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绿色政治在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2013-08-15刘斐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人类价值

刘斐然

(解放军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1)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政治,是在生态运动的出现、绿党的产生和国际环境组织作用的提高共同交织成的大背景下问世的。人们普遍的认识是,这股融合了价值理念、实践原则的绿色旋风虽然是环境和政治的结合,但其重点仍在“政治”,因此应归属为政治范畴中的活动。由德国学者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生态现代化,其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由于其最关键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因此生态现代化被理解为是现代化过程中一条新的实践道路。笔者以为,二者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不论是绿色政治还是生态现代化,其本质上都是一种研究“关系”的学说,也是一项以“关系”的建设为中心任务的实践。此关系,即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既然两者是同一条根上生出的不同果实,那么双方除了在相互区别之外,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理念和实践中可以为对方提供建设性意见及可贵经验。本文正是以双方的共性为基础,以双方的区别为契机,试图对绿色政治在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做出一定的思考。

不论是绿色政治还是生态现代化,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说中都是相较“年轻”的事物,其发展趋势多变,发展状态日新月异。笔者的思考很难建立在对二者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得出的定论的基础之上。不过,能够以质疑的、争议性的材料为思考的养分,对于相对“年轻”的事物来说,就是走向成熟的最佳道路。

本文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入手,探讨绿色政治对生态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价值正义”为生态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如果把绿色政治作为一个现象来审视,我们不难注意到它虽然“年轻”,但在构成上是成体系的。作为一个人类社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巅峰之后的所谓后工业时代的产物,这个现象集实践理念、实践原则、实体组织、实践活动于一身。它在理念建设和现实建设两条道路上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其所以可以如此成体系地开展自己的活动,除了绿党的实际推动力、德国社会变化的典型案例等这些有形力量之外,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不论是它的实践理念、实践原则还是实体组织、实践过程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价值正义。这是绿色政治开展过程中的无形力量。该理念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尊重多样价值的共生性,而这一价值的共生性能够为生态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要说明这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该如何理解绿色政治中的价值正义。

笔者认为,绿色政治中的价值正义理念在具体内容上表现为多样价值的共生性。它强调的其实是彼此递进的两点:第一,承认并接受价值是多样的;第二,以第一点为基础,肯定多样的价值彼此之间是共生的。第一点旨在扩充人的“眼界”,看到“人的尺度”与“万物的尺度”之间的关系——前者并非等于后者,二者都是价值主体和客体在客观世界中彼此互动的产物,因此“人的尺度”绝非唯一的客观标准。第二点是强调“人的尺度”和“万物的尺度”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我们知道,近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是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观,它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在这种哲学观的引导下,人类行为的价值准则是“人的尺度”即是“万物的尺度”。建立在这一价值原则上的人类世界以统治者的姿态面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于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人类的科学被认为是战胜自然力量的强大武器。到了近现代工业化的时代,人类在这条价值准则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绿色政治正是在人类将人类的价值奉为唯一价值的语境下出现的。

由于强调保持人类世界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生态学原则被视作是绿色政治的第一原则,因此许多人在理解绿色政治的价值原则时容易直觉性地认为,绿色政治的价值原则就是保护环境。但如果我们将绿色政治的四条原则——生态学原则、社会责任感原则、基层民主原则和非暴力原则——结合起来看,就不难发现绿色政治所倡导的是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公正(这里的资源不仅指自然资源,还包括在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资源,如政治资源)。而在“资源公正”背后的价值准则,就是一种以更全面的、动态的、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而非仅仅是人类世界中,多种价值存在的正义性。如德国绿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的那样:“我们代表一种完整的理论,它与那种片面的、以要求更多生产为牌号的政治学是对立的。我们的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指导”[1]。

