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演变双驱关系研究

2013-12-26吴大成樊林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赛制技战术发球

梁 妮,吴大成,樊林华

“双驱”一词来源于赛车引擎和电脑程序,它是指为使赛车或电脑能够更加顺畅地工作,运转频率一致的两个动力元素所呈现出同时运转的现象。本文引用“双驱”一词,主要指羽毛球竞赛发展和规则演变作为羽毛球运动的两个动力元素,在推动羽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现象。但需指出的是,羽毛球竞赛发展和竞赛规则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呈亦步亦趋,交替进行状态。

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公平顺利开展的保障,是运动竞赛发展的指挥棒。竞赛规则的演变促进运动竞赛的发展,而其演变又受运动竞赛发展水平的制约。研究羽毛球竞赛规模、竞技实力格局和竞技能力特征的目的在于持续发展羽毛球运动理论依据;研究竞赛规则内容及其特征的目的在于把握竞赛规则演变的规律;研究竞赛发展与竞赛规则的关系的目的在于明晰两者双驱现象,找准发展方向,促进竞技水平提高,最终使羽毛球运动实现科学健康的长久发展。

1 羽毛球竞赛发展分析

1.1 竞赛规模发展分析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其赛事活动日益活跃,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群众运动项目。从羽毛球运动诞生至今,国内外羽毛球赛事种类不断增多,比赛规格不断提高。国际羽联已成功举办4个等级7个类别的赛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为七级赛事,即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苏迪曼杯赛、世界锦标赛,见表1。

表1 羽毛球七级赛事

1.2 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从世界羽坛发展趋势看,五大洲竞争实力失衡,整体呈现为“东强西弱”。亚洲国家继续称霸世界,其中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少数亚洲国家依然是各项赛事的奖牌争夺者。目前欧洲的瑞典、丹麦正奋起直追,迎难赶上。参赛国与地区数量的增加并未及时改变传统格局,短期内将无法打破亚洲诸强引领世界羽坛、中国整体竞技实力领先于世界诸强的局面。显然,世界羽毛球运动多元化格局重新塑造还需要一段时间。

1.3 竞技能力分析

纵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可发现其技战术的发展特点,即由简单到全面再到快速灵活多变[1],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具体见表2。早期的羽毛球技战术非常简单,整体竞技水平较低,英国运动员的水平较高。发展到中期,羽毛球技战术有了全面发展,亚洲运动员竞技水平较为突出。出现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中国羽毛球技术受其影响,朝快速、灵活、进攻方向发展。到近期,羽毛球技战术侧重于发展变速进攻的快速能力、具有个人特色的快速且凶狠的变速突击的进攻技术,提高进攻的威胁性和效率性,网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这个阶段欧洲注重进攻、突出发球抢攻、下压控制网前的打法;亚洲则强调变速突击,以拉开结合变速突击。

表2 羽毛球技战术特点发展趋势

2 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

2.1 竞赛规则演变内容

1873年以来,国际羽联对羽毛球的竞赛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修改内容主要涉及发球技术、比赛时间、球拍规格、场地大小、成绩评定、球体性能等方面[2],其中场地器材规格、发球技术要求、计分办法改革最为明显(见表3)。

通过不断修改与调整,羽毛球竞赛取得了很好发展。其中21分制比赛下,强队的领先优势被削弱。比赛时间明显缩短,节奏加快,比分变化频率高,偶然性加大,更具观赏性。一些实力明显悬殊的对手交战,也会将一局比赛拖到21∶15,甚至比分更接近。由于新赛制的影响,许多大赛的决赛双方不再是同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比拼,比赛更精彩、更激烈,能吸引更多观众。

2.2 竞赛规则演变特征

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特点。早期是规则形成、逐步完善时期,场地,器材的变化以及计分方法的规定促进技术初步发展,使羽毛球运动国际化初具雏形;中期是规则稳定发展、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场地、球拍等工具的发展变化对身体素质发展及形成不同的技战术风格的影响较大;近期是规则更加成熟、完善时期,计分方法和局间休息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员的技术打法产生巨大影响,对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3]。

通过演变历程不难发现,羽毛球竞赛规则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在:1)由简单化趋向严谨,更能体现时代性。21分制的出现,是由于7分制的试行失败给国际羽联敲响了警钟,为羽毛球运动的改革发展提供前车之鉴;2)物质条件更趋向科学合理化。如场地器材设施规范化,场地空间扩大化,比赛用球标准化,服装颜色的规定等等;3)更体现人文关怀,开始允许运动员接受场外指导,延长局间休息时间,计分方法更合理,加强对裁判员管理。

表3 各阶段羽毛球规则演变主要内容

3 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演变双驱关系

3.1 竞赛发展对规则的促进作用

3.1.1 技战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羽毛球运动群众基础稳定、体育设施器材的不断改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训练方法的不断革新,促进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技术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使竞赛规则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满足比赛需要。例如有一段时期大部分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旋转球,导致短分球增多,活球期大大缩短。为了加长羽毛球比赛的活球期,1982年规则明确规定禁止发倒头旋转球[4]。随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球速加快,活球期反而过长,不能满足电视转播及观众观赏的需要,故而又出现了增加球重和扩大场地的规则修改建议。因此,技术的发展是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一大动力。

