四个宽距为一个小度量单位的垂直线(绘门枋),其中三条垂直线要逐渐绘为曲线(曲线内绘门壁)。

但是要注意的是,红胜乐金刚、黑胜乐金刚、怖畏胜乐金刚、大势至菩萨、无量寿佛、白伞盖佛母等坛城唐卡的圆门和月墙的高度是相同的,门壁的高度也是一样,唯有两边的门和月墙不能等高。

从基线左边到基线右边间隔三个小度量单位处打一垂直线,再间隔两个小度量单位打一条与上下边线相连的垂直线,然后再在余下的八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内打第三、第四、第五条垂直线。第一条和第三条垂直线的高度为四个小度量单位(从台阶线打柱饰、柱子、内外房廊的四条垂直线)。

垂直线与上下边线相连,中间三条的垂直线间各距一个小度量单位(内绘墙裙和飘带)。

第四条垂直线的顶端要画一条长度为十个小度量单位的平面线。

两边的垂直线高约两个小度量单位,两线顶端打一条长度为八个小度量单位的长线,长线中央(长度为三个小度量单位)要绘成曲线条。其余垂直线的高度均为四个小度量单位(与月墙等高)。

上述的两个门为三个门宽的牌楼门。

一个门宽单位的牌楼门与门壁、门墙的高度虽然不相等,但和月墙的高度相等。其草图的比例为:从边线距三个小度量单位的基线上打第一条垂直线;距第一条垂直线两个小度量单位的基线上再打一条连接顶端的垂直线;距第二条垂直线七个小度量单位的基线上打三条等距离的垂直线。

从台阶向上打三条宽距为一个小度量单位,高度为五个小度量单位的垂直线,其间要容纳柱饰和柱子。

高度为四个小度量单位的中央垂直线上起笔向两旁的垂直线上打一条长度为两个小度量单位的横线,横线的起笔点和落笔点间上下各打一条长度为三个小度量单位的曲线,此有飘带和墙裙。

若以大度量单位计算,牌楼的高度需要三个门宽单位;若以小度量单位计算,牌楼的高度需要一个门宽单位。

七个级层牌楼和五个级层牌楼的两个半小度量单位的高度相等,其余的九个小度量单位也相等,所以称其为“二相等”和“九相等”。具体量法是:从牌楼殿柱外朝上打间隔一个小度量单位的十一条横线,第五条横线和第六条横线(自下而上)的长度各为一个半小度量单位,其余九条横线的长度各为一个小度量单位。

牌楼级层(自下而上)依次绘“黄金”(金黄色)、“小春莺”(蓝色)、“珍宝”(金黄色)、“马蹄”(绿色)、“暗”(黑色)、“哇冉扎”(灰色)、“暗”(黑色)、“小春莺”(蓝色)、“珍宝”(金黄色)、“马蹄”(绿色)、“斗拱”(白色)。

牌楼级层的第三层、第七层、第九层、横线的间距各位一个小度量单位;第四层、第六层、第十层横线的间距各为半个小度量单位,其余五个级层的横线间距均为一个半小度量单位。故称之为“五相等、三相等、三相等”的牌楼。或者牌楼横线级层的第三层、第七层、第九层的间距各为一个小度量单位;第四层、第六层、第十层的间距各为半个小度量单位,其余五个级层的横线间距各为两个半小度量单位,故称“五相等、三相等、三相等”的牌楼。

若把牌楼的高度定为三个门宽单位 (高度适中),可将三个门宽的高度分为八个等份(即每个等份的高度为两个半小度量单位),然后从第三级层横线、第七级层的横线的两端朝第五级层的横线中央画长度为三个小度量单位的斜线就可测出十一个牌楼级层的高度。

上述两种牌楼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这两种牌楼的宽度是:基线的长度为五个半小度量单位,从基线到斗拱第一级层的长度为三个半小度量单位(为了保留一定的绘画空间也可画长度为四个半小度量单位的线条)。

