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示范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3-08-15裴晓林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董 静 裴晓林 袁 薇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30 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批办学实力和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尤其是近几年来建设的14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已培养了大批社会需求的人才,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高职生的继续教育需求,培养高职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已成为学生、社会和教育的迫切需求,发展高职本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

不少国家高职示范校初步具备了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条件和实力,并有一些高职示范校在培养本科生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1 高职示范校本科教育办学模式探索

1.1 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普通本科院校牵头,相关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每个高职院校限报1~2 个专业,1 个本科院校对应1~2 个高职院校,培养4 年制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负责招生和学籍管理,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课程体系,所招收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学习和参与技能实践,毕业后获得本科联合院校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河北省于2011 年开始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所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和省内3所本科院校共同完成几个试点专业的“高职本科”的招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4 个专业于2012 年与深圳大学正式申办4 年制高职本科,毕业后授予工学学位。辽宁省将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10 个专业进行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贵州省于2012 年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大学联合试点开发四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天津市也于2012 年启动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海河教育园内学校师资互聘、课程互先、学分互认、实现资源共享;江苏省在2012 年实施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

1.2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 年或五年制高职学习5 年,经过资格考核(考核的方式由本科院校和对口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并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进入普通本科学习2年,发展成为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012 年,江苏省实施9所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进行3+2 分段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合作方案,统筹设计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保证两个阶段的教学体系衔接贯通,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我国的高职示范校的本科培养模式主要是高职示范校和和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为主,分段培养为辅。

2 高职示范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各位学者对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尚未有统一的认识:郭和平认为对高职本科培养的为第一线的技术和工艺过程的指导、检测、管理与控制的单独一类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技术员类人才,也就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比工程型人才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更加宽广的知识面,有更强的组织、协调和技术管理能力[1]。阮艺华认为其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2]。李均强调了本科高职的技术应用性特征[3]。彭振宇提出四年制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罗文柯[4]认为本科高职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技术开发和研究应用能力,具有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两种特征[5]。苏开荣认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此类人才更加突出人才的技术应用性[6]。王琼认为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的就是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兼备的技术工程师[7][8]。涂向辉认为高职本科培养是高级技术型人才,能够理解工程师设计意图,并计划和组织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准备和现场操作,是工程实施的具体策划者和实践者[9]。

高职院校类型上要突出职业性,层次上体现高等性,将职业性和高等性有机结合。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性的把握很好,以职业岗位群为人才培养出发点,但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等性特点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到底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性人才为主,还是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这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指导作用。从我国高职本科试办的情况来看,各校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有些定位为高技能人才,有些定位技术型人才,还有的定位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属于比较模糊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细化。

2.2 无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短,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学标准于2012 年出台,而我国高职本科的办学正处于试点阶段,专业教学标准更无从谈起。所以高职本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也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示范校由于和本科院校合作教学,认可较为一致的是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标准,即大多采用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在办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偏差,到底是按学科体系还是按职业岗位群安排理论教学也还处于探讨之中,对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深入研究。

2.3 教材建设落后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真正能够反映高职本科教育特色的教材几乎没有,许多高职高专选用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内容偏重理论性,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不能反映一线岗位对人才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2.4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完整的高职本科教育师资人才结构,既要有高级技能型教师,又需要理论宽厚的教师,还需要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等进行研究的研究人员。在高职本科教学中,有的高职院校聘用本科院校的老师担任理论教学,这些教师强调学科教学,带有浓厚的学科教学特点,对职业教育的理念把握不深,因此,职业性体现得不够,不能把一些实践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和理论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而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担任专业理论教学则可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到位;另外,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也出现不稳定、教育能力相对不足的特点。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在不断提高,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才比例逐渐增大,这些人才研究能力强,但实践能力较弱,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由于大部分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比较松散,企业主要是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场所,而院校方面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做好技术应用方面的科研服务,导致产学研结合度小。

2.5 保障体系不完善

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政府、教育部门、高校、教学单位和受教育对象等。

高职本科培养的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对高职本科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管理、技术研发管理等还不够完善;教育部门还没有统一的高职本科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教学管理过程标准等;很多高职院校未能转换观念,职能部门没有做好为一线的教学服好务,而是起管理作用;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等。

3 对策

3.1 准确定位

高职专科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都是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专科强调的是熟练性和规范性,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高职本科教育在教育中注重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其是培养既掌握高端技能又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本科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一线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示范校要找好定位,错位协调发展: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按“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为主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构建“宽厚的基础理论平台,多方向的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体系,实现高职本科“保本科本色,创高职特色”的目标。

3.2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课程建设

专业教学标准是制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依据[10]。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需求,明确高职本科办学定位和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各院校才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各类人员各项工作的各种职责、规范、制度和标准、要求,并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化体系框架,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课程结构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课程板块。基础理论板块要加入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来科学设计,并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岗位—能力—课程来设计专业课程,力求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包括行业入门导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行业入门导论课程对学生行业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专业核心课程是为学生核心工作岗位开设的,体现高职学生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所以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对产业中职业群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差异化分析,按照核心岗位分析需要的核心能力,再根据核心能力开设相应的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其他的职业群打下基础。

3.3 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主要为区域产业服务,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胜任理论教学,还要有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进行应用性研发。因此,高职示范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教师应该下企业锻炼,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可以进一步打通校企产学研结合的通道,使高职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可以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3.4 教材的开发

加大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力度,把教材分为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理论体系要突破学科化体系,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或技能来设计和组织教材内容,强调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工作体系以职业岗位群所需技术和技能来设计和组织内容,强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及技术性。理论知识要服务于实践需要,实践运用又体现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3.5 完善保障体系

政府要加强办学条件预警管理、学籍管理、校企合作管理、技术研发管理和质量评价管理等系统建设,“校企合作条例”、“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各方权责、规范办学行为、整合资源和保护学生利益。还应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系统、就业准入系统等建设。

教育部门在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投资方面对高校进行指导和资助,高校在大学内部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根据教委要求和社会需求形成基本的质量目标和自身的特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形成中心有关的要素并对各环节进行调整。

学院层面的主要职责是把握办学方向、改革管理机制、制订发展规划等,学院职能部门“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主要是政策、信息服务,协调、保障服务等。

[1]郭和平,陆曦.对高职升本科的定位及实施方案构想[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6):56~62

[2]阮艺华.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3(4):25~27

[3]李均,魏书敏.发展本科高职的误区及其校正[J].复旦教育论坛,2003,1(6):41~43

[4]罗文柯.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构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9(4):239~243

[5]彭振宇.发展四年制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3,(7):26~28

[6]苏开荣,代丽健.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6):48~50

[7]王琼.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4 (5):138~139

[8]叶华光,崔现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主要边界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0~14

[9]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15~20

[10]黄小蕾.高职高专院校“五位一体”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