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3-08-15马启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非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

马启顺

(新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河南 新密452370)

一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事件,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于一身,逐步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银行,形成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979年我国开始了对金融业的体制改革,恢复金融和重构金融体系的工作有序展开。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基础上,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使得我国金融业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发展。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有效地满足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极大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

(一)中央银行

现代金融业中,中央银行在各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依法履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国家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在金融改革中为进一步适应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摆脱具体的工商信贷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并趋于完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管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管和管理金融市场,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稳定。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职责为: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起草和颁布;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金融市场的监管;人民币的发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管理;外汇管理及国库经济等。

(二)银行机构

在现代金融业中银行占有主导性地位。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中央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出资或参股设立的,具有严格业务范围和特定经营对象的特殊资金融通机构。一般来讲,政策性银行侧重于某几个行业,重点支持服务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领域,如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技术开发等,以配合贯彻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从而弥补商业性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促进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和实现[2]。在我国政策性银行是指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简称“两基一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则在人民币币值稳定维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凸显其特殊积极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投资的商业银行,是国有金融企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银行。不论从人员、网点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处于绝对优势,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农业银行A+H股成功上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相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得到践行,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初步建立,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间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其他商业银行机构,具体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备银行及外资银行等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机构发展态势良好,充分发挥在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相对于银行性金融机构而言,是随着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而产生,在促进金融创新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改革开放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业中异军突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保险市场初步形成,21世纪的中国证券业也将继续腾飞,其他非金融机构也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长足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促使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完善了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我国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 建立和健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多元化结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金融机构的现代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不断提升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充分发挥现代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促进作用,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要对我国金融的整体稳定负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对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的准确分析研究基础上,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研究制定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良性持续健康发展[3]。实现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央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能力水平,强化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继续完善科学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和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加强对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监测,关注各金融子市场间的协调发展,树立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权威性,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规范运行和有序发展。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加强金融的法制建设,特别是事关整体性金融稳定的规章制度,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支撑。另外,基层央行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职责关系的变化,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央行业务性强、操作性强的优势,提高基层央行的职能效能,建设并真正形成“小而有为”的基层央行。

(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自成立之初到现在,政策性银行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了增强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等作用。随着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前提下,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实现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致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要认清形势,准确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经济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动向,主动作为,积极针对市场机制存在的盲区挖掘新的市场机会,适时调整活动领域范围和经营重点,做大做强各项业务,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与国家宏观调控形成积极的相互配合与作用;注意与商业银行关系的处理,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非敌对的恶性竞争关系,同时在提高政策性银行自主经营的前提下,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避免政策性银行利用其手中政府资源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不公平行为;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和“一行一策”的原则加快推进政策发生银行的改革,深化内部改革,逐步改善政策性金融运作机制和方式,提高政策性银行的适应性和经营水平,促进政策性金融的长期稳健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机制及文化等方面的突破,真正实现从“最大”到“最强”银行的转变。尤其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产权模糊、激励约束机制缺乏的问题,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要素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做好整个集团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形成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的科学化和有效化。强化内部管理,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在顺应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在创新的基础上加快银行自身的转型,包括资产、服务结构、业务布局结构等,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现代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四)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

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理念和原则引导下,充分发挥非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新、运作灵活,对市场反应迅速的优势。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弥补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内的不足[4],同时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动力与刺激,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非国有商业银行规划好机构的经营战略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适当调整,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逐步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经营特色,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善于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不断提升机构的自我管理水平,实现从“外延粗放”到“内涵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壮大实力,在金融市场中与国有商业银行展开公平竞争,在良性竞争中增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改革任务重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从而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信托、证券等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安排,实现金融市场秩序的规范化;适时推出各项鼓励支持政策,同时可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5]。具体来讲需要大力发展完善保险市场,促进保障型、投资型、衍生型等各类型保险业务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保险覆盖率,更好地实现保险其保障社会的功能;逐步改善证券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培训金融衍生品市场,丰富证券行业的业务品种;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支持鼓励证券公司探索新型的盈利模式和方法,促进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张洪桥,司莹.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8-69.

[2]闫坤,孟艳.2009年我国金融运行状况评析与2010年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10,(3):44-49.

[3]熊剑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体系模式选择[J].南方金融,2008,(8):14-17.

[4]樊晶晶,徐岱.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7):98-99.

[5]姜洪波.我国金融业发展失衡的表现及调整策略[J].华北金融,2009,(6):22-23.

猜你喜欢

非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监管思路研究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银行的影子
银行和非银行杠杆率的决定
浅析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