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典型案例教育的文化诉求

2013-08-15胡利军方丽慧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典型校园文化

胡利军,方丽慧

(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高校典型案例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理念和行动。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除具一般文化的内涵,还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精神的特质。

一、典型案例教育的精神文化诉求

“大学的使命宣言表达的是大学的价值追求,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体现大学的价值追求才能实际发挥大学的价值引导作用。”[1]典型案例教育活动定位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然的就应该具备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就应该具有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特征,即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特征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本源。一般地认为,精神文化包括哲学以及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而其中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们评判行为和事物的基本标准,也是从诸多可能中选择最终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对于不同的个体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同一个群体一定具有共性的特征。这个标准既是隐性的也是显性的。隐性是指存于人的内心,显性则是会通过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指出的“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2]”价值观念将决定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同时价值观念还会体现在人们的行动和创造活动中。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中,体现在价值观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学术。而这里所说的学术就是指的是一种思辨的态度。典型案例教育活动的特征是:案例源自于校园,编写自师生,施教于学生。案例教育活动中,案例的选择、活动的形式以及活动效果的评价等都能反映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都充分体现出思辨的特质。

二、典型案例教育的文化传承诉求

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高校开展的典型案例教育活动带有明显的文化属性,作为一所学校所形成的特定文化气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典型案例教育是通过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接受教育的任务和学习要求,因此在典型案例教育中的文化品质,必然会作为一种积淀具有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对优秀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一种追求和发扬。典型案例教育活动能够通过一个个发生在高校校园内富有教育价值和传承意义的人和事,展示具有大学精神的优秀传统内涵,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三、典型案例教育的社会性诉求

高校的典型案例教育活动注重文化的诉求,也是强调了此项活动的社会性属性。案例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把案例教育活动推到文化的平台上,正是应为注意到了文化的共同性。“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来构建,这不仅符合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3]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典型案例教育建立在高校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校内外关系的基础上,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教育活动。这些关系构成了高校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产生高校校园文化要素的基础。高校的这种社会关系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另外,高校典型案例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确定,必须要有组织保障,这个社会组织显然就是高校的院系、班级等。高校的院系、班级等社会组织为构建典型案例教育活动所必须的社会关系实体提供了必要条件。高校的院系、班级等作为社会组织,包括案例教育活动的目标、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等相应物质条件,其中既包含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典型案例教育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相联,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典型案例教育的规范性诉求

典型案例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规范受教育者的言行。高校固然强调学术自由,但是也需要有被大众所共同遵守的人们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必定是以文化的特质被传承和认可。高校明文规定的大学生守则、学校、院系、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等。这些构成了一种规范体系。在这个规范体系中,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高校学生、师生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规定了学生的活动方向、方法和形态。规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对象和方法。这样的规范是高校为了满足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或多年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是高校校园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念的具体化。规范体系是显性的,因此了解一所高校的文化,一般都会从学校学生的规范考量开始的。典型案例教育中对规范性的诉求,就落实在校风、院风以及良好班风建设过程中,就是对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积淀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学术风气的追求和实践。

五、典型案例教育的学术性诉求

高校校园文化中特有的学术特质,表现在典型案例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对学术的尊重和承载。典型案例教育活动在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的共存中发挥着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批判性、创新性是大学精神所应当固有的精神,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公正与客观地对待各种学术观点和文化理念,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学生中存在的教育与管理问题,是真正体现高校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对学生教育和成长发挥的引领功能。包容,一种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强调包容,就是要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本要求,树立开放与开明的意识,从学术和文化的争鸣、比较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典型案例教育活动把发生在高校中不同的个人成长经历、产生的问题与困惑呈现在受教育者的面前,供学生辨析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对与错、是与非的结论。此外,典型案例教育和教学、科研、实践等等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把典型案例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学术研究等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术品行,正是典型案例教育的学术性诉求的最直接的体现。

典型案例教育的文化诉求研究,应该是基于大学文化特质的。在典型案例教育活动中追求文化诉求,是新时期高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典型案例教育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现在,而且对他们的将来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思想和工作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文化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唐克军,文晓丽.美国高校的价值追求与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9(1).

[2]A.L.克罗伯,K.科拉克洪.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M].美国,1952.

[3]王丽娜,郭学东.按照先进文化要求构建大学校园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典型校园文化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混血家庭的悲剧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