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区域化的背景与条件分析

2013-08-15

时代金融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南半岛区域化汇率

刘 璐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货币国际化、区域化的概念理解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不断发展。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定义国际货币,他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国际货币层次。Hartmann(1998)认为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目前我国较为广泛接受的货币国际化概念是: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通常来讲,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性货币,首先要先被部分国家所接受,成为区域性货币。因此,货币区域化则是国际化进程的中间阶段,即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及储备等职能。

然而,要使一国货币区域化、国际化需满足许多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发行国具有强大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具有较大的对外贸易规模,拥有完善、发达的金融体系等。

二、人民币在中南半岛诸国区域化的背景

中南半岛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泰国五个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半岛,面积约占东南亚的42%,人口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39%。其中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与中国接壤。

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渐进过程中,区域化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然而人民币区域化地区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区域化的地区选择中,主要要考虑: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这些因素考虑,中南半岛具有与我国地缘近、经贸合作与交流密切、政治矛盾与冲突较少及共享亚洲文化等特点,因此,中南半岛五国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试水的重要区域之一。

从史至今,中南半岛五国与中国文化经济交往十分密切,更为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国经济逐渐开放以来,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尤其是边贸互市中,这些国家已经对人民币形成一定的自发需求,同时也产生了为边贸中人民币结算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并且,中国自经济开放以来较早就已经在中南半岛五国就已经逐步地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包括人民币兑换及跨境结算等。如,1993年5月,中越两国中央银行签订了《关于结算与合作的协定》,明确:中越贸易与劳务都需两国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办理结算;边贸企业的贸易与劳务活动,通过商业银行亦可双方协商接受的其他货币结算或以易货方式进行。

三、人民币在中南半岛诸国区域化的现实条件分析

(一)国际背景及经贸基础

1.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必然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虽然各国可以自由地选择其汇率制度,但实质上仍存在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其他国家被动选择汇率制度的矛盾。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大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政策,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金融的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盯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当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汇率波动时,这些国家必然承受巨大的汇率风险。其次,在目前的货币体系下,美元、欧元、日元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储备货币。其中,美元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占60%以上,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占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中占近50%。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较少国际货币为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不稳定和国际支付体系的脆弱等缺陷越发明显,更加提出了发展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要求,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对改变国际货币格局和稳定金融市场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经济贸易紧密,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

货币发行国对外经贸联系密切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自我国经济开放以来,我国与中南半岛五国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合作领域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等多方面。从贸易额来看,2012年中泰、中越、中老、中柬、中缅双边贸易额分别为697.4亿美元、410亿美元、17.28亿美元、29亿美元、69.74亿美元,中国与五国互相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泰国、缅甸、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柬埔寨的贸易地位也不断提高。此外,中国与五国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如中越边境贸易2006—2011年年均增幅约29%。除了进出口贸易之外,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投资关系,例如,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2年8月,中国对缅甸投资总额达到141.4亿美元,是最大的对缅投资国。经济与贸易的高度依存为形成区域货币提供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以来,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不断放大的贸易与投资能够进一步刺激这些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的地位。

(二)国内宏观经济基础

1.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国际化的表现之一。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与较大的经济规模才有能力承担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相关的成本与风险。我国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近十年GDP的平均增长水平为10%以上,GDP总量于2012年跃居全球第二。国际贸易方面,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对象国也不断增加,据我国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38667.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另外,贸易顺差相比2011年扩大48.1%。

2.中国外汇储备丰裕

2001年至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双顺差状态,积累了相当的外汇储备。据人民银行统计,至2012年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3.31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位。我国连续多年的国际收支顺差与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条件。一方面,不断增加、并丰富的外汇储备使我国具有良好的国际清偿能力;另一方面,丰富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平准基金使国际间大量流动的人民币维持较稳定的汇率。

(三)人民币特点及其汇率机制

1.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甚至有升值预期

货币币值稳定与货币的使用成本紧密相关,稳定的货币更能胜任国际记账单位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同时也更有条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当前作为全球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的美元,其汇率近期的波动和相对贬值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南半岛国家对美元的信心。相比较,人民币近年来币值长期稳定,且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另外,人民币在中南半岛五国中已经有着较高的信誉、期望以及一定的使用和流通基础,因此具备相应的国际化条件。

2.人民币汇率改革,汇率机制向市场化发展

2005年7月,我国开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了人民币的汇率弹性。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一倍至百分之一。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才能保证人民币国际化职能的履行。

(四)人民币区域化的金融基础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不断开放和成熟的金融系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保证。

