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特点及效用

2013-08-15张力平

时代金融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结余负债会计制度

张力平

(侯马市新田广场管理处,山西 临汾 043000)

引言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较之1997年版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在原则、计量和会计要素等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改动,而且也有效的借鉴了企业会计的相关制度和准则,这使得新制度在应用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本次会计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次制度的革新,同时也关系到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全面掌握制度中的变化点能够为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更好的保障,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内容变化对比

新制度既继承了旧制度的合理内容,又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旧制度相比较,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会计科目设置变化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新制度按照此次改革要求,对现行制度下的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新增了“累计摊销”、“长期应付款”、“其他支出”、“非财政拨款结转”和“待处置资产损益”等科目;取消了“成本费用”、“借入款项”、“专款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对个别科目名称进行了修改,如“现金”科目变更为“库存现金”、“应缴税金”变更为“应缴税费”等等。同时全面完善了各科目核算内容、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所涉及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增强了新制度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供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

(二)资产要素的变化

1.资产价值计量。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2.计提折旧和摊销。在处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问题时,新制度在坚持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折旧概念和摊销处理的方法,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了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更准确和真实的反映了资产的价值,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三)负债要素的变化

由于风险管理概念的引入,新制度重新对负债部分做了分类。新制度中负债可根据流动性划分为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负债,又可根据借入款项的时间性将其划分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上)和短期负债(一年以下),并根据具体的资金发生额记入“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四)净资产要素的变化

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收入和支出要素的变化

新制度中收入要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专项拨款”科目的取消上,并且在科目取消后将其利息收入记入了其他收入当中。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相比之下,支出要素有着更为明显的变化。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根据性质的不同划分成了财政性支出和非财政性支出两个部分,并分别进行明细核算;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六)会计报表的变化

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附表三个部分;而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

1.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例如,借鉴会计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按照流动性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将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简化了财务管理工作,明确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方向。

2.改进了收入支出表结构。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全貌,又分资金类别列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转结余”和“经营结余”,同时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

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新改革及其作用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概念

旧制度的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虽以公益性为主,但仍然存在着实际的经济业务,因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准则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运营情况,资产和负债情况也得不到体现。这主要是因为收付实现制准则下虽然能够清楚的体现出现金的流动情况,却无法将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由此可见,收付实现制已经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新制度为了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在保证会计核算整体上保留收付实现制的同时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作为其有利的补充。事业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事项根据现实需求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这就保证了事业单位公益性部分和经济业务性部分的分离,使会计核算的准确率得到了提升,其实际运营状况也得到了体现。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仅保留了旧制度中的优势,即清楚的体现出收支情况,也成功的克服了其弊端,有效的放映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二)加入全面性原则

新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增加了全面性原则,在全面性原则的要求下,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将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种新规定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利用率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

旧制度仅会对发生的直接业务进行核算,而那些并不直接与经营挂钩的业务并未被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内,而只做一般处理。这是导致会计核算中事项遗漏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失去准确性,也使其实际的经营状况得不到正确体现,最终使会计报表失真。而在新制度引入全面性原则后由于所有业务都被纳入了会计核算,因而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财务资金情况、资产和负债等等都得到了如实反映。

(三)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

旧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总结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会计制度的实效性,同时在内容上更加精简。新制度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财办会[2012]4号,2012-02-15.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预字[1997]288号,1998-02-06.

[3]李伟.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0.1.

[4]赵丽娥.新时.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

猜你喜欢

结余负债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你的负债重吗?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政府储备结余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