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2013-08-15孙语圣

关键词:皖北动漫文化产业

孙语圣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皖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其所囊括的范围包括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寿县、霍邱县、固镇县、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用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预示着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成就了闻名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安徽文化现象”。皖北是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又是重点发展的地区,其臧否与否,事关皖北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大力推进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是挖掘安徽发展潜力、构建和谐安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和资源优势

皖北地处黄淮平原南部,淮河横贯东西,有陇海线、京沪线、商福线南北穿越,有多条省道、国道纵横其中,交通十分便利,与苏北、鲁西南、豫南接壤,信息辐射面广。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安徽省政府分别于1989年、1996年先后公布两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有安庆、凤阳、桐城、黟县,皖北占1个。安徽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皖北占2个。

皖北文化资源厚重,历史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皖北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文化产业发达。仅旅游一项来说,皖北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既有独特的帝王文化,又有悠久的道家文化;既有浓郁的饮食、医药养生文化,又有花鼓灯、五禽戏等地方风情文化。另外,拥有众多的像砀山果园、涡阳药材等农业旅游资源。皖北区域内现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5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个国家级红色经典景区和6个4A级旅游景区。尤其亳州市,融道教文化、中医药文化和酒文化为一体,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皖北地区人口众多,辐射相邻多个省份,拥有庞大的旅游需求。

2.中央和安徽对皖北发展的重视及政策优势

2009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安徽调研时强调,皖北发展事关安徽大局,振兴皖北,促进安徽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挖掘安徽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他曾多次要求把皖北发展作为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采取帮扶措施,振兴皖北经济。近年来,中央多位领导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加快皖北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皖北成了中央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在安徽省内,皖北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在2008年11月召开的“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座谈会”上,皖北正式上升为安徽的“两个大局”之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合肥和马芜铜等地率先发展,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增长极;坚定不移地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尽快缩小区域差距。在2010年,加快皖北发展被确定为安徽省的三大战略任务之一。

在文化产业方面,《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强调依托合肥、皖江城市带和皖南、皖北等资源优势,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一核三区”(合肥、徽州、皖江、皖北)新格局,促进形成核心带动、南北相融、东西呼应、板块互动、差异化发展的态势。“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皖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演艺娱乐、马戏杂技、书画、工艺品等文化业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把淮河流域建成文化资源特色鲜明、文化基础设施先进、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实力和辐射力较强的文化产业特色区。

二、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领军文化品牌持续强劲

若干年来,皖北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品牌,有名闻遐迩的阜阳剪纸、阜南柳编、凤阳凤画、蚌埠玉器、宿州桥马戏、宿州书画、灵璧奇石以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泗州戏、淮北梆子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等。

阜阳素来被称为“剪纸之乡”,阜阳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色,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凤阳凤画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颜色很鲜艳,造型很独特,而且还开发了有很多和凤有关的工艺品,使民族文化形成了产业化,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进步。

2.积极参加文化产业推介会,扩大皖北文化产业的知晓度

2011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举行,蚌埠花鼓灯嘉年华、蚌埠帝豪国际娱乐会所两个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蚌埠市重点宣传推介14个文化产业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出版印刷、文化创意等多个类别,共计5个项目先后成功签约,对蚌埠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这些现场签约的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大、涉及范围广、成长性强,累计投资总额高达6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2012年5月,蚌埠17个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全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投资总额150.04亿元,比上年增加113.04亿元,增长305.51%。

3.一批省、市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相继获批或即将规划

第一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录(10个)中,皖北1个,即灵璧县中国灵璧石(渔沟)国际交易中心。第二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录 (10个)中,皖北2个,即蚌埠正东玉器有限责任公司、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第三批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个)中,皖北4个,即安徽阜阳开源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安徽华安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淮南市天宝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界首市卢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蚌埠光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还入选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称安徽的动漫产业基地和载体建设初见成效,打造了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筹建了马鞍山、淮南、池州等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数字电影院线、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和互联网、手机网络等传播平台。《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各类特色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依据各地的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在黄山、安庆、蚌埠、宿州、淮北、阜阳等地再形成10个左右省、市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改变目前我省动漫产业基地布局不够平衡现状,特别是在人文资源丰富的沿淮和皖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皖南地区尽早实现突破。

