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居民锻炼行为动机的理论分析

2013-08-15牛志宁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居民理论

牛志宁

农村社区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农村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农村社区居民作为农村社区内部的人员分子,是农村存在的人力资源基础,是构建农村社区内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者,是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在2010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真正把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1 理论依据

对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国外,Janz等人从健康行为理论的视角,依托人口学、心理学中的知觉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以更加深化、细化的角度综合社会经济状况、环境条件、个体心理等多因素研究身体锻炼的行为问题,相继出现了锻炼心理学领域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的7大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称上述理论为连续理论模型。在国内,许多学者结合连续理论模型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比较典型的研究模式是依托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与信念等心理机制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育行为的现状剖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锻炼行为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对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会迫使锻炼行为处于不同阶段,即无意图阶段、有意图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5阶段,这种模式叫做跨理论模型,其主要特点是从认知、行为和时间3方面综合考虑锻炼行为。有学者提出,锻炼行为理论的选择要基于体育锻炼行为的本质认识,要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个人意愿、重视态度的动机作用,同时要将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客观环境与态度动机的互动关联。为此少数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将2-3种理论结合起来建构一个综合性的锻炼行为理论。其中有社会认知理论与锻炼行为阶段模型的结合、社会认知理论的整合等等,其研究模式无非选择其中一个理论模型保持不变,将另外理论中的模型的合理成分移植到这个模型中去。有学者选择了基于TPB理论HAPA理论整合的假设模型。它是阶段性理论和连续性理论的结合,在决定前阶段,有自我效能、结果期待、主观规范、社会支持、以及态度等锻炼意向的特征,决定后行动阶段有应对自我效能的计划特征,行动阶段存在影响其发动、保持、恢复或者退出的社会因素的障碍和资源。近几年,国外学者John C.Spence又发展了体育活动生态学模型,它针对身体锻炼研究理论模型没有整合内外因素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但因其结构模型没有详细的心理过程和机制,没有明确具体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目前仅处在理论分析框架阶段。

实证研究表明,应用上述某些理论模型对身体锻炼行为能起到一定的解释和预测作用。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面对农村社区体育空间的开放性、农村社区体育规范的适应性、农村社区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影响因素被识别出来,农村社区居民的锻炼行为不仅表现在初级阶段心理层面的选择,其它未被发掘的、潜在的、没被重视的社会环境等也成为了制约农村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农村社区居民锻炼动机行为的指标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文献和对农村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在锻炼承诺理论基础之上,从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中寻找影响农村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因素,确定其与锻炼行为两两相互关系,采用社会学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锻炼承诺为核心的锻炼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提出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坚持的认知决策理论框架。依托锻炼行为理论,从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中寻找影响农村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因素,制定了影响影响农村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5大指标。

2.1 生活状况及工作、情感影响

居民作为一般的社会人员,其工作、生活、情感往往占据大部分时间,相应参加锻炼的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朋友聚会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农村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情感中空间和时间的分配。

2.2 体育认识、自我效能及态度影响

以七锻论之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基于居民本身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体育健身的重视,认识到锻炼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该指标包括:病患担忧、体育健身知识的掌握。根据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有4个主要因素影响自我效能,依次为:成功的经验(行为的)、榜样(认知的)、言语劝说(社会的)、情感或生理的唤醒(生理的)。通常体育锻炼着对某项运动保持了良好的坚持习惯,究其原因有几点:1)一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适合自身的锻炼手段和方法;2)自己对该项运动技术能成熟掌握;3)大众媒体和传媒的渲染、社会榜样的树立;4)朋友的积极推荐和说服性的言语劝说;5)追求健康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需求。为此,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学习,体育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体育兴趣、体育赛事及体育明星的关注度、周围朋友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追求健康、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都能从侧面反映农村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自我效能的提高及是否具有积极的锻炼态度。

2.3 家庭经济状况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最浅显不过的哲学原理。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高速发展给农村社区居民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正在逐步下降,人们购买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和意愿达到了空前高涨。由于社会不公平分配机制的确实存在、个人能力大小的存在、个人消费意愿不同的存在影响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并造成了在体育锻炼行为的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的不同。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需求指向生存必需品往往会影响农村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购买、有偿体育运动的消费。已经有研究证明,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体育用品消费所占的比重越大。

2.4 文化及受教育程度影响

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说的“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就是不同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在体育锻炼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居民,具有不同的体育欣赏水平、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文化背景的不同往往与受教育程度结构的高低联系在一起。研究证明,在各层次受教育的人群中,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和学历基本正向相关。为此,农村社区家庭中成员中文化素质的高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5 农村社区体育信息服务及管理组织影响

农村社区体育信息服务是伴随着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开展而形成的高层次的大众文化服务。农村社区信息化具有信息整合、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组织和宣传规模性文化信息等功能。农村社区管理组织是农村社区自治的管理部门,其内部机制和制定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管理、监督、约束、警戒其农村社区内部成员行为和行动的功能。农村社区作为一个整体部门,具有组织和协调的功能,一方面,可以组织内部成员参与体育活动并无形中加以约束其体育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协调场地、相关人员等外界因素,提供信息、场地、赛事等服务,便于体育运动的开展。换言之,农村社区信息服务是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动机的输入端,管理组织的制度和机制约束则是农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动机的中间调控机,居民的最终锻炼行为则是锻炼动机的输出端。

3 理论的突破和前景分析

1)居民锻炼的时间界定没有统一标准。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不统一。应在居民活动时间、活动频率有统一界定。2)居民锻炼的环境不同,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不同。缺乏统一的身体活动测量方法,使得对锻炼行为决定因素的评价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决定不同时间、人口和环境中身体锻炼活动的因素不同时,当一定的决定因素、干预手段和理论模式与特定的身体锻炼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相关时,测量方法的不同影响了身体锻炼活动决定因素的再产生和对锻炼行为的解释。3)研究对象的狭隘。研究对象的狭隘性特指某些研究对象总针对某些大学生。对不同人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被试在不同的环境中采取不同特征的活动内容和不同的运动负荷的身体锻炼活动的研究不够,影响了模式的适应性。因此,扩大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理论模式能容纳更多的影响因素,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加强理论模式的具体化程度,能丰富身体锻炼行为理论模式的研究结果,提高它们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未来研究应注重更多因素的考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的改变,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将逐渐变弱,社会主体的适应性应考虑的更加全面和周全。

[1] 李正中,郭志平,彭彦铭.大学新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检验及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2] 汤国杰.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6(6).

[3] 戴 霞.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体育学刊,2011(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居民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台居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