因此,绿色政治的价值正义绝对不等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自然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或是简单的后者对前者的取代。如果这样,那至多只能叫做价值兼容而非价值正义。绿色政治是以一般整体论和系统论为哲学基础,注重生态对政治安排的指导性和优先性。它的确批判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但它所提出的生态中心主义并非是将生存空间的一部分“让渡”给其他物种的意思,而是在肯定人类与所有物种在自然面前平等性的基础上,强调人类特殊的环保使命。

绿色政治的价值提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自然界之上。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生命本身都取决于人类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忽视这个原则的任何政府或经济制度,最终都会导致人类的自杀。绿色政治的倡导者盖亚说过:“人类只是另一种物种,而不是这个星球的所有者和管理者。”[2]在绿色政治的主导思想背后的肯定的是人类价值与万物价值的共生性,这实际就是在倡导一种价值正义。而在绿色政治的发展过程中,这一价值正义还从宏观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这一层面,扩散到人类社会之中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群体成员之间,提倡这个层面的价值共生性。比如绿色政治中的基层民主原则强调政治与经济的充分民主是生态社会的基石,民主目标是国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全面民主化,使人们有权决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他们生活条件的方式和选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3]。

价值正义这一理念仿佛是绿色政治的一条主线,其各个部分以它为中心成为一种成体系的结构。而笔者认为这一理念可以对生态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价值牵引的作用。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现实的活动中,绿色政治与生态现代化在许多的方面有所交集,尤其在有关环保的诉求方面。但二者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缘起和走向,是两个互有交集但却独立的人类世界的产物。

笔者认为,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实践原则是现代化的生态转型。它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首先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丁·耶内克提出,随后又出现在1983年第4/5期德文版的“自然”杂志中,并于1985年在国际环境与社会研究所出版的题为《作为生态现代化与结构政策的预防性环境政策》的论文中被译为明确的英语术语。

依照耶内克的逻辑,生态现代化背后的原初动力是环保效能问题。它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以双赢的态势来进行环保,从而使环保本身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来说不再成为一种弥补行为,而成为一次机会;使环保不再成为由人类社会面向环境单一方向的“输血型”环保,而使环保成为环境与人类社会在资源和能量的供给上彼此达致良性互动的“造血型”环保。鉴于这样诉求,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将绿色政治中的价值正义理念融合进生态现代化中的建设中,将能更好地践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这条原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生态现代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转变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从将环境视作现代化发展的原材料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将环境视作现代化发展动力的价值取向。该价值取向的转变其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倡导构建更为合理的价值观的元素。若是能结合绿色政治中的价值正义理念,应能从更深层次上为生态现代化奠定一种将现代化发展纳入整个世界共生发展之中的基本态度。这样不仅可以在建设生态现代化的过程中以生态与否为客观要求,保护生态,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思维,站在把现代化嵌入万物发展中的角度来利用生态圈中各个环节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化。实现既不有损自然环境、又不有损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

耶内克在重温最初提出“生态现代化”这一概念的思维框架时指出:“一般来说,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负面效果,我们有修复补偿、末端治理、生态现代化和结构性改革四种可能的应对思路……相比之下,生态现代化理念有自己的优越性: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推动的技术革新和现有的成熟的市场机制,减少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也就是说,一种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并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结果。因此,技术革新、市场机制、环境政策和预防性原则是生态现代化的四个核心性要素。而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能力是其中的关键。”[4]以价值正义的理念为价值牵引,通过“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实现生态现代化将会是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笔者相信,只有在价值正义的导向中,才能真正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把生态建设看成是发展之义、发展之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

二、“关系构建”为生态现代化建设提供现实支撑

“绿色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的新的政治思维模式,正是这种新的思维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3]是的,“关系”是绿色政治理论构建与实践过程中的关键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建立我们与周围世界之间良性的关系,是绿色政治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绿色政治与生态现代化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且前者在关系构建上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过程都为后者提供了现实的支撑。

要从“关系构建”的角度阐述绿色政治对生态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支撑作用,首先需要认识的就是生态现代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具体化为以人类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关系的重新构建。