4.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立

皖北各市县已程度不同地建立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如蚌埠市兴建了淮河文化广场、花鼓灯博物馆和生态保护村等文化基础设施;以繁荣市场为先导,举办了六届省花鼓灯会、蚌埠古玩展暨首届收藏品交易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以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为核心。蚌埠文化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年收入12亿多元,从业人员3.5万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近4000家,呈现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日益繁荣、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的良好态势。其辖下的灵璧县则建立了灵璧石艺城、磬石文化产业园、钟馗画文化园、虞姬文化园,等等。

5.各地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立

2011年9月22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上,蚌埠动漫产业项目“蚌埠儿童电子书与动漫创意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将由上海水木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主要从事动漫制作与动漫音像制品发行业务,建成云动漫下载平台和交易平台,旨在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动漫创意产业园。2010年,蚌埠蚌山区启动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花鼓灯嘉年华)。2011年12月,宿州神游世界动漫产业园开工。2012年4月,泗洲文化影视产业园启动。2012年6月,埠玉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案通过蚌埠市规委会评审。

①建议国家尽快对汉江下游堤防、杜家台分洪闸以及蓄洪区外包线围堤批复立项,按设计标准进行建设,以提高汉江下游堤防的抗洪能力,确保杜家台分洪工程的防洪安全。

6.存在的问题

目前皖北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计划经济色彩较浓;运行机制不够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对传统文化资源过度依赖,而能够代表产业发展趋势的新业态的比重少;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

目前,安徽省已经有4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调查,在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中投入运营的并不多,盈利能力较差,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压力很大。总体上看,文化企业的入园比例不高,有不少园区就是以一个企业为主体,与产业集聚发展和打造产业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文化产业园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聚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要从全局高度进行系统规划、科学布局,严格做到宁缺毋滥,避免盲目投资和房地产化倾向。文化产业园区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注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工、销售有机整合起来,以此构成园区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签署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协议

2012年3月4日,文化部与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部省合作领导小组。这里,可效仿文化部与安徽省签署加快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合作协议的办法,或在省政府的指导下,促进合肥和皖南各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等与皖北各市县进行文化资源(如人才、智力、市场、金融服务)对口衔接和援助;或在省皖北办增设皖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皖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与皖北各市签署皖北文化产业建设合作协议,由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调集和配置全省相关文化产业的人力、智力、市场、金融等资源,向皖北倾斜,并建立一年两次的定期会商制度,商讨皖北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逐一予以适当解决,或提出未来的解决办法。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皖北各地文化产业要作一个全盘的摸底,对皖北文化产业的总存量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已有的文化产业,要选择重点,不要盲目上马、遍地开花、到处“打造”,有的要重点发展,有的要一般性发展,有的要等一等、看一看。

2.建立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

建立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直辖于皖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掘、研究、宣扬、应用转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在皖北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新闻机构、金融机构、民间社会等搜罗、集中一批相关人才纳入智库;其次,在省内外广泛联络研究皖北、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学者,将其纳入智库,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双方可以有一些互惠的活动。智库担任着谋划皖北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制定发展文化产业路线图等任务。

3.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面向皖北的大视野

皖北各市(县)对所辖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存量要有所调查,发展要有所规划,要以市为单元,制定辖区内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以皖北为整体单元,综合制定整个皖北的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做到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各类型的文化产业及其要素要依据皖北各地的特点和优势综合统筹。

以旅游产业来说,要有大视野,面向整个皖北,打破县县“孤岛”、市市“王国”现象,形成联动辐射效应,不要只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每个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放在所在市、放在整个皖北的宏观大环境下进行考量和设计,根据皖北旅游资源亮点的实际布局,进行深度挖掘,设计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旅游路线图。何处适合引进和发展何种文化产业,要根据当地的历史、资源优势、特色、社会认知度、相关政策来确定和安排,切忌闭门造车,搞小而全的东西。