距基线高六个小度量单位处画一条与第一级层等长的第二级层横线,这两条横线的两端要为两根台柱各留一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第三级层横线的长度为三个小度量单位,第二级层横线和第三级层横线间空四个小度量单位的宽距,其间绘诸神站台。第四级层的横线的长度为五个小度量单位;第五级层的斗拱的长度为五个半小度量单位,其余各级层横线长度为七个小度量单位;第三级层至第六级层间的高度为五个小度量单位。高度为十一个级层的牌楼宽度大致是五个小度量单位,第五级层的宽度为四个半小度量单位;第六级层的宽度为三个小度量单位;第七级层的宽度为六个小度量单位。各级层的边线绘成长约半个小度量单位的曲线。

画围墙时先在基线和斗拱间画一条垂直线,在高度为四又四分之三个度量单位处画一条长度为九又四分之一小度量单位的横线,横线下绘外层围墙。在高度为三个半小度量单位处向右画一条长度为六个半小度量单位的横线,横线下绘右侧的内层围墙,然后向左画一条长度为十二个半小度量单位的曲线,曲线下绘左侧的内层围墙。

外层左右的围墙宽度各为两个门宽,内层左右的围墙宽度各为一个半门宽,剩余的线条画到高度为两个小度量单位的中间园墙上。这样还会多出长约三个微度量单位的余线,这和《密宗道次》的要求是吻合的。

金刚杵中段的宽度为两个微度量单位,金刚杵的腰围是一个门宽,金刚杵的顶部宽度为一个小度量单位,金刚杵的高度为四个门宽。

集密等没有无上寒林或没有下部密乘外景的坛城唐卡内需要绘莲花。莲花花瓣的画法是:在牌楼基线下的四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内绘一个狭长轮廓,轮廓中央绘两个椭圆,椭圆内画莲花花芯(无论任何形状的莲花均占两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然后拭去金刚杵的一端,在四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内绘光环及其他图案。

胜乐金刚、怖畏金刚等寒林的度量法是:“绘制光环外的寒林需要留下四个小度量单位的空间。”这是一种普遍的度量法。又《喜金刚本续》、《密法之穗》中说:“寒林应该设在金刚杵之内。”所以也可以把寒林画在金刚杵内。

显然,这种繁复的艺术构思通过十分复杂的线条勾勒和唐卡内部图饰的精细绘制表现出一种对宗教艺术作品的珍视。而通过这种十分繁复的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及过程呈现出的是一种轮廓鲜明、布局分明的佛教世界的表现图,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大道至简的表现。对这一精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解读正是对其所蕴含的宗教哲理进行深入分析,不难看出坛城唐卡充分展示了藏传佛教佛法无边、大道至简的宗教理念。

三、对时轮金刚坛城唐卡的做工解读

时轮金刚坛城,藏语译作具德空有圣殿,即极其圆满的寓意。它包括空性及一切实体的诸佛净土。时轮金刚坛城画,则是一种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坛城就是佛的宫殿,由外到内以圆形和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联套构成。正中间是主尊或佛,最外面图形以水图案及火焰图案装饰;第二层开始用圆形的金刚图案、水图案、莲花图案装饰,寓示着大海、风墙、火墙和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同时还内套正方形的图案代表着城墙、屋檐。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最后到达主尊殿,并采用红、黄、白、蓝色表示东南西北四方,图案结构复杂,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坛城绘制难度颇大,因而只有具备高超技艺和丰富宗教知识的画师才能够绘制出来,坛城虽为神佛宫殿,但是它的内容深奥难懂,是佛教密宗专修课。坛城的构图紧凑,图案繁复多变,装饰性强,从地球天体、藏历历法、十二属相纪年、四季变化、人类轮回、天堂地狱无所不有,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此幅唐卡全部由矿石颜料所绘制,另外唐卡中的染色全部以点染为主,整幅唐卡可见其画工的细腻。

对于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佛法的众生来说,如能得以往生佛国净土,是其最大心愿。除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外,还有弥勒佛净土,五台山的文殊净土,普陀山的观世音净土,罗刹国净土等等。而北方的“时轮金刚常住的香巴拉佛国净土”更有其重要地位。

