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2013-08-15王晓霞
王晓霞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虽然国家教育部、相关教学部门以及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但效果甚微。考试作弊问题不仅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误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甚至严重影响了社会对人才的甄选与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为社会及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给出参考。
一、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的主要特点
(一)作弊现象的普遍性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当代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实现自我价值的远大理想,同时也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任,他们本应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改变自己的未来,甚至社会的发展,但是校园中屡屡出现的作弊现象却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目前在高校中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弊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考试当中,无论是正常的期末考试、结业考试,还是各种等级考试,甚至考研考试,都频繁出现作弊现象,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其二,作弊已经深入到各类型的大学生当中去,作弊行为以前一般出现在成绩稍差或不爱学习的学生身上,但目前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参与作弊,其中不乏有学生会干部,有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而有的则是碍于同学之间的情面。甚至,个别教师处于人情及好处也参与考试作弊,其严重性和普遍性可见一斑。
(二)作弊现象的从众性
高校中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许多实施作弊的考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这也可以看做是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的主要特点之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问题是“你为什么会在考试的时候产生作弊的念头?”结果有接近60%的大学生选择的答案是“看到其他同学作弊且获得成功,成绩也相当不错,自己虽然准备的较为充分,但是感觉自己不作弊就亏了,而且已有的复习效果加上作弊带来的结果,自己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成绩,为什么不作弊呢?”可见从众心理对于大学生是否决定作弊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从众心理体现在考场上通常有如下两种情况:其一,许多平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较好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许多平时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使用作弊的手段却往往考出了和自己一样甚至超出自己的好成绩,这便让自己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也不过如此,他们平时不学习反而考出了更好的成绩,情何以堪的心理让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也加入到了作弊的队伍;其二,平时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看到其他和自己一样学习不好的同学通过作弊科科通过甚至拿了高分,心里很自然的想到:原来不努力学习也可以一样拿到好成绩,便很自然的参与了作弊。
从以上的两种情况中,可以看出大环境足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正是因为在大学生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作弊,也便逐渐影响了其他人加入作弊的行列。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影响从众的群体因素中提出了“群体的规模”这一因素。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个体是否从众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数越多,则个体所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从众。以上便充分体现出大学生作弊的主要特点:从众心理。
(三)作弊手段的多样性与现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校大学生的作弊手段也开始向多样化和现代化转变,足以让教育教学部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伤透脑筋。以前的作弊手段无非是“夹带”、偷看”、交头接耳,或者是交换试卷等传统的作弊手段,但是纵观如今的作弊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直接大张旗鼓的在校园或网上张贴告示,招聘 “枪手”代替自己考试;有的学生将各种答案缩印成文字非常小的小纸条,攥在手里便于抄袭,有的甚至准备多套,如被老师没收还有备用答案,可谓良苦用心;有的同学则将答案写在大腿、手心等不易发现的位置;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有的学生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发送答案,或者佩戴无线耳机,携带可传递答案的手表或考试笔等,可谓方式繁多。可见,作弊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已呈现不断上升之势。
二、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学习热情的欠缺
不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缺乏对报考就读院校、相关系别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位发展定位的相关了解,认为上了大学是一回事,毕业工作是另外一回事;或者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只不过是为了一纸文凭,对于学什么专业,与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是否会对口都是不太关注;还有的同学受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彻底的放松,不需要怎么学习,能毕业就行等等,以上各种思想逐渐造成许多大学生出现了错误的学习动机,欠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待学习态度消极,也就不爱学习,考试的时候自然也不爱复习,但为了考试通过作弊便成了最为方便快捷的选择。
有的学生虽然在开学之初,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高校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不少高校教师上课多是按照课本或者幻灯片的内容照本宣讲,讲述方式无法适应学生或根本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所以对听课产生排斥心理,等到期末要考试了,才发现什么都没学到,在无可奈何之下,似乎只有选择作弊这种方式。可见,教师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诱发大学生作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业评价机制的单一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教育方式的主体地位,虽然“全面发展素质化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是效果甚微,真正实施的结果也不容乐观。在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中,以一纸考卷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的现象依然盛行。同时考试的成绩还普遍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学士学位证的获得、奖学金的获得、预备党员转正、院系干部任命,以及烟具生推免制度等等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为了快速达到目的便选择了作弊的方式,有的学生甚至在面对学校的围追堵截以及严格的监管处罚的情况下也不惜铤而走险。
可见我国长期实行的单一的教育教学体质以及应试教育也是催生学生普遍作弊的原因之一,只看成绩不重素质,不仅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压制了爱好兴趣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致使许多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无法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单位社会的认可。
(三)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的影响
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作弊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由于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就业的巨大压力也笼罩在大学生的周围,而许多用人单位在面对众多选择的基础之上,第一关就采用成绩淘汰制,而且不仅要求求职者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做过院系干部,对各种证件的要求也是多多益善,正是这样的招聘现实,让许多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时候不得已走入作弊的大军。
三、解决大学生作弊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高校是育人之地,教人之所,因此培养教育学生永远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学生出现作弊问题的原因很多,也是多方面的,处罚学生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放弃作弊,逐渐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抵制作弊现象的出现,都可能是暂时的,或是硬性的,但是深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内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长和发展意识,树立积极健康、拼搏向上的价值道德观,才会给学生带来足以影响其一生的正面作用。
(二)改革单一教育教学方式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要想获得彻底的改变与长足的发展,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改革单一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考评体系,这虽然是一项长期漫长的发展任务,但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大计。
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可以逐步推进以多种方式考核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可将日常的课堂表现、口试、创意发明、专业实操以及开卷考试等形式并入总成绩,考试试题也可多以主观发挥题为主,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少一些答案唯一和死记硬背的题目,把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平时授课的时候,也不要一味的以考试范围为出发点,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填鸭教学,而是要加入启发、讨论、分组等方式进行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抑制当代学生作弊现象的方法之一还是要大力建立健全考试制度,进一步加强日常考试的监督管理工作。虽然“一纸定江山”的考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唾弃,但是从目前来讲它仍然是考评的主要方式之一,彻底被改革或取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减少作弊现象。
其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试制度、考场规范以及相关考场要求。不但要加强应对传统的作弊手段,例如加强检查、手机关闭、随身物品转移,同时,为了应对现代化的无线电作弊手段,应配备现代化的防作弊设备,如扫描仪、监控器等,此外,加强试卷的出题、定稿、印刷以及保存和搬运的流程,避免跑题、露题。
其二,要加强对监考老师的素质教育,使监考老师真正起到严格监督考试的作用。如,考前,学校应对监考教师实行培训,规范监考教师的考务作业,明确其具体工作任务,增强其责任心,对监考教师失职而出现的作弊现象,学校也应该给教师相应的处罚,从而提高考场的考风考纪。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作弊现象的特点分析、原因归纳以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和讨论,可见要彻底解决作弊这一恶习的道路依然漫长,且仍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但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们仍需积极探寻更为行之有效的改变方法,尽快杜绝作弊问题,早日为高校和社会提供一片发展的纯洁之地。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34.
[2]王亚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浅析[J].陕西教育出版社,2010,(1).
[3]王亚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浅析[J].陕西教育出版社,2010,(1).
[4]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
[5]陈忠耀.谈大学生素质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