4.选择有皖北亮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

皖北文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倾向是什么?皖北不能大而全,要在文化服务体系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不要面面俱到,皖北各地要抓住自己的强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演艺娱乐。着力培育一批合格的市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的演艺产品,加强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和演出经纪业发展。其中,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工程,要打破地域界限、市场分割,降低演出流通成本,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实现演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科技化的文化工程。重点发展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泗州戏、淮北梆子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等地方戏的产业化。

文化旅游。深入挖掘皖北地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

动漫游戏。《纲要》提出加快建设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马鞍山、淮南、六安、池州等动漫基地,逐步把我省打造成为集教育研发、生产制作、人才培训、衍生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动漫产业大省,建成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皖北的动漫发展重点在淮南、阜阳、宿州、蚌埠、淮北。

工艺美术。传承创新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扶持发展现代工艺品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总体水平,推动我省由工艺美术大省向工艺美术强省跨越。皖北要重点建设几个工艺美术之乡: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阜南柳编、萧县书画、灵璧钟馗画、灵璧石。

文化用品。大力发展新型现代文化用品制造业,加快建设文化用品交易市场,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用品品牌。

5.继续打造好皖北文化产业的几大品牌,发展新业态

继续推动阜阳剪纸、阜南柳编、界首彩陶、凤阳凤画、蚌埠玉器、萧县书画等传统文化产业化,做大做强。

但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过度囿于传统资源会制约产业发展。“资源诅咒”现象在文化产业中尤为明显,国外将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创意改造,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案例比比皆是。没有科技与创意的融入,文化资源并不会转化成文化资本。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与创意、科技深度融合在一起,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产品更迭比传统产业频率更快,只有创意创新才是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拓展产业链条、最大化原创内容附加值的关键力量。

6.增强文化产业的融资能力

由于企业资源不足,导致金融存贷比低与上市公司少。2009年底的数据显示,亳州、宿州、阜阳等三市七县存贷比仅44.2%,低于全省25.8个百分点。

要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并推动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促进文化产业投资,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设。此外,还将加强对文化产权交易的管理,并完善文化类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同时,鼓励各地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

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商业银行的作用,建立“银行+担保公司”“银行+保险”的风险共担平台,鼓励开展股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订单融资、组合授信等间接融资产品创新,探索文化产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并购债券、资产支持债券、私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

7.防止没有文化和过滥的“文化产业”

说到文化产业,自然联想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时下文化产业业内人士有一个时髦说法: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即把文化做成商品推销出去,或者在物质商品的外表做一些审美化、艺术化的装饰。如果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就是如此而已,其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

皖北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园的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上,纷纷上马,搞文化产业“大跃进”。要反复研究、推敲,征集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意见,既着眼于眼前,又放眼于未来。否则,既导致大批量的文化产业闲置,又浪费了钱财,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环境,造成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或“文化荒地”,甚至“文化垃圾”,虚耗了宝贵的人力、财力、智力、土地等资源。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强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针对近年来文化产业现状做出的及时战略决策。

从皖北各地的文化产业规划中可见各市县政府明显的焦灼心态。如《蚌埠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四部分“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多达18项。其中仅举办大型文化节活动,就有筹划举办大禹文化节、花鼓灯艺术节、双墩出土文物展、怀远石榴节、固镇花生节、五河螃蟹节、南山文化艺术品交易会、书刊展销会、皖北武术擂台赛等10来个文化活动。再如淮南市,仅2008年文化产业推介项目目录就有22项。其中,如安徽花鼓灯艺术学校、西部影视城、淮南市九龙岗影视基地、淮河风情文化园等,一个项目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占用大量的土地、需要较长的准备期和建设期。

[1]黄甫晓涛.文化产业新论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李宇红,赵晶媛.文化创意的人文理论和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4]李锡东.文化产业策划务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建民,等.创意格局与创新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马萱.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皖北动漫文化产业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