生态现代化隶属于现代化的范畴,因此本质上是一个高综合性的社会历史范畴。众所周知,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以至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转换的世界性运动,它是综合了人类世界一切联系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涉及人类世界中所有的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发展的问题。因为,“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 (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5]这个发展过程的本质虽然是以科技的发展为核心力量,但它实现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着力点,都如落实在人类世界中所有组成事物之间的关系上,并且以人类世界中各个领域间关系高效协作的实现为重要课题。因此,现代化这个高综合性的社会历史运动,其实就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目标来构建人类世界中的关系的运动。

同理,隶属于现代化范畴的生态现代化。如上文所述,生态现代化本质上是现代化的生态转型。它的产生是为了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的弱点;它的哲学基础是整体性、系统性的哲学;它是将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所纳入的联系范围进行又一次的扩大——将生态系统纳入现代化体系的战略规划中。通过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项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现代化除祛了之前被遮蔽的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因此,生态现代化也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的,致力于更加合理、高效地构建人类世界中各种“关系”的人类历史活动。人类世界将在现代化生态转型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地构建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体系、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既然,生态现代化可以被看做致力于关系构建的历史性活动,那么绿色政治对生态现代化的现实支撑作用就容易理解了。不论是在倡导的理念上,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绿色政治主要涉及的两大关系的构建对于生态现代化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两大关系可以被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政治批判人与自然的分化和离散,批判在这种分化和离散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而彻底的绿色政治必须要从根本上建立一种环境伦理观念,需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建立自然相对于人的独立关系,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

绿色政治主张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是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即便是资源再丰富的自然也并非可以无限地供给,我们不能采取一种纯粹工具性的方式来看待非人类世界。它主张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彼此合作的,而非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因此,绿色政治主张在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意识到自然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它肯定自然有着一种独立于人类的价值,这不是由人类来决定的。正如罗伯特·古丁创设的“绿色价值理念”所表达的那样,要将事物的价值性与其本身客观地自然发生性联系在一起,他坚持认为这种事物的自然价值是由自然过程创造出来的,与人造的人类价值毫无关系的[6]。

这项关系的建立深化了生态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更为客观的认识——以“相对独立”的眼光看待自然对于人类的关系,有利于避免生态现代化过程中,在大量使用“人力”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从而把生态现代化视作人力无限的产物。这样的后果,就是把生态现代化等同于了生态舞台上人类力量的又一次表演,而将生态现代化中尊重自然的谦卑初衷,消解了。因此,绿色政治中对自然相对于人的独立关系的构建,无形中为生态现代化的建设夯实了基础,起到了很大积极的作用。虽然究竟该从何种程度上来确立自然的独立性是个难以达成普遍共识的问题,就如Barry所指出的那样:“这种自然内在价值性的确立是又困难的。它的发展是不确定的。自然确有其本身的道德价值,但我们很容易想象的出来,社会所有成员是不可能在被给出的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性的问题上完全达成共识的。”[7]但绿色政治中提出的以相对独立的角度来看待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确为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看待自然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方案,可以避免人们在现代化生态转型的过程中以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现代化,把现代化的生态转型仅仅理解为人类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妥协的结果,而忽略了对生态现代化本身将人类发展纳入生态发展系统内的价值论上的秉承,其实后者才是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最为根本的。

因此,笔者认为绿色政治活动中所主张的自然与人类世界建立相对独立的关系的重点,并不在于通过精准的量化来确立自然的独立性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而是以尊重自然自身价值独特性为内在要求,培养一种重新界定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和勇气,从而重新构建自然与人的关系。就如Eckersley在看到了量化自然独立性的难处后,仍然积极地认为,只要人们存有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便可以在行动中贴近自然,尊重自然,而不必去追究其是如何具体行为的[9]60。而这点对于生态现代化的建设过程来说,起到了现实支撑的作用。