佛陀住世的时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传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一世国王——秒善神称,这也开启了[时轮金刚]法脉与[香巴拉净土]的一大因缘。诸多大成就者都知道,在北方的雪山中,神秘的佛国净土就是香巴拉王朝。香巴拉净土保持着释迦摩尼佛最完整的修法和教义:很多重要的密法传承,法藏,法宝和数以万计的伏藏,全都交给香巴拉净土。佛陀于晚年时期,带领着随众及诸大阿罗汉前往雪山(即今的西藏)传佛法,遇到了香巴拉第一世国王妙善神称,佛陀观香巴拉国王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缘具足,故传授香巴拉国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国王即身成佛。香巴拉王朝中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于本师释迦摩尼佛之传承。时轮金刚就是以时轮佛为主,即佛陀在生前讲密法时所显现的法身和诸多的佛菩萨在内的佛国净土。如能往生香巴拉净土乃是宿世所积大慧命,造无数福德,利六道众生,结菩提之果,极其难得。

但是由于藏传佛教存在众多的教派,因而导致不同教派对时轮金刚坛城的绘画表现是不同的,那么觉囊派时轮金刚坛城就是:

第一层:是以时轮金刚主佛为中心的636尊佛。

第二层:首先是以智慧圆满为代表的文殊师利菩萨;以大力大勇为代表的金刚手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代表的观世音菩萨;以发大愿救度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以为众生清除各种阻碍的除盖胀障菩萨;以及代表大乘行愿的普贤菩萨;以示观大神通救度众生的虚空藏菩萨;即未来佛弥勒菩萨。以上八大菩萨。还有观世音菩萨的眼泪化现的绿度母;及东方琉璃药师佛;祈保众生财运福德的藏巴拉财神佛;以及帮助众生快速消除各种恶业的金刚萨垛。还有非常重要的五方佛,分别为:中央是释迦摩尼佛的法身—毗鲁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佛(藏语译音是:不在任何之下,光明万照之意)东方阿措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有九品莲花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和北方能满足一切众生解除恶业、烦恼而成就大愿的不空成就佛。

最顶部也就是第三层:正中央的三尊佛像为金刚乘佛法觉囊派的三位历代传承祖师,中间是觉囊派的创始人:更钦.笃布巴.喜饶坚赞大成就者;左边是使觉囊派大兴的传承祖师多罗那他尊者;右边是大成就者莫觉巴大法王。其周围坐落了香巴拉王朝的二十五代国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妙善神称、白莲、佳善、尊圣、善友、宝手、遍入藏、日称、扬善、海胜、难胜、太阳、众色、月光、无边、护国、拥禅、狮子、镇服、巨力、不灭、人力狮王、大自在、无边尊胜、勇武轮王”。这每一代国王都是智慧极高、福报具足、具有大神出鬼没通的佛菩萨化身。如能供养则是全面受益,福报非凡,当世见果。

佛陀教义里讲:凡信今生建造各种庙宇寺院,及出资塑造佛像供养修建坛城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功德,并能迅速去除邪恶,各种魔及障碍,各种大小虚实怪病。还能快速增加福报,增寿延年。可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欢喜、增长大智慧,使所有行善事成功无碍,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无边的加持和天龙八部鬼神的护卫。心想事成,圆满至极,往生佛国净土。

四、结语

以上,我们就坛城唐卡的制作工艺、艺术构思和材质造型做了细致的介绍,并以时轮金刚坛城唐卡为例对其巧妙的艺术构思、繁复考究的做工程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藏传佛教正是以其精细的艺术创作态度,通过繁复的手工技艺结合复杂的做工程序,表现出这一佛教流派笃信佛义、归宿佛海的虔诚宗教态度,同时,尽管其做工考究、程序复杂但仍然能够表现出层次分明、轮廓线条鲜明的简约特色,这不得不说是藏传佛教大道至简的一种艺术表达。这一神奇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作品展现出青藏地区人民与众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宗教特色,毫不牵强地说,坛城唐卡就是藏传佛教教义和宗教信仰的基因密码。

[1]唐卡上的时轮金刚坛城[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6425d0100lxcp.html

[2]时轮金刚唐卡[EB/OL].http://www.52tangka.net/html/201203311905.html

[3]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信条[EB/OL].http://www.fjdh.com/wumin/2010/09/090301121227.html

[4]袁建勋.浅析藏密坛城艺术的形成[J].甘肃高师学报,2008,(1)

[5]张庆有.藏密曼荼罗艺术新释[J].西藏艺术研究,2002,(2)

猜你喜欢

垂直线唐卡横线
Can you solve them?
Noun Riddles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难得的生日礼物
动脑筋,仔细看
怎样走最近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例谈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汉米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