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2013-08-15王俭
王 俭
(淮南矿业集团西部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 鄂尔多斯017000)
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制约我国煤炭增长的瓶颈。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一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煤矿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煤矿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员工安全意识、生产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我国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重视不够,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安徽淮南煤矿是闻名世界的高瓦斯矿井,100多年来,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有成千上万淮南矿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仅建国以后至今,就有2 105名矿工牺牲在井下。淮南煤矿经过长期的积累,经过几代煤矿人的生命和鲜血书写,形成了“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安全信念,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生产力,用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队伍和一流的作风管安全、管瓦斯。曾经被瓦斯炸怕的淮南矿业集团,已经连续15年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百万吨死亡率由4.01下降到0.08以下,达到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事实证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煤矿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近年来我国各煤炭企业开始与国际接轨,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矛盾,不是生产设备技术的先进与否,而是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认识到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力支撑,也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环境的重要内容。
人的安全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这就需要煤矿企业从基础的工作入手,从人、物、环境、管理四要素全面考虑,这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关爱人和保护人。为此,企业需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淮南矿业集团认真总结经验,重视人的安全素质的提高,最终通过追求人、物、系统、制度安全的和谐统一,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所以说,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成败。
二 淮南煤矿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理念主要是指在长期安全生产中逐步形成、积累积淀于企业及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价值观及共同愿景等。在煤矿生产经营中,淮南矿业集团传承与创新企业精神,始终坚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淮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的保障因素和坚实基础,通过长期的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了符合煤矿实际的安全文化理念。这就是坚持科学的价值观方法论,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能源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企业宗旨,从瓦斯治理入手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方式和发展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力,扎实推进“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设施标准化、责任法定化”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煤炭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淮南治理瓦斯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在全国各煤矿普遍运用,对稳定全国的煤矿安全做出了贡献。
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淮南矿业集团坚持人本管理,一切管理都把人作为核心,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注意培养员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信仰和高度责任感,强调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有关活动、过程、体系等质量。初步形成了具有淮南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以高度的责任心推进安全严管,强调干部“安全失职不能容”,严管干部,善待职工,转变作风,形成了“心系职工、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构建和谐、造福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有责任心,工作用心,忠于企业,真心向组织向领导负责,不浮躁,不守旧,不贪婪”的干部最可贵的七种品格,“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的企业管理理念。这些企业文化对企业干部职工队伍的造就,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强化员工“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管理理念,努力使广大员工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增强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树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二)搞好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管理。管理就必须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系统,真正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思想,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
淮南矿业集团培育企业安全制度文化,一是不断完善安全保证机制。制定了最严格的瓦斯治理七项规定,凡是井下发生特大瓦斯责任事故,一律给予矿长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严格规定了井下瓦斯浓度达到0.8%必须断电等措施,一旦超限瞒报,给予责任人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淮南煤矿实际制定了安全管理“20条红线”,触犯规定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规定了84条较严重“三违”行为的界定,严格规定职工触犯界定给以严厉处罚;二是强化安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三是建立安全培训和激励机制。培训工作实实在在,实学实用,有针对性。四是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五是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机制,达到超前控制。
(三)培育安全行为文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生产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的做法。从企业安全文化来分析,表面上看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于本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缺乏、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但从本质上分析,还是员工思想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造成的。
淮南矿业集团培育安全行为文化,一是抓职工的行为养成。用先进的安全理念、知识教育、规范每一个员工;二是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跟班带班制度,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来抓;三是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四是要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岗位需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培训,依托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实学实训基地,提高技能、强化意识、锻炼素质、加强责任心。
(四)搞好安全环境文化,打牢安全文化的基础
安全环境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对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起到支撑作用。淮南矿业集团重视企业安全环境文化,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二是保证必要的投入,近十年来,企业累计投入安全费用216亿元;三是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典型引路,营造氛围,努力使安全文化理念为员工认同、入脑入心,使安全文化教育和建设活动形象化、具体化;围绕文化理念,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举办矿区艺术节、运动会、大学生集体婚礼,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安全文化气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融入进每一名员工心里,让员工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熏陶,真正让每一个员工成为自觉践行安全文化的主人,促进职工行为的规范;四是积极推进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按照国家、行业的标准要求,研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设施标准,并组织实施。目前,已有18项淮南煤矿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1]黄耀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1,(5):88-89.
[2]丛良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N].吉林日报,2012-05-12(006).
[3]李秀峰.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在我国煤矿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4]李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
[5]吴再生.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构建[J].人民论坛,2010,(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