第二,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生态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人类历史活动。为了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在本质上存在内在冲突”这个矛盾,生态现代化主张依靠科技的力量改变现代化和生态保护之间道路相悖的僵局,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圈的发展走上同一条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现代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与资源的关系、还有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的这一点可以在绿色政治的开展中得到有效的帮助。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以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建立关系的路径,转向重视整体、兼顾个体的关系的建立路径。这种转向最初的主角是人类和自然,是为了强调人类社会面对自然时应有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行动路径,但在实现人面对自然时的整体性思维的过程中,个体的人面对社会整体时的疏离感也成为了这一个体、整体关系建立工程的子项目之一。

具体地说,生态现代化主张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实行全方位的监控,在吸收其经济、政治、社会组织、人类观念、生活方面的合理因素的同时,把生态化和系统化概念融入其中,从而达到社会各领域的和谐共处。这场社会变革理论反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割裂,反对以人类独尊的孤立式的发展,提出人类世界和自然环境整体式的发展。如何实现这种从强调个体到重视整体的发展路径?笔者认为除了依靠科技创新、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技术操作层面的方法外,较深层的方法之一就是以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建立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紧密的联系,从而在人人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的基础上,以整个社会为主体,而非以个别的人或团体为主体,投入到与生态圈中与其他物种的互动之中,完成人类整体对于生态的尊重。

当然,这绝非是一种“生态的集权主义”,而是一种系统性世界观的具体化。只有整体与个体之间科学关系的建立,才能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生态这个整体与人类物种这个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使人们明白以人类社会为一个整体投入生态圈的建设对于现代化生态转型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所认识的自然的价值,不仅是个人有机体的,也是整个物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领域的[8]61。

绿色政治的发展正可以促进这样一种整体与个体关系的重新构建。尽管绿色政治中派别众多,观点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认知,那就是强调非人类中心主义,反对割裂事物,对事物进行孤立研究的方式。它注重事物之间的互相作用,鼓励在与自然世界发展关系时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意识到整体的重要性,而批判对个体主义一味的推崇。在绿色政治的推进中,生态领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中构成的个体是有着道德要求的,也只有在尽量满足这一道德要求的过程中,对其个体成员价值相对独立性的尊重才能够实现。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绿色政治这一整体与个体关系的建立,旨在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并在人与自然达成整体与个体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这对于生态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整体与个体关系建立的需求的满足,是很大的促进力量。

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的活动,但所涉及的整体与个体关系的建设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绿色政治中提倡的对个体价值在尊重整体基础上的肯定,能够推进生态现代化中人类个体对于人类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意识;绿色政治中主张的整体之中个体价值的共生性,可以帮助生态现代化避免出现以整体为唯一合理价值主体而实行的集权主义。可以说,结合绿色政治中人类与生态间整体与个体关系的建设,可以推进生态现代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设,为生态现代化提供现实支撑。

绿色政治和生态现代化都是产生于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导致环境危机加剧的背景中。二者虽有所不同,但其共同关注点都是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政治内部虽由不同派别构成,但“价值正义”与“关系构建”是其共有的课题。本文以上述第一点“共同”为基础,以第二点“共有”为契机,对绿色政治对生态现代化的积极帮助作用从理念、现实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理论的思考,终是为了现实的拓展,若绿色政治和生态现代化建设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互相辅助,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幸事。

[1]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8.

[2]郇庆治.绿色乌托邦——生态主义的社会哲学[M].济南:泰山出版社,1998:100.

[3]王彩波,屈冬梅.绿色政治:将自然关怀与环境思维引入政治维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5):146-152.

[4]郇庆治,[德]马丁.耶内克.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1).

[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

[6]Goodin.R.E,GreenPoliticalTheory[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27.

[7]Barry.B,JusticeasImpartiality[M]Oxford:OUP,1995:21.

[8]Eckersley.R,EnvironmentalandPoliticalTheory[M].Lon don:UCLPress,1992.

猜你喜欢

现代化人类价值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