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2013-08-15王仁刚吴学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保卫工作校园文化师生

王仁刚,吴学峰

(江苏城市职业院无锡办学点, 江苏 无锡214011)

高职院校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既要达到校园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又要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1]。安全保卫工作则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职教育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介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一种办学模式[2]。不少高职院校举办高等教育时间不长,文化积淀普遍不够丰厚,安全保卫工作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毫无疑问,在高职院校和谐文化建设中有效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显然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安全保卫工作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没有高校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3]。一所和谐发展的高职院校必然是一所安全文明的学校。近年来,高职院校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发展时期,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向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转型发展中,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逐年下降、学生素质层次不齐、社会不稳定因素等方面的压力,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人防、技防、物防设施的人性化整合,师生安全法制意识、安保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等课题对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安全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校园安全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涉及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安全文化活动、安全硬件设施、师生安全价值观等多方面,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师生的系统工程。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师生社会公德,促使师生形成“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道德价值观,对学校形成长久而有效的文化浸润,使师生都养成遵纪守法、遵章守制的自觉习惯。安全保卫工作应着力构建立足预防、师生自觉、掌握自护、规范健全和硬件完善的校园安全文化,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和谐校园文化是促进安保工作内涵提升的持久力量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实现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丰收,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全保卫工作涉及到政治保卫、治安保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制度、环境等方面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学校和谐文化建设对学校各方面的科学发展均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必然带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安保工作必将不断加强安保人员素质建设,建立健全安保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安保科研工作引领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渐使安全保卫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 安全保卫工作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构建基础保障

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下企业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成为常态,办学模式由过去封闭式办学转变为开放式办学,学校与社会接触愈加紧密,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高职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同时自我意识较强,就业压力较大,在同学交往、接受管理、接触社会等方面容易走上极端,甚至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影响教学正常秩序和学生学习生活。安全保卫工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安全管理规定,制订好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展法制、心理等教育,让学生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总之,安全保卫工作承担了保卫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等重要且独特的使命,奠定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展现品牌特色

安全保卫工作是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随着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样、办学主体的多元和家长对教育、对学校选择途径的增加,学校文化品牌已经成为赢得家长信任、获得学生向往和求得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谁想在竞争中占取主动甚至主导地位,谁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设计出高品位、重人本、富有个性且独具特色的教育创意和教育文化”。[4]一个安全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工作的乐土,必将获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为例,该校从2009年起实施“文明我先行”教育促进行动,学生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学校以“文明我先行”教育促进行动实施为契机,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队伍、制度预案、技防设施,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和安全保卫科研,全面构建校园安全文化。2013年元月,“文明我先行”教育促进行动被评为无锡市第一批公民道德建设品牌。安全保卫工作展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与特色,与教育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平安校园、无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既有助于学校内涵提升,也有助于学校形象塑造,决定了学校文化品牌的光亮度和知名度。

(三)体现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安全保卫工作的实践[5]。安全保卫工作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的职责,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要体现学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对待师生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能将管理机械理解成为冷漠无情,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措施。有些高职院校宿舍为了管理方便,实行了定时关门和熄灯的纪律,然而不少学生因为在企业实训加夜班回校时间很晚。此时安保人员不应该以执行纪律为名将学生阻挡在外,而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针对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中国人非常重视的户口问题,户籍管理也是安保工作重要部分。工作中,学校经常碰到学生由于疏忽大意将户口迁移证丢失了的情况,而家乡派出所由于种种原因拒绝再开户口迁移证。学校对此事确实没有责任,但还是应该以单位的名义与公安部门协调联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安保工作人员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如近年来,江苏城职院无锡办学点要求值班人员遇见师生伤害等紧急突发情况,救护阶段送一送,紧急入院陪一陪,直到家属和相关人员到位。