3.1.2 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羽毛球运动器材性能显著提高,促进竞技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些旧规则越来越不能胜任新的技战术发展的需要。例如上世纪50年代,规则规定当运动员发球时挥拍没击中球,则重发球。原因是当时结扎羽毛球上的羽毛线使用的是天然胶水,空气潮湿时胶水会粘手。到上世纪60年代后,化学胶水不受空气潮湿影响,重发球的规则也就从此取消。伦敦奥运会后,国际羽联表示2014年可能开始使用类似网球“鹰眼”系统的即时回放技术以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争端,增加比赛公平性。

3.1.3 商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羽毛球市场渐趋繁荣,虽不比网球已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发展体系,但正在朝商业化、职业化道路努力前行。商业化、职业化对竞赛规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定运动员的服装,修改比赛方法,加强比赛的时间可控性。比如世界羽联2003年首次提出“裙装令”想法,2011年再次决定强制推行,遗憾的是最终被取消。近些年,规则取消了选手在击球时一次挥拍先后击中球的羽毛和球托部分的“连击”违例判罚,规则的变化延续了本来的“死球”生命,增加了该回合的拍数,比赛场面更趋精彩。

3.2 竞赛规则演变对羽毛球竞赛发展的促进作用

3.2.1 技术规则修改的促进作用

发球是羽毛球唯一不受对手限制的击球技术,国际羽联对该技术规则的多次修改,促进发球技术规范化、接发球技术多样化,击球技术精细化发展。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场上,林丹、李宗伟全部使用反手网前发球结合平高球(见表4)[5],目的在于限制对方接发球的有威胁进攻,在适当的时机再配合使用反手平高球来偷袭对方的后场,使对方陷于被动或被迫出现失误,为自己后续技战术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正是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充分铺垫,才出现奥运决赛如此经典的巅峰对决。因此,规则对发球接发球技术的严格要求促进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4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发球技术总次数对比

3.2.2 场地器材规则修改的促进作用

场地大小、球网高度、球拍规格,球体性能规则的修改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对抗性,促使比赛规范、技术发展、战术改进,出现技术的多样化,技战术打法交互作用和攻防态势交替发展。羽毛球发展中期,场地对接发球技术的稳定性、精确性影响较大。场地规格的明确规定,促进发高远球、挑后场高球等技术的诞生,促进了接发球技术多样化的发展以适应新的变化。球拍是材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球拍的改进,促进了技术打法的蓬勃发展(见表5)。

表5 羽毛球球拍发展及对应技术打法特点

3.2.3 赛制改革规则修改的促进作用

赛制改革是近期羽毛球规则修改的重点。为减少比赛初级阶段的偶然性,避免实力强劲的选手过早被淘汰,增添比赛观赏性,伦敦奥运会羽毛球赛制由原来的淘汰赛改为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然而,此赛制却与尽量减少选手操纵比赛原则相悖,出现了“消极比赛”事件,一时各方对此赛制舆论不断。大多数人认为是赛制的漏洞使运动员钻了空档,至于谁对谁错难以判定。此事件发生近4个月后,世界羽联宣布2016年起,奥运会男双、女双和混双小组赛结束后进行重新抽签,避免选手为选择淘汰赛对手而刻意求败。漏洞并未得以彻底弥补,只是对赛制进行了微调,男女单打并没有引入重新抽签的做法,赛程的密集度、奖金的设置、退赛运动员的处罚等也都存在争议。因此,奥运赛制改革仅是第一步,如何推动羽毛球运动在全球范围持续、有效的发展,世界羽联仍需多加思考。

3.3 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的演变双驱作用

规则的变化越来越成为羽毛球竞赛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大多数主体的利益变化时,势必要求规则本身随之变化,规则的修改不可能一劳永逸,总是在发展变化中呈现与时俱进特征。羽毛球竞赛发展和规则的演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竞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出现攻守不平衡,当这种不平衡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甚至阻碍竞赛发展时,就必然对规则做出相应的修改,促使形成新的攻守平衡;而规则演变的结果又推进新的不平衡出现,几乎每一次规则的演变,都会在其相应的阶段带来新的变化,尤其推动运动技术向更快速、更全面方面发展(图1)。两者始终如此在平衡——不平衡——再平衡地循环中螺旋形上升[6,7]。综上所述,羽毛球竞赛发展和规则的演变始终呈双驱发展状态。

图1 竞赛规则与技战术体系发展关系图

4 小结

技战术的提高、市场商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都是推动羽毛球竞赛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竞赛发展又促进竞

赛规则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场地器材、发球技术、计分方法等规则都在羽毛球竞赛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规范。其中计分方法是整个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多、最核心的部分。显然,规则正朝简单、科学的方向发展。竞赛与规则双方的不断变化总使羽毛球运动在某一时间段暂时处于平衡状态。为避免类似2012年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再次发生,规则还将继续积极配合竞赛发展不断修改,确保羽毛球奥运会终身会员身份。

[1] 刘建和.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 梁 妮.隔网类项目竞赛规则演变与项目发展的双驱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1.

[3] 李松华.隔网类项群(乒、羽、网、排)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其对技术的影响[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4] 李鹤洲.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73-77.

[5] 刘秀峰.2012 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 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83-85.

[6] 伍绍祖.系统科学与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 虞重干,王 斌.竞赛规则与竞技运动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4):91-92.

猜你喜欢

赛制技战术发球
盘点高考概率题中的“赛制”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我国竞技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战术运动规律研究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提高排球发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