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3-08-15徐媛媛
徐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230022)
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深入学校的临床医院,在医院完成临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见习,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在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要离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作为学生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新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 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环境不适应
临床医院位于校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生中常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如:原有的关系网被打破,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出现一些心理不适应;由于医院的食堂饭菜价格略高于学校的食堂,刚到医院时很多学生有点不适应,产生了抱怨情绪;由于医院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与学校老师有些不同,学生在学习之初有些不适应等等。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使学生安心在临床学院学习和生活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不畅
在这个阶段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空间距离的隔阂,缺乏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的机会,辅导员如何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及时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等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受阻
临床学习和见习期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学校各项通知的传达、学生各种材料的收集、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班级整体情况的监督、班会的组织开展等等都不同于以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
(四)校园文化氛围缺失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获得科学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临床学院制教学的过程是在医院进行的,医院与大学校园相比缺少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氛围,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 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与个人尊严,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它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通过极具柔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管理各个环节保持灵活性,从而实现与客观环境变化的互动,保证发展。它可以给学生以温暖,让学生与学校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环境下成长。
针对学生存在的对新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作为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要从心底关爱学生,关怀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了解学生在临床学院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我们沉浸在关怀中,关怀体现了生活最终极的本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他人的理解、接纳、尊重、认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心理上尤其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这种情感需求的满足有助于使学生得到心理安慰,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积极配合学校和医院的安排进行学习和生活。
(二)搭建现代化师生沟通平台
师生之间经常有效的人际沟通能使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进行交流,能够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师生沟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教师都会采用面对面谈话式沟通。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能立竿见影。
由于临床学院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存在空间距离的隔阂,不方便采取面对面的谈话式沟通,所以在这期间的师生沟通采取间接的沟通方式——搭建现代化沟通平台。在这期间,利用电话、短信、飞信、QQ、E-mail等现代化通讯手段搭建了现代化师生沟通平台,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学生干部参与日常管理的自我管理机制
学生干部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他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的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班级呈现生机和活力。学生干部既是连接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又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得力助手和关键力量。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干部对于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 建立“四个一”的学生管理组织架构
在学生管理工作组织架构方面,我们建立了“四个一”的学生管理组织,即:以辅导员为主导,以临床学院兼职辅导员为依托,以临床学院大班班干为桥梁,以小班班干为基本点,由此织成一张班级工作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以辅导员为主导,由辅导员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把握班级管理整体工作思路,及时下达学校学院的各项通知,确保学生能及时获得学校的信息;坚持以临床学院兼职辅导员为依托,以临床学院兼职辅导员为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遇到问题与学校辅导员及时联系,互相配合解决;以临床学院大班班干为桥梁,通过大班班干帮助学校辅导员对班级情况进行整体监督,接收并下达学校和医院的各项通知,协助学校辅导员和临床学院兼职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小班班干为基本点,班级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由各小班班干按岗位职责进行分工负责,配合辅导员和大班班干做好本班级学生管理工作。
2 构建有效的班级信息反馈机制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临床学院的动态,掌握班级日常信息,确保班级信息反馈的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我们与临床学院兼职辅导员保持联系,对学生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并且强化了一贯实行的学生干部汇报制度,建立了学生干部零汇报、即时汇报和周汇报等制度,要求教学点学生负责人每天进行零汇报,遇到问题进行即时汇报,每周进行周汇报,这样便于辅导员准确、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在医院的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处理。建立了由学生干部主持开展的班会制度,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通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及时了解;在班会上定期传达辅导员对班级同学在各个阶段的要求,指出同学们的不足,督促班级同学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 成立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督查小组
在临床学院学习期间,为了配合兼职辅导员督促学生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持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成立了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学风督查小组和班级安全管理小组,坚持开展早读和晚自习、课堂考勤等工作,督促学生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学生晚查房和寝室安全检查工作,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的安全。
(四)探索临床学院环境下的育人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观念与文化活动两个方面。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技能训练,特别是思想成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身处校外,失去了校园文化氛围,为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积极利用医院提供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开展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锻炼、成长。
[1]赵军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133-137.
[2]蒋莉.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66-67.
[3]姜伟,王莲花,涂清华.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2-163.
[4]李韫伟,李宁.关于辅导员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4(上):216.
[5]贺福利.浅议大学生安全教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92-93.
[6]陈艳红.思想政治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09,(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