三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保卫队伍的自身建设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安全教育与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高职院校要把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计划,健全高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由学校一把手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和各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安全决策,工作部署等工作。江苏城职院无锡办学点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学校保卫处牵头,联合总务处、学生处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安全工作督查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学校建设、设施、食品、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情况,作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安全工作部署。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稳定,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安保队伍。保卫干部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全校安全,加强理论和科学研究,提升安全专业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保安人员要加强教育培训,掌握各类工具设施的操作技能,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值班教师队伍和值勤学生队伍建设,拓宽信息渠道,延伸工作触角,及时了解和处理突发事件。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处置预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健全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执行制度进行安全管理,将安全检查变成常规工作,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在制定和完善安全制度时,要注意覆盖值班、门卫、消防、卫生、实训等多个方面,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安全事件无大小。安全制度要有针对性,如在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方面,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度应有相应的要求。安全制度还应有时效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比如门卫原来只是看好大门,随着安全形势日益复杂,门卫还应该担负校门周边的管理和警戒任务,学校应及时修改门卫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类安全预案,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及早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确保校园安全。

(三)提升安全保卫信息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对安全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要求。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安全保卫工作的结合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安全保卫工作效率和水平。安全保卫信息化建设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升级换代技防设施。传统的学校安全管理是“高筑围墙,严把门户,加固门窗,全面守护”[6]。这种耗费人力和物力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前安全形势,也不利于展现学校开放亲和的形象。学校应该重视技防设施的投入,完善监控、报警、门禁系统,实现计算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也使工作开展的更加有依据性、科学性;其次,注意校园网络监督。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特点,开拓信息反馈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收集舆情,及时研判和处理,为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师生信息员队伍,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实时沟通,掌握校园矛盾和热点,了解安全隐患,提升工作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师生安全自护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技防设施的先进并不代表学校的绝对安全,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的提高是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的关键。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思想相对简单,对安全认识不够到位,安全防范能力也有所欠缺,加上开放式校园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所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苏城职院无锡办学点来讲,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学教育、毕业教育、假日教育必讲安全,每年至少举行2次疏散、灭火等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学生走进警营、消防队,邀请专业人士作安全讲座和技能培训。举办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征文、漫画、摄影等比赛,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调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组建“大学生安全宣讲社团”,有组织地发展一批有安全意识的大学生,适时开展主题性的安全知识宣讲,推动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同时,注重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重点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对待女生,重点加强防骗、防抢、防性侵害等方面教育,提升自护能力;对待喜欢运动的男生,重点加强运动损伤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强人身自我防护能力。通过活动的扎实开展,师生弥补了知识盲区,提升了自救能力,强化了安全意识。

(五)密切联系校内外各方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安全人人有责,安全事事关心。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的大事。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安全保卫部门应该与校内各部门紧密联系,涉及到学生安全的必须与学生处、各系部加强合作,涉及到教师的必须与工会、各系部密切合作,涉及到环境卫生、基本建设的要与总务后勤部门联系,涉及到网络安全必须与技术部门协调。安全保卫部门要有大局意识、合作意识,牢固树立“有作为必有地位”思想,不怕麻烦、甘于跑腿,主动争取校内各部门的认同和理解,形成相辅相成、齐心合力的工作态势。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学校要与当地政府保持紧密沟通,积极争取安监、公安、城管、卫生等行政部门的支持,打击校园周边违法活动,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周边环境。

学校安全文化是高职院校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需要安全保卫工作创造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安全保卫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部门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解决好和谐校园建设中各种不和谐因素。安全保卫人员要耐得寂寞,乐于奉献,提高履行职责、处置事件所必需的业务素质和基本能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1]谢荣全.安全保卫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之作用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55.

[2]吴学峰.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究与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1-74.

[3]苏荣.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求是,2011,(4):31-33.

[4]王仁刚.电大文化建设的新思考——从“文明我先行”谈起[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36.

[5]连招杨.加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245.

[6]徐秀林.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4):190.

[7]华进甫,朱永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83-86.

[8]刘良能.浅谈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5):116-118.

猜你喜欢

保卫工作校园文化师生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上海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经验谈(英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