1.银行业从机构与业务等多角度向国际化发展

从银行机构与业务来看,自我国金融业尝试开放以来,除了不少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之外,我国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也迅速增加,如,至 2010 年末,工商银行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3家境外机构。在中南半岛国家,银行机构与业务扩张也十分显著,如2009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同时获得越南国家银行颁发的经营牌照、批准建立分行。2012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在越南河内成立代表处,并与多家越南银行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在国际结算、边贸业务、资金交易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2.资本项目逐渐开放,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从国际收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经常项目已经实现完全开放,资本账户中已有部分项目开放。如, 2002 年我国开始实行QDII与QFII 制度,证券投资业逐步对外放开。2004 年,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作;2006年,我国允许银行集合境内外汇或人民币购汇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支持证券经营机构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投资境外证券市场。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国内外汇市场参与者持有人民币兑外汇的净多头头寸,央行宣布将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CIPS,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这一系列的改革将促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流动的瓶颈打开,增加人民币区域流动性。

3.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持续建设

一旦离岸人民币市场有效建立,则能为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提供平台,也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供求规模。自2004年我国在香港正式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以来,人民币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正在持续积极的建设中。如,2009年,我国财政部首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2010年,央行与中银香港签署新版清算协议,允许人民币存款在香港的银行间往来转账,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不再有限制,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也可以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同年,人民银行允许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三类境外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投资;2011年,央行规定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都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同时,内地银行的香港分行或代理银行,可以从内地取得人民币资金,向进行投资的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

4.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初步形成

目前境外人民币回流方式主要有三。一为通过经常账户贸易结算的方式回流;二是人民币FDI,即境外投资者以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依法到内地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三为证券投资渠道回流,包括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境外央行等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五)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态度

政府的态度与决策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基础之一。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中,我国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态度与相关政策积极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鼓励对外贸易、促进对外投资、完善金融市场以及适时对外开放等政策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而扩大人民币本币结算试点范围、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等措施又有力地推进了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

四、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国家区域化条件的不足

(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制约人民币区域化的问题之一

经济稳定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但现在的经济增长仍然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能成功转型,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就很能达到;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大部分是靠出口与投资拉动,当世界经济发生波动时,我国经济增长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

(二)支持人民币区域化的金融基础仍然薄弱

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系统更加成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完全满足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条件。比如,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资本项下目前只达到部分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回流渠道仍然很受限制;金融监管体制仍然不完善,信息纰漏不健全;国内缺乏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等。

(三)我国汇率制度虽然改革,但尚未完全市场化

2005年的汇改,增加了市场化元素,汇率自由力度加大,但是尚未从根本上建立市场化的机制,仍有很大比例上参考美元。另外由于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下,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不得不对升值压力有所应对,因此我国汇率市场化是暂时无法实现的。

(四)我国利率仍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目前我国尚未达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但是利率管制是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诸多不利影响的。首先,人民币在各金融市场之间资金价格的割裂,将影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和认可;其次,利率受到管制,则人民币在国际投资、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和资金流向都将受到相应影响;再次,商业银行不能按照成本、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科学、灵活的定价,阻碍其对跨境结算及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进而抑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最后,在利率受到一定管制的情况下,跨境套利机会和空间必然存在,投机性、套利性跨境资金流动继而增加,对货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不利。

(五)其他相关国际因素成为限制人民币区域化的原因

首先,美元仍具优势。虽然目前美元币值波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美元的历史地位仍然使美元的使用存在惯性,中南半岛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结算中仍然主要使用美元,并且也还是这些国家最主要的储备外汇。人民币要突破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成为新的区域货币,存在很多障碍,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

其次,中南半岛区域金融体系相对比较脆弱。区域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了人民币区域化的风险与难度。存在问题包括,国家债务依存度较高,外债规模较大,如,截至2011年底,老挝未偿还的外债达到29亿美元,而缅甸截至2012年政府外债总额已达110.23亿美元;另一方面,区域内部分银行信贷过度扩张,而高额的银行信贷不少集中在房地产业等非生产性领域,因而引发大量不良资产,如,2012年9月至今年9月底,越南银行系统坏帐率已高达8.82%。

五、结论

由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交往密切、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币地位不断上升等原因,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国家国际化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与基础。近年来,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也使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国际化有了新的进展,但要成为真正的区域性、国际性货币,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张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6(04).

[2]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08).

[3]黄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0.

[4]娄季芳.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

猜你喜欢

中南半岛区域化汇率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公私合营风险分担研究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以云南园区跨境合作带动中国
中国—印度洋第二条